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的生產, 雞的生物學特性及品種

2019-08-26     鄉村三農小書屋

一、雞的生物學特性

雞和其他家禽一樣,都是經人類馴化和培育,在家養條件下能夠生存和繁衍後代,有一定經濟價值的鳥類動物,具有鳥類動物的生物學特性。學習其生物學特性,有利於制定更加合理的飼養管理措施,從而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1.代謝作用旺盛,體溫高

雞的平均體溫為41.5℃(40.9~41.9℃),高於任何其他家畜。體溫來源於體內物質代謝過程的氧化作用產生的熱能。機體內產生熱量的多少取決於代謝強度。雞體的營養物質來自日糧,因而就要利用它代謝作用旺盛的特點給予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使雞能維持生命和健康,並且能達到最佳的產肉和產蛋性能。另外,還要為雞提供冬暖夏涼、通風透光、乾爽清潔的生活環境,以利於調節體溫,維持旺盛的代謝作用。

2.生長迅速,成熟期早

在目前的遺傳育種和飼養條件下,肉仔雞飼養到8周齡出欄時,體重可達2.4千克,是初生雛雞(40克)的60倍。肉用或肉蛋兼用型雞養到160~180日齡開始產蛋,蛋用型雞養到140~150日齡時可開產。如要其發揮生長迅速、成熟期早的特性,必須給予適量的全價日糧,合理飼養,加強日常管理,並根據肉雞、蛋雞與種雞的不同要求,適當調節光照與飼養密度,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3.自然換羽

通常1年以上的雞每年秋冬季換羽1次。雞在換羽期間,多數停止產蛋,而且換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蛋雞一般在72周齡或76周齡,即產蛋1年後淘汰,而且在光照、溫度、通風等人為控制適合雞生長生產的條件下,其產蛋性能受自然換羽的影響不大。對於產蛋1年以上的雞,如想繼續留用,可進行強制換羽,以提高雞群的產蛋量。

4.消化道短,日糧通過消化道快

雞的消化道長度僅是體長的6倍,與牛(20倍)、豬(14倍)相比短得多,以致食物通過快,消化吸收不完全。雞口腔無牙齒咀嚼食物;腺胃消化性差,只靠肌胃與砂粒磨碎食物;盲腸只能消化少量的粗纖維。基於雞的這種特點,把飼料製成顆粒狀或於飼料中加入飼料酶製劑,可提高飼料利用率。

5.飼料轉化率高

雞的日糧以精料為主,由於代謝旺盛,因此,雞長肉快、產蛋多、耗料少、報酬高。一般現代化養雞的飼料報酬:肉仔雞料肉比為(1.9~2.2)∶1;產蛋雞料蛋比為(2.5~3.0)∶1。飼料報酬的高低取決於雞的品種、飼料、飼養管理條件的優劣等。

6.對環境變化很敏感

雞的視覺很靈敏,一切進入視野的不正常因素,如光照、異常的顏色等均可引起「驚群」;雞的聽覺不如哺乳動物,但突如其來的噪聲會引起雞群驚恐不安;此外雞體水分的蒸發與熱能的調節主要靠呼吸作用來實現,因此對環境變化較敏感,所以養雞業要注意儘量控制環境變化,減少雞群應激。

7.抗病能力差

由於雞解剖學上的特點,決定了雞的抗病力差。尤其是雞的肺臟與很多的胸腹氣囊相連,這些氣囊充斥於雞體內各個部位,甚至進入骨腔中,所以雞的傳染病由呼吸道傳播的多,且傳播速度快,發病嚴重,死亡率高,並且嚴重影響產蛋率。

8.群居性很強,適合規模飼養

雞有很強的群居性,這可能是與雞的祖先是樹棲動物有關。雞在高密度的籠養條件下仍能表現出很高的生產性能。另外雞的糞便、尿液比較濃稠,飲水少而又不亂甩,這給機械化飼養管理創造了有利條件。尤其是雞的體積小,每隻雞占籠底的面積僅400平方厘米,即每平方米籠底面積可以容納25隻雞。所以在畜禽養殖業中,工廠化飼養程度最高的是雞的飼養。

二、雞的品種

(一)標準品種

標準品種是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產物,也是人類長期發展過程中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我國幅員廣大,養禽歷史悠久,家禽遺傳資源十分豐富,形成了不少地方品種。在20世紀前,家禽育種尚處於經驗育種階段,主要是由養禽愛好者作為業餘愛好而進行的。他們對家禽的體型、外貌、羽色等進行選擇,而對生產性狀考慮得較少。經過他們的努力,創造了許多各具特色的標準品種。我國標準品種的雞有九斤黃雞、狼山雞和絲羽烏骨雞。由於標準品種雞選育歷史不同、基礎生產性能有較大差異,加上某些實用價值性狀的有無,所以保留下來的標準品種有為數不多的幾個,現主要介紹對現代商品雞培育影響較大的品種。

1.白來航雞

圖1-1 白來航雞

白來航雞(圖1-1)是原產義大利、在世界上分布甚廣的著名蛋用型品種。該雞體型小而清秀。全身羽毛白色而緊貼。冠大鮮紅,公雞的冠較厚而直立,母雞冠較薄而倒向一側。喙、脛、趾和皮膚均呈黃色。耳葉白色。成熟早,無就巢性,產蛋量高而飼料消耗少。雛雞出殼140天左右開產,年平均產蛋量為200個以上,優秀品系可超過300個。平均蛋重為54~60克。蛋殼白色。標準體重:公雞約2千克,母雞約1.5千克。

2.洛島紅雞

洛島紅雞(圖1-2)屬蛋、肉兼用雞品種。原產於美國。耳垂紅色,喙紅褐色,皮膚、腳、趾為黃色,羽毛深紅色,尾羽黑色有光澤。體軀中等。背長而平。產蛋和產肉性能均好。標準體重:成年公雞3.8千克,母雞2.9千克。蛋殼褐色。雛雞生後6月齡開產,年產蛋量200個以上。蛋重55~65克。通過不斷的選育,產蛋性能還在進一步提高。現代養禽業多用其作父本與其他兼用型雞或來航雞雜交,育成高產的褐殼蛋商品雞。

圖1-2 洛島紅雞

3.新漢夏雞

新漢夏雞(圖1-3)育成於美國新漢夏州,屬兼用型雞種。羽毛呈淺紅色,尾羽黑色。體軀呈長方形。頭中等大。單冠。臉部、肉垂和耳葉均鮮紅色。喙褐黃色。脛、趾黃色或微帶紅色。皮膚黃色。背部較短,體軀各部肌肉發達,體質強健。適應性強。年產蛋量為180~200個。蛋重為56~60克,蛋殼褐色。標準體重,公雞為3.0~3.5千克,母雞為2.5~3.0千克。

圖1-3 新漢夏雞

4.橫斑洛克雞

橫斑洛克(圖1-4)在我國常稱蘆花(洛克)雞。該雞體型橢圓,體軀各部發育良好。全身羽毛呈黑白相間的橫斑紋,羽毛末端為黑邊,斑紋清晰一致。耳葉紅色,喙、脛、趾、皮膚黃色。一般年產蛋量為180個左右,經選育的高產品系可達250個。蛋重為56克,蛋殼褐色。

圖1-4 橫斑洛克雞

5.白洛克雞

白洛克雞(圖1-5)是肉用型雞品種。為洛克雞的一個變種。原產美國。單冠。耳垂紅色,喙、腳、皮膚黃色。體大豐滿,公雞體重4~4.5千克,母雞3~3.5千克。蛋殼褐色,年產蛋量150~160個,蛋重60克左右。而後又經不斷改良,雞的體型、外貌與生產性能均有很大改變。其主要特點是,早期生長快,胸、腿肌肉發達,羽色潔白,體型美觀,並保持一定的產蛋水平。

圖1-5 白洛克雞

6.白科尼什雞

肉用型雞品種。原產英國。豆冠或單冠,耳垂紅色,喙、腳、皮膚為黃色,羽毛短而密緊,呈白色。體軀堅實,肩胸很寬,腳粗壯。體重大,公雞4.5~5.0千克,母雞3.5~4千克。蛋殼淺褐色。早期生長快,胸肉特別發達。年產蛋120~130個,蛋重55~60克。

7.澳洲黑雞

原產於澳大利亞。單冠。肉髯、耳葉、皮膚白色,喙、脛、趾、羽毛黑色。本品種雞羽毛緊密,體軀深廣,胸部豐滿。是著名的優良肉蛋兼用型雞品種。全身羽毛黑色,並帶有墨綠色光澤。體軀高大,單冠大型,紅色,冠峰5個,肉垂,耳葉也為紅色。嘴、腳均為黑色。成年公雞體重約3~4千克,母雞2.5~3千克。肉質細嫩。

(二)我國主要的地方品種

地方品種是指在特定地區的自然條件、農業生產、飼養管理方式和社會需要等條件下,經過長期選育出來的品種,具有良好的地方適應性、耐粗飼、抗病力強和產品質優等優點,但生產性能較低,缺乏市場競爭力。我國這類雞種很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以下品種。

1.仙居雞

仙居雞(圖1-6)原產於浙江省中部靠東海的台州地區,重點產區是仙居縣,分布很廣。體型較小,結實緊湊,體態勻稱秀麗,動作靈敏活潑,易受驚嚇,屬神經質型。成年公雞體重1.25~1.5千克,母雞0.75~1.25千克,產蛋量目前變異度較大。

圖1-6 仙居雞

2.大骨雞

大骨雞(圖1-7)又名莊河雞,屬蛋肉兼用型。原產於遼寧省莊河市。體格碩大,腿高粗壯,結實有力,故名大骨雞。身高頸粗,胸深背寬,腹部豐滿,墩實有力。成年公雞平均體重3.2千克以上,母雞2.3千克以上。平均年產蛋量146個,平均蛋重63克以上。

圖1-7 大骨雞

3.惠陽雞

圖1-8 惠陽雞

惠陽雞(圖1-8)主要產於廣東博羅、惠陽、惠東等縣。惠陽雞屬肉用型,其特點可概括為黃毛、黃嘴、黃腳、鬍鬚、短身、矮腳、易肥、軟骨、白皮及玉肉(又稱玻璃肉)等10項。年產蛋70~90個,蛋重47克。85天活重達1.1千克,成年公雞體重達2千克、母雞1.5千克。

4.壽光雞

壽光雞(圖1-9)原產于山東省壽光縣,屬兼用型雞。頭大小適中,單冠,冠、肉垂、耳葉和臉均為紅色,眼大靈活,虹彩黑褐色,喙、脛、爪均為黑色,皮膚白色,全身黑羽,並帶有金屬光澤,尾有長短之分。壽光雞分為大、中兩種類型。大型公雞平均體重為3.8千克,母雞為3.1千克。產蛋量90~100個,蛋重70~75克。中型公雞平均體重為3.6千克,母雞為2.5千克。產蛋量120~150個,蛋重60~65克。壽光雞蛋大,蛋殼深褐色,蛋殼厚。成熟期一般為240~270天。

圖1-9 壽光雞

5.北京油雞

北京油雞(圖1-10)原產於北京市郊區,歷史悠久。具有冠羽、跖羽,有些個體有趾羽。不少個體頜下或頰部有鬍鬚。因此人們常將這三羽(鳳頭、毛腿、鬍子嘴)稱為北京油雞的外貌特徵。體軀中等大小,羽色分赤褐色和黃色兩類。生長緩慢,性成熟期晚,母雞7月齡開產,年產110個。

圖1-10 北京油雞

(三)現代雞種

現代雞種是指在標準品種或地方品種中選出具有不同特點的高產品系,通過科學方法,開展品種間、品系間或多品系間雜交組合測定,篩選出最佳組合進行商品代生產,以滿足人們對蛋、肉的需求,這種商品代雜交雞具有良好的生產性能和較強的商品競爭力。按經濟用途分為蛋用雞和肉用雞兩個系列。

1.蛋用雞種

(1)褐殼蛋雞。

圖1-11 羅曼褐殼蛋雞

羅曼褐殼蛋雞(圖1-11)。羅曼褐殼蛋雞是德國羅曼公司培育的四系配套優良蛋雞品種,1989年我國首次引入曾祖代種雞。羅曼褐殼蛋雞具有適應性強、耗料少、產蛋多和成活率高的優良特點。父母代生產性能:1~18周齡成活率97%,開產日齡21~23周,高峰產蛋率90%~92%,入舍母雞72周產蛋數290~295枚。商品代生產性能:1~18周齡成活率98%,開產日齡21~23周,高峰產蛋率92%~94%,入舍母雞12個月產蛋300~305枚,平均蛋重63.5~65.5克,飼料利用率2.0%~2.2%,產蛋期成活率94.6%。羅曼褐殼蛋雞可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飼養,適宜集約化養雞場、規模養雞場、專業戶和農戶。

圖1-12 迪卡·沃倫蛋雞

迪卡·沃倫蛋雞。簡稱迪卡蛋雞(圖1-12),由美國迪卡公司選育而成的四系配套的雜交雞。1990年我國由上海大江公司引進生產。早熟,迪卡褐蛋雞屬褐殼蛋雞系雞種,紅褐羽,可根據羽色自別雌雄,生長速度快,產蛋性能優,產蛋期長,蛋大,蛋殼棕紅,蛋黃橘色,飼料報酬高,遺傳性穩定,適應性較強。適合蛋雞生產和農村專業戶養殖。迪卡蛋雞商品代20周齡體重為1.65千克,開產周齡為20~21周,50%產蛋率周齡為22.5~24周,產蛋高峰周齡為27~30周,36周齡以上體重為2.18千克,蛋重63~64.5克,料蛋比為(2.31~2.46)∶1。

海蘭褐殼蛋雞。海蘭褐殼蛋雞(圖1-13)是美國海蘭國際公司培育的四系配套優良蛋雞品種。商品代雛雞根據羽色自別雌雄。商品代生產性能:1~18周齡成活率為96%~98%,體重1550克,每隻雞耗料量5.7~6.7千克。產蛋期(至80周)高峰產蛋率94%~96%,入舍母雞產蛋數至60周齡時為246枚,至74周齡時為317枚,至80周齡時為344枚。19~80周齡每隻雞日平均耗料114克,21~74周齡每千克蛋耗料2.11千克,72周齡體重為2250克。

圖1-13 海蘭褐殼蛋雞

伊薩褐蛋雞。世界著名的蛋用品種,原產法國,我國於1988年引進。體型中等,雛雞可根據羽色自別雌雄,成年母雞羽毛呈褐色並帶有少量白斑,蛋殼為褐色。父母代:70周齡入舍母雞產蛋量247枚,產蛋期存活率91%。商品代:高峰期產蛋率92%,入舍產蛋量308枚,入舍產蛋重19.25千克,平均蛋重62克,產蛋期料蛋比為(2.4~2.5)∶1,產蛋期存活率92.5%,產蛋期耗料每日每隻115~120克。

雅發褐殼蛋雞。以色列PBU家禽育種公司育成的四系配套褐殼蛋雞良種,商品代雛雞羽色自別雌雄,20周齡體重1.47千克,開產日齡為160~170天,入舍母雞72周齡產蛋量為290~309枚,平均蛋重64克,產蛋期料蛋比為2.4∶1。

圖1-14 海賽克斯褐殼蛋雞

海賽克斯褐殼蛋雞。這是荷蘭尤利公司培育的優良蛋雞品種(圖1-14),是我國褐殼蛋雞中飼養較多的品種之一。海賽克斯褐殼蛋雞具有耗料少、產蛋多和成活率高的優良特點。0~17周齡成活率97%,體重1.4千克,只雞耗料量5.7千克;產蛋期(20~78周)只日產蛋率達50%的日齡為145天,入舍母雞產蛋數324枚,產蛋量20.4千克,平均蛋重63.2克,飼料利用率2.24,產蛋期成活率94.2%,140日齡後中雞日平均耗料116克,產蛋期末母雞體重2.1千克。商品代羽色為自別雌雄,分三種類型。

北京紅雞。由北京市第二種雞場培育,商品代雛雞羽色自別雌雄。具有適應性和抗病力強的特點,產蛋量高。開產日齡140天,入舍40周產蛋110枚,父母代種雞0~18周齡存活率達98%,產蛋期存活率94%,72周齡入舍雞產蛋數246枚,平均每隻母雞產母雛87.3隻。

(2)白殼蛋雞系。

北京白雞(圖1-15)是北京市種禽公司在引進國外雞種的基礎上選育成的優良蛋用型雞。它具有體型小、耗料少、產蛋多、適應性強、遺傳穩定等特點。目前,配套系是北京白雞938,是根據羽速鑑別雌雄。其主要生產性能指標是:0~20周齡成活率94%~98%,21~72周齡成活率90%~93%,72周飼養日產蛋數300枚,平均蛋重59.42克,料蛋比(2.23~2.32)∶1。

圖1-15 北京白雞

濱白雞。濱白雞是黑龍江省東北農學院育成的蛋用型配套品系雜交雞,屬來航雞型。濱白雞性成熟早,產蛋量高,蛋大,平均蛋重為60克,總蛋重為13.5~15千克,蛋的品質好,蛋殼結實,蛋殼白色,蛋型整齊。本類型雞性情靈活,繁殖力高。

海蘭白雞。海蘭白雞是美國海蘭國際公司培育的。現有兩個白殼蛋雞配套系:海蘭W-36和海蘭W-77。其特點是體型小、性情溫順、耗料少、抗病力強、產蛋多、脫肛及啄羽的發病率低。海蘭W-36白殼蛋雞的主要生產性能指標是:育成期成活率97%~98%,0~18周耗料量5.66千克;達50%產蛋率日齡155天,高峰產蛋率93%~94%,入舍雞80周齡產蛋數330~339枚,產蛋期成活率96%,料蛋比1.99∶1。

迪卡XL白殼蛋雞。美國迪卡家禽育種公司於1975年育成的高產良種蛋雞,50%產蛋率日齡142~150天。高峰產蛋率周齡:27~29周。成活率:育成期為94%~96%,產蛋期為90%~94%。高峰產蛋率:92%~97%。入舍母雞產蛋數:60周235~245枚;72周295~305枚。入舍母雞產蛋重:60周14.2~14.7千克;72周18.2~20.6千克。飼料轉化率:60周2.1~2.2;72周2.15~2.25。平均蛋重:61.5克。

伊莎巴布考克B-300蛋雞。美國巴布考克公司育成的四系配套雜交蛋雞。在世界上的分布範圍僅次於星雜288。北京種禽公司原種二場於1987年引進巴布考克曾祖代雞。該雞商品代生產性能如下:0~20周齡成活率96%,21~72周齡成活率94.5%,72周齡入舍雞產蛋數288枚,72周齡產蛋總重量17.2千克,料蛋比(2.34~2.47)∶1。

圖,1-16 羅曼白殼蛋雞

羅曼白殼蛋雞。由原聯邦德國農業部羅曼畜禽育種有限公司培育而成(圖1-16)。產蛋率達50%,日齡148~154天,高峰產蛋率92%~95%,72周齡入舍雞產蛋數295~305枚,平均蛋重62.5克,料蛋比2.1~2.3。10~18周齡耗料6.0~6.4千克,20周齡體重1.30~1.35千克,育成期成活率96%~98%,產蛋期死淘率4%~6%。

海賽克斯白殼蛋雞。該雞系荷蘭漢德克家禽育種公司育成的四系配套雜交雞。以產蛋強度高、蛋重大而著稱,被認為是當代最高產的白殼蛋雞之一。特點是白羽毛,白蛋殼,商品代雛雞羽速自別雌雄。平均產蛋量274枚,平均蛋重60.4克,料蛋比2.60∶1,成年雞體重1.91千克。

2.肉用雞種

(1)白羽肉雞系。

愛拔益加肉雞。簡稱AA白羽肉雞(圖,1-17),又稱雙A雞。由美國愛拔益加種雞公司培育而成。其特點為生長快、耗料少、耐粗飼、適應性和抗病力強。商品雞羽毛整齊,均勻度好。公母平均6周齡體重1.86千克,耗料5.87千克,肉料比1∶2.14。

圖1-17 愛拔益加肉雞

艾維茵肉雞。艾維茵肉雞(圖1-18)是美國艾維茵國際有限公司培育的三系配套白羽肉雞品種。我國從1987年開始引進,商品雞42日齡公母雞平均體重2.18千克,料肉比1.84∶1;49日齡公母雞平均體重2.68千克,料肉比1.98∶1;56日齡公母雞平均體重3.15千克,料肉比2.12∶1。

圖1-18 艾維茵肉雞

明星肉雞。該品種具有體形小,飼料消耗低,飼養密度大,出欄率高等特點,適合肉用仔雞集約化、工廠化生產和農村專業戶養殖。7周周齡出欄,平均體重可達2千克左右,飼料轉化比1.95∶1,成活率98%。

寶星肉雞。加拿大雪佛公司育成的四系雜交肉雞。1978年我國引入曾祖代種雞譯為星布羅,1985年第二次引進曾祖代種雞稱為寶星肉雞。

彼德遜肉雞。彼德遜白羽肉雞是美國彼德遜公司推出的白羽肉雞品種。父母代種母雞24周齡體重為2.57~2.68千克。

羅曼肉雞。羅曼肉雞是德國羅曼印第安河公司培育的白羽肉雞配套系。商品雞35日齡公母雞平均體重1.495千克,料肉比1.66∶1;42日齡公母雞平均體重1.945千克,料肉比1.82∶1;49日齡公母雞平均體重2.395千克,料肉比1.98∶1;56日齡公母雞平均體重2.835千克,料肉比2.15∶1;63日齡公母雞平均體重3.265千克,料肉比2.30∶1。

(2)有色羽肉雞系。

紅波羅肉雞。紅波羅紅羽肉雞又名紅寶,是加拿大謝弗種雞有限公司培育的紅羽肉用雞種。該品種具有黃喙、黃腳、黃皮膚的「三黃」特徵。父母代母雞24周齡體重2.22~2.38千克,66周齡體重3~3.2千克。肉料比1∶2.2。

狄高肉雞。又名特格爾肉雞,由澳大利亞狄高公司培育而成。7周齡母雞活重2.122千克,公雞2.489千克,平均2.310千克,耗料1.98千克,死亡率2.7%。

安納克-40肉雞。安納克肉雞由以色列P.B.U公司育成。商品代6周活重1.98千克,7周活重2.37千克。

(3)優質肉雞系。

石岐雜肉雞。產於廣東省中山市,母雞體羽麻黃、公雞紅黃羽、脛黃,皮膚橙黃色。

新興黃雞2號。華南農大與溫氏南方家禽育種有限公司合作培育,抗逆性強,能適應粗放管理,毛色、體型均勻一致。

嶺南黃雞。廣東農科院畜牧研究所培育的黃羽肉雞,具有生產性能高、抗逆性強、體型外貌美觀、肉質好和「三黃」特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9sF0mwBJleJMoPM6Vx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