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種植技術:如何做好黃瓜分苗後的促控管理?

2019-10-10   付老師種植團隊

農民種黃瓜,在黃瓜分苗後管理上的好壞,是能否育出黃瓜壯苗的關鍵,必須處理好「促」和「控」的關係。「促」,就是促進黃瓜幼苗協調生長;「控」是使植株生長速度減緩控制旺長,也就是所謂的蹲苗。只「促」不「控」,黃瓜幼苗因生長快,細胞間隙大,木栓化差,大而不壯,容易出現徒長,影響結瓜;只「控」不「促」,幼苗生長速度過慢,組織老化,出現矮化老話苗。所以在黃瓜苗期管理中,要調節好「促」和「控」的關係。

一「控」和「促」的標準

主要是根據幼苗的生長狀況,給大家總結出四看,即「看葉、看蔓、看色、看齡」來決定進行「控」或是「促」管理。

(1)看葉 當黃瓜幼苗的葉片大而嫩,葉片發薄,葉片舒展,葉片茸毛綿軟,是生長旺盛的表現。這樣的葉片一經揭去覆蓋物或在晴天中午,很容易出現萎蔫,就可以認為有徒長表現,應立即適當「控」苗。壯苗葉片厚需比七小活中。茸毛髮硬有刺毛手感。

黃瓜旺長幼苗

(2)看蔓 當植株瓜蔓長而細,節間也長,第三莖節超過4厘米,瓜曼上絨毛少,一放風或揭去覆蓋後,被風一吹易歪倒,就可認為幼苗已徒長。壯苗的蔓粗壯,節間短,揭去覆蓋物後不萎蔫,風吹不倒。

(3)看色 葉色淡綠,是缺肥或旺長的表現,強壯苗葉色較深(深綠色而不是黑綠)。

(4)看齡 衡量幼苗的生理年齡,要看葉片的數目多少,雌花出現的早晚,定植的苗齡一般6~8片葉,根據葉的數目,苗齡天數,再算出每生長一片葉所需要的時間,做到心中有數,決定「控」或「促」。

二、黃瓜苗期「控」和「促」管理措施

(1) 緩苗至緩苗期

分苗後到幼苗開始緩苗期,需要較高溫度,一般不通風,保持白天25~ 30度,有時達35度較高溫度也不怕,達到40度時可進行小通風,溫度降到所需溫度時,要立即將通風口合嚴。

(2)前期

緩苗生長至3~4片真葉時要促控結合,白天用較高的溫度管理,晚上採用較低的溫度管理,最低可在12度左右,可減少營養消耗,有利於雌花分化。總之是白天「促」,晚上「控」,形成大溫差。此期一般不灌水,不施肥。

(3)中期

幼苗生長到6片真葉時,如果外界氣溫升高,幼苗生長速度快,要加強通風。通風有降溫、排濕、換氣和平衡苗床內外二氧化碳氣體的作用,但溫度不宜降的太低。如出現風量過大,葉面皺縮,葉邊下垂,即為「旱相」,可在中午噴水,如果是陽畦或溫床,噴水後立即蓋嚴薄膜,提高床溫。如葉片發黃,可結合噴水,進行追肥,一般可將肥料溶於水中,配成0.3%的尿素或0. 2%的磷酸二氫鉀噴葉。苗期乾旱和缺肥,影響花芽分化及以後瓜的商品性和產量,要特別注意,噴水不要等床土乾燥龜裂時才進行,可用手握土不成團,則表示乾燥,要及時噴水。

(4)後期

幼苗生長6~8片葉,主要是以「控」為主的煉苗時期。應加大通風,增強管理,在定植時達到壯苗標準。如預測幼苗生長過快,到適時定植時雌花已經開放,生長過量,要及早採取「控」的措施,即控制溫度、濕度、加大通風,或採取囤苗措施,控制生長。如果幼苗生長過慢,到適時定植時達不到壯苗或成齡苗的標準,就要採取「促」的措施,即提高溫度,注意肥水,促進生長。

另外,如果是在砂壤土裡移的苗,在定植前要澆一次水。如果是黏土一定不要灌水,一般情況這時氣溫已高,且因薄膜已掀起大通風,在定植前10天左右灌一次透水,使床土吸水塌實,切塊不散土,便於起坨囤苗。灌水時一定要選擇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