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中小學生減負實施方案》正式出台

2019-11-08   遵義網

我市老師指導學生使用顯微鏡

遵義四中實驗初中徒步訓練

遵義四中實驗初中的同學們正在練習整理內務

  記者 彭 飛 文/圖

  小學一二年級不得留書面家庭作業,小學中高年級、初中每天書面作業總量分別控制在1小時、1.5小時以內;嚴禁學生將手機帶入課堂……11月5日,《貴州省中小學生減負實施方案》正式出台!

  政策剛一出爐,立即刷爆了朋友圈,有孩沒孩的家庭都將焦點轉向了這裡,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還有一些學校已經將減負工作做在了前面。

  1

  全國中小學生

  減負工作的延續

  11月5日,伴隨著省教育廳等九部門關於印發《貴州省中小學生減負實施方案》通知出爐,標誌著我省中小學生減負實施方案正式出台。

  據悉,方案旨在為貫徹落實《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印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教基〔2018〕26號),規範中小學校辦學行為,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學業負擔。方案從規範學校辦學行為、嚴格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家庭履行教育監護責任等多個方面,為全省中小學生減負。

  「其實早在去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門就印發了《關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各省陸續出台的中小學生減負規定便是其延續。」遵義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而此次我省公布的《中小學生減負方案》則進行了更加細緻的規定,比如小學一二年級不得留書面家庭作業,小學中高年級、初中每天書面作業總量分別控制在1小時、1.5小時以內;嚴禁學生將手機帶入課堂……

  該負責人介紹說,該政策的出台為我們的減負工作做了明確指示。當然,在政策引導的同時,也需要社會共識,需要老百姓支持,不要學校「減負」家庭「增負」。

  2

  「減負」具體減了啥?

  《貴州省中小學生減負實施方案》究竟進行了哪些規定?今後我省中小學生究竟會受到哪些影響呢?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展示了這項文件,記者發現該文件非常細緻,其中規範了義務教育招生、普通高中招生、民辦學校招生、作業教輔、學校管理、學生使用電子產品、校外培訓機構、考試次數和內容、考試評價制度行為;同時深化課程改革,並且強化家庭監護責任。

  具體來說,全省統籌控制作業總量,中小學校要加強對各科作業的統籌管理,嚴格控制每天的作業總量和時間。小學一二年級不得留書面家庭作業;小學中高年級、初中每天書面作業總量,分別控制在1小時、1.5小時以內;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學校不得向學生或家長推薦使用未經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同意的學習類APP。

  嚴禁學生將手機、平板電腦等帶入課堂,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原則上採用紙質作業。探索建立彈性離校制度,支持學校採用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後服務。嚴禁將課後服務變成集體教學或集體補課,不得利用寒暑假、周末及節假日組織學生集體上課,在職教師不能組織或參與有償補課。

  嚴格落實學科類培訓備案制度,培訓師資、培訓內容、招生對象等報屬地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審核並向社會公布,嚴格培訓師資資格准入,從事語文、數學、英語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教師應具有相應的教師資格。校外培訓機構必須有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學科知識培訓內容不得超出國家課程標準,培訓班次必須與招生對象所處年級相匹配,培訓進度不得超出所在中小學同期進度,不得留作業,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0:30。各地要引導家長正確選擇,凈化教育培訓市場。學校和教師不得推薦、暗示或要求學生到校外補課培訓,不得將校舍、場地租借給社會辦學機構辦學,不得以任何名義舉辦或與社會力量合作舉辦文化課補習班,在職中小學教師嚴禁到培訓機構任教。

  建立家校聯動制度,中小學校要通過召開家長會、學校公眾號宣傳等多種形式,向家長宣傳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開展教學質量分析,減少家長的疑慮和擔心,增進家長對減負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該文件也向我省家長進行了要求:家長要切實履行家庭教育職責,把培養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習慣作為家庭教育的首要目標,要注重言傳身教,培育好家風、傳承好家訓,理性設置對孩子的期望值,鼓勵孩子盡展其才。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的培訓,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各種形式體育藝術活動,培育1-2項體育技能和藝術愛好。

  要保證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時間分別不少於10小時、9小時、8小時。家長要有意識地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監督並隨時糾正孩子不良讀寫姿勢,關注孩子視力異常跡象……

  3

  我市中小學減負已先行

  記者對城區部分中小學進行了走訪,不少老師對該方案表達了支持意見,當然也有部分老師表達了自己的擔心。

  「這項文件很好,不僅對學校、老師進行了要求,同時也對家長提出了要求。如果能下沉、細化到具體做法,那麼將進一步加強家校聯動,這樣的教育效率會提高很多。」我市某小學教師談了自己的看法。

  當然,也有一些老師表達了擔心。某小學數學教師說:「現在的現實情況是小學和初中、高中的銜接不夠,學生被中考、高考『指揮著』。雖然,小學是給學生減負了,但是這些孩子們還是得參加中考、高考,所以一線老師們還是得加量,才能保證孩子們被更優秀的學校錄取。所以對方案有些迷茫……」

  不過,在記者走訪的同時,發現其實方案中的一些規定在我市已經率先開展。例如,今年4月30日,遵義市教育局面向社會各界發布了一條《關於禁止中小學生攜帶智慧型手機和個人平板電腦進校園的意見》的通告,智慧型手機和個人平板電腦被禁止進校園政策率先在我市執行。

  同時,今秋開學的遵義四中實驗初中(濱湖路中學)在開學前就由校長楊林璋宣布了四項規定:學生們不得熬夜,晚上11點前必須入睡;學生自己的事情必須自己做,髒衣物不得帶回家給父母洗,否則勞動不合格需重修直至合格;每個學生3年內必須閱讀至少30本課外書籍,學校把「序列閱讀」作為必修課程,將嚴格考核;學校每周六組織徒步5公里,每個學生3年內必須徒步行走至少1萬里,不合格者將重修至合格。這四項規定通過《遵義晚報》微信公眾號剛一公布,瞬間點擊率過萬,吸引了大量網友點贊。

  截至記者發稿時,該校已經組織學生進行了多次遠足拉練、內務整理、勞動、食育課教育。在仔細閱讀《貴州省中小學生減負實施方案》後,楊林璋談了自己的個人看法:中小學生「減負」不僅僅是減少作業數量、提高作業質量,更重要的是「課堂減負」,通過教師高質量的課前準備和高效的課堂管理,來實現學生課堂「思維減負」,減少學生學得累學得繞的「負擔」。

(編輯:盧龍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