研究:新冠與氣溫關聯大 超22.5℃確診率大幅下降

2020-04-14   老年日報

最新研究顯示,季節性的溫度變化可能會影響全球不同地區的COVID-19傳播軌跡。

當地時間4月12日,醫學類預印本平台medRxiv在線發表了一篇最新的回歸分析研究,指出從3月中下旬的數據來看,22.5攝氏度或是一個重要「斷點」,地區平均最高溫度達到22.5攝氏度以上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率將大大降低。

由於溫度與季節的不同,較嚴重的COVID-19疫情與南北緯度30度或以上的地區之間存在關聯。

按照緯度分布的3月14日、3月21日和3月27日的全球平均最高地表溫度數據

針對3月27日報告的數據,研究人員使用上述估計的人口數和平均最高氣溫緯度分布作為預測因子,對不同國家的確診病例數進行了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研究者還在同樣預測因子的條件下,對緯度高於或低於30度的情況進行了分析。

通過一系列分析,研究者發現,南北緯30度似乎是一條分界線,南北緯30度之間的地區受新冠疫情較小,而緯度高於30度的地區確診病例數和確診率則較大。

按3月14日至3月27日按照緯度分布的確診病例(左)和確診率(右)變化,緯度高於和低於30度的病毒確診情況變化清晰可見

值得注意的是,從上圖同樣可以看出,截至3月27日,病例發生率在南緯30度以南似乎增加較快,可能是因為那裡的氣溫正在下降,正在步入秋季。這種增加初步表明,疫情與緯度的相關性很可能是受溫度影響。

該研究警告道,隨著南半球從夏季進入秋季和冬季,南半球的新冠病例數也將有所增加。截至目前已有多項研究表示,即使在較溫暖潮濕的地區也要採取足夠有效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以減少新冠病毒的傳播,保護脆弱群體免受感染。

今日頭條號

微信公眾號

抖音號

快手號

來源:澎湃新聞

本期編輯: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