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米香瀰漫,飽食者當常憶袁公。
雖然很不願意相信,但袁隆平還是就這樣離開了,袁隆平曾經說過自己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外一個就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的夢。袁老說自己終其一生沒有完成的夢想,希望後人能夠幫他實現。
我們有句俗語叫做「老子英雄兒好漢」,袁隆平在雜交水稻上的成就如此之高,那他的子孫們有沒有子承父業,能夠接過袁老的衣缽,幫助袁老完成兩個未實現的夢嗎?
袁隆平的子孫
袁隆平和自己的妻子鄧哲非常恩愛,在新聞里也經常能看到他們秀恩愛的畫面。他和袁夫人一共育有三個兒子,其中大兒子擔任袁氏種業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二兒子為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非獨立董事,該公司主要致力於雜交水稻、雜交辣椒等農作物的新品種選育創新工作。
小兒子是真正接過袁隆平的衣缽的人,和袁隆平一樣從事水稻遺傳育種和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工作。
袁隆平的小兒媳曾經是袁老的學生,在她應聘時,袁老認為農田辛苦,為了考驗她的毅力與她簽訂了5年五年稻田野外實踐,而她確實做到了,並且在參與工作的過程中,與袁老小兒子相識相戀,最後組建家庭。所以業內有一個說法叫做:想要做袁老兒媳婦,先下地干5年。
現如今袁老的小兒媳和丈夫一樣,從事植物基因工程和水稻遺傳育種工作,他們兩個在該領域內發表了多篇論文,成為了該領域的專家。
袁隆平的學生
當然,除了袁隆平的親生子女之外,袁隆平還有一群學生能夠接過他的衣缽,並且做得非常出色。比如:袁隆平的學生和助手李必湖,在袁隆平攻堅雜交水稻時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水稻屬於自花授粉,它們雌雄同體,雄蕊的花粉會傳遞給雌蕊上,也就是說野生水稻都是純種水稻,但是袁隆平在農場之中發現了一株天然雜交水稻,這意味著在自然界中存在著雄蕊不育的個體,唯有如此,別的雄蕊花粉才能使這株雌蕊授粉。
想要實現水稻雜交,就必須要找到天然雄蕊不育的個體,而李必湖在海南島發現了雄蕊不育的普通野生稻,被袁隆平命名為「野敗」,如果沒有野敗,雜交水稻工作就無法完成,可想而知李必湖為雜交水稻做出多麼重要的貢獻。
除此之外,袁隆平的多項研究之中,都有李必湖的身影,而他自己也不負老師眾望,在雜交水稻工作中做出了非常傑出的貢獻,現如今許多雜交水稻品種,就是李必湖和他的團隊選育的。
李必湖本人也獲得了許多重要的獎項,也是我國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科技專家,曾經獲得多次國家級重要成就。
除了李必湖之外,袁老的學生還有很多,並且袁老的很多學生也帶學生,現如今從事雜交水稻事業的新一代年輕人有很多,袁老不怕後繼無人了。
最好的祭奠是再創輝煌
基辛格說過: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糧食對於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上個世紀時,我國人口數量不斷增多,但耕地面積卻是有限的,當有限的土地面積無法供養如此多的人口時,大饑荒就出現了,袁老說:在上個世紀時他親眼看到有人沒飯吃,討飯都沒地方去。
美國專家在上個世紀時曾經發出「中國糧荒論」,美國萊斯特·布朗撰文寫道,到2030年中國的糧食需求將會達到6.51億噸,但是中國的糧食產量只有2.67億噸,中國將會面臨嚴重糧荒,不得不從國外進口。
雖然該預言在唱衰我國,但這也說明如果我們無法培育出高產糧食種子,必然會使得我國再次爆發大饑荒。但幸運的是,在袁老以及他的團隊努力下,我國不僅沒有出現糧荒,反而做到了衣食無憂。
現如今雜交水稻已經能夠保證我國再也不會面臨糧荒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雜交水稻沒有前景,事實上還大有可為。
現如今的科學家們不僅可以追隨者袁老未實現的兩個夢繼續走下去,也可以另闢他徑,比如:提高水稻口感,提升水稻品質等。
最好的祭奠是再創輝煌,老一輩們終將會離開,我們無法在他們的庇護下生活一輩子,現如今到了我們要挑起重擔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