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小女孩坐公交差一元大晚上被司機趕下車,規矩撞上人情你站哪邊

2019-09-09     小雪老師講故事

記得以前看TVB的律政劇,總會有一些身世可憐、迫於無奈的人不小心觸犯了法律,將會面臨懲罰。作為觀眾的我常常會為這些人物感到心疼、希望他們能夠被寬恕。這個時候主角們也都會適時的跳出來說上一句:「法理不外乎人情。」然後開始大段的煽情,把每一個人說的潸然淚下,於心不忍。

前一段時間在看被稱為今年國產電影最近預定的《我不是藥神》時也有同樣的感覺。在徐崢扮演的程勇到了影片的後半段,洗心革面,放棄利益、放下生意,哪怕是冒著被抓的風險和賠本的前提下,毅然決然的選擇繼續鋌而走險,為病人們走私印度藥物。而周一圍扮演的警察則一步一步的接近真相,眼看要對程勇布下天羅地網的時候,我特別的緊張。一方面明明知道程勇是在犯法,一方面卻因為他的善良而不希望他被警察抓住。




尤其是當這位老奶奶出場,對警察說了這一段感人至深的話時,我幾乎徹底站到程勇這一邊。


這樣規矩與人情的碰撞常常在影視作品裡上演,每一次都能毫無例外的戳中我們這些觀眾的淚點。

但是在一天晚上,規矩與人情碰撞的橋段,卻在湖南的一台公交車上真實上演。而其中的一對主人公,是兩個十來歲的孩子。

佳佳和媛媛每周都會一起坐公交車去上舞蹈班,但是這天晚上七點多鐘她們放學之後登上公交車,卻被司機趕了下來。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公交車的票價是兩元錢一個人,而兩個孩子在上車之後一共只投了兩元錢,之後在司機的催促之下,又投了一塊錢,因為票價不足,最終在坐了一站之後被司機趕下了車。

這讓孩子的家長很氣憤,她認為這不是錢的問題,司機這樣對待兩個孩子實在有些粗暴和不負責任。


也有不少網友站到了孩子和家長這邊,認為即便孩子少投了錢,只要說清楚就好了,沒必要趕她們下車。大晚上的對於孩子來說很不安全,司機太缺乏同情心。還有網友說跟小孩子較什麼真,司機自己給他們補一塊也行啊。

這些網友應該是和小雪老師看劇時的心態一樣屬於「人情派」,堅定的站在更值得同情更弱勢的孩子這一方。

但是司機的說法卻不同,他表示讓自己真正生氣的不僅是兩個孩子沒有付夠車票錢,這方面他只是出於職責進行提醒和監督。而更讓他氣憤的是他感覺兩個孩子從一開始就打算矇混過關,欺騙自己,在被提醒之後依然沒能補交所有車費,所以一氣之下才把孩子趕下車。

聽了司機的說法之後,也有不少網友站到了司機這一邊,認為司機守規矩盡職責沒錯,而孩子的規則意識和誠信更要從小樹立。





這些人應該就是屬於「法理派」一邊的支持者。

守誠信依規矩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尊老愛幼也同樣是。當這兩者碰撞到一起,自然不免會激起大家的一番熱烈討論。

由於網絡上能看到的視頻、圖片等很難全面還原當時的情況,而雙方的說法又難免會帶有一些主觀色彩,具體真實的情況到底是怎麼樣的我們不能完全了解。

不過我相信在當時,對於孩子和司機雙方都有更好的選擇,來避免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首先當然是孩子的安全問題是第一位的,司機不應該直接選擇在天黑的時候把兩個未成年的孩子趕下車。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應該有一顆包容和有愛的心,至少對孩子們應該多層責任,多一點保護。如果發生了什麼危險相信是所有人都不願意見到和後悔莫及的。

堅守職責當然沒錯,但是司機完全可以多一點耐心好好跟孩子溝通,讓孩子明白自己為什麼堅持要求她們補上車票,並詢問孩子是否是沒帶錢或者有什麼困難,鑒於天色已晚,也完全可以用更靈活的方式來進行處理,比如讓孩子下次補上之類的。一時氣憤趕下兩個孩子的結果就是大家都不愉快。



而家長如果平時能很好的對孩子進行誠信教育,教會孩子要誠實的做人做事,樹立守規則的意識,可能就不會產生孩子欺騙司機的爭議。事後更不能用「不是錢的問題」來模糊概念,顧左右而言他。這只會給孩子做出壞的表率,讓孩子學著狡辯和不講理。因為在這件事情中,「幾塊錢」恰恰就是核心問題,迴避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的確存在欺騙司機的行為,家長就應該讓他們為此向司機道歉,並告訴他們不能再這樣做。承認自己的不妥並不是就理虧,也不丟人,更不會說因為你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就不能追究對方的不合適做法。只會讓你和你的孩子顯得更加坦誠和勇敢。



孩子如果確實錢不夠的時候能夠跟司機好好解釋,說明情況,尋求幫助,而不是給人一種矇混而過的印象,相信司機也不會覺得自己被戲耍從而趕她們下車。

有時候或許這種規矩與人情的衝突,就是雙方都選擇了一種相對不妥的方式,切割了互相理解和溝通的紐帶而形成的吧。

這件事裡你站哪一邊呢?你又有什麼樣的見解呢?留言說一說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80CR20BJleJMoPMf78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