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愛美人士都希望自己的臉是白白凈凈的,但凡是長了一點點小黑點,都會特別緊張,會買各種各樣的產品,使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想要祛除它。
黑點的種類繁多,區分它們的類別,了解它們的形成原因和病理機制,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不是所有的黑點,都是斑,也並不是所有的黑點,使用祛斑霜就能淡化,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這些黑點不是斑:
1.太田痣
太田痣是一種真皮黑素細胞增生性良性皮膚腫瘤,不僅表現為皮膚粘膜的色素沉著,亦可累及其他臟器,從而表現出一系列合併症,如青光眼等。這種痣於1939年日本醫師太田首先提出,所以命名為「太田痣」。
太田痣的病變黑色素細胞處於真皮層內,根據處在真皮層的深淺不同而呈現不同顏色,從褐色、青灰、青色、紫褐色至青黑色不等。
它產生的原因跟遺傳關係不大,可能是發育異常導致的。嬰兒期和青春期是太田痣出現的兩個高峰期,多發於女性。
太田痣的病變位於真皮,所以在治療上有一些難度,很多治療手段都無法達到100%消退的效果。
2.褐青色痣
褐青色痣是一種先天性非遺傳性的皮膚色素性疾病,好發於顴骨又稱顴骨母斑,其色素沉積於真皮層。
褐青色痣雖然是先天性的痣,但並不是一出生就馬上顯現出來的,會在青春期至20歲左右開始出現,也因此常被誤以為是黃褐斑。
褐青色痣一般是灰色、灰褐色、褐色、深褐色。顏色接近黃褐斑。不同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黃褐斑會發生變化,比如夏天時比較嚴重,冬天時變淺,暴曬後會加重,但褐青色痣的變化很小。
「痣」在醫學上稱作痣細胞或黑素細胞痣,是表皮、真皮內黑素細胞增多引起的皮膚表現。如果是高出皮面的、圓頂或乳頭樣外觀的或是有蒂的皮疹,臨床上叫作皮內痣;略微高出皮面的多為混合痣;不高出皮面的是交界痣。
如果誤把痣當成斑,寄希望於各種祛斑產品,有可能會帶來一次又一次的失落感。但是,也別因此誤以為臉上的黑點都是痣,而對它們置之不理。碰到以下這些斑點時,還是要積極地護理的,避免斑點加重。
這些才是斑:
1.雀斑
僅米粒大小或者針尖大小,分布於臉部的兩頰和鼻樑、頸部、手臂等較易被太陽曬到的地方。如果是童年時就有,則多數屬於家族遺傳。雀斑易長在沒有防曬習慣的人群的皮膚上。
當體內正常數量的黑素細胞分泌了過量的黑色素後,在紫外線的照射下,雀斑就容易出現,並且數量會越來越多,斑點顏色會越來越深。
所以,無論在室內或室外,一年四季都需要使用防曬產品,再配合美白的產品來改善,幫助減少色素聚集。
2.曬斑
不規則狀、分布在兩頰。長時間曬太陽後,肌膚底層中麥拉寧色素增加,在皮膚表面漸漸積聚而成。黑色素生成的過程中,最直接的影響來自於紫外線。
它能激活黑素母細胞中的酪氨酸酶,與血液中的酪氨酸酶產生一系列反應,生成一種叫「多巴」的物質,進而轉化成黑色素。所以,防曬非常重要。
3.黃褐斑
淡褐色,片狀,斑片大小不等,形狀不規則,對稱於兩頰。多數是因為心情鬱悶,抑鬱。還有一部分是因為使用過含鉛、汞的美白產品後出現的斑點反彈。
這類斑點易發人群是女性,尤其是在妊娠階段,或者有月經不調的情況,或者有卵巢或子宮疾病者。
4.痘印斑
皮膚由於外傷而出現傷口,傷口在癒合的過程中,黑素細胞會產生過量的黑色素,這些色素會在紫外線照射之後顏色加深。比如痘印斑,就是暗瘡炎症消退後留下來的色素沉積。
色斑如何防治呢?預防色斑最重要的措施就是防曬。先天的色斑不可避免,但防曬可以阻止色斑的加深和增多,還可以避免誘發後天的色斑。
另外一個重要的措施就是使用安全有效的美白、淡斑產品了。從源頭阻斷,減少黑色素的產生,阻斷黑色素的形成過程,不過量合成黑色素。對於已經形成的黑色素,還原保護肌膚,促進新陳代謝。歡迎關注今日頭條:愛蓮記Aim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