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的數學成績好已經是世界知名,這一現象實際上有著深層的文化根源。可以說,數學是中國文字、文明的基石,中國的文字就是數字化的文字,中國文明就是數字化的文明。
在文字上,中國文字是以數學、數字為基礎的,其產生順序是,數字、文、字。最先出現的是數,在數的基礎上產生了文,在文的基礎上產生了字。
中國的文字演變史與其他所有文明的文字有著本質不同,就是在字之前,還存在一個早已成熟的文,還存在著一個漫長的文階段。
現代人已經是「文」、「字」部分了,「文字」似乎變成了一個重疊詞。實際文和字有著本質不同。「字」用於指稱文字的字,時間是很晚的,清初大儒顧炎武曾對此專門做過考據,記錄在《日知錄》里。他說:「春秋以上言文不言字」,「 以文為字乃始於《史記》」。
這意味著「字」被用來指稱文字,是西漢之後才有的事,西漢之前,只有文的說法,而沒有字的說法。「字」的字形為寶蓋頭下一個子,意思是在家中孕育孩子,其本來的義項都是和婚嫁生育有關,與文字無關。西漢開始用字去指稱文字,並非僅僅是稱呼上改變,而是漢字在春秋戰國期間歷經一次大變革的結果,這使得漢字的形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春秋之前的漢字,其形態是微言文,包括甲骨文、金文和《五經》的經文。微言文中語言因素的含量還比較少,無法獨立地去完整地表達語言信息,在微言文之外,還必須配套補充和說明性的語言,這就是《五經》的內容為什麼包括《經》和《傳》的原因。在春秋之前,唯有《經》是文字化的,《傳》則是口耳相傳的語言。
也就說,微言文更是文,而非字。文和字的區別就在於,字是用來表達語言的,而文則不是,而是用來表達「意」和「道」的,即「立象以盡意」、「文以載道」。「象」就是甲骨文之前文,「文」最早也是甲骨文之前的文。
春秋戰國所發生的漢字革命,使得漢字在微言文的基礎上,其語言屬性出現了躍升,而變得可以獨立地去表達語言。這樣一種新的漢字形態出現了,就是文言文。因此,這漢字革命也就是從微言文到文言文的革命。
文言文之所以可以獨立地表達語言,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文言文的字數遠比微言文多,而這些新出現的字,就是在微言文的基礎上所滋生的。用字來指稱文字,就是取這種滋生之意。字由微言文所滋生,是微言文的孩子。或者說,文言文是微言文的孩子。
微言文的最早形態是甲骨文,甲骨文之前,中國沒有字,而只有文。這時也有符號表達系統,但是,這些符號卻並不用來去表達語言,而僅僅去表達「意」和「道」,即「立象以盡意」、「文以載道」。
中國文明從產生伊始就存在文,存在符號表達系統,在整個的歷史演化過程中,出現了四種形態:文、微言文、文言文、白話文。文是純粹的文,微言文、文言文、白話文都是字。但是,儘管微言文開始就給字的特徵,卻非常弱,文的特徵強,而字的特徵弱。因此,微言文實際上是從文到成熟的字的中間形態。
之所以微言文具備很強烈的文的特徵,原因在於,微言文是在文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不僅在基本理念和表達發生上,繼承了文系統,而且在字形結構上也直接繼承了文。
微言文之前,也即甲骨文之前,中國的文系統由八卦符號和契約符號所組成,而契約符號則又包括結繩符號和書契符號。
許慎在《說文解字 序》中說:「古者包羲氏……始作《易》八卦,……及神農氏,結繩為治,……黃帝之史官倉頡,……初造書契。……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這是對中國文字起源和演變史的最早記錄,極為珍貴,可謂價值連城。許慎明確地將漢字的起源與八卦和結繩聯繫起來。但是,另一方面,許慎卻又將書契理解成漢字,同時又把漢字字形的來源理解成象形。這樣不僅錯解了書契,而且把漢字與此前的八卦和結繩之間的聯繫切斷了。
也就是,許慎在保存了極為重要的信息的同時,也記錄了錯誤性的誤導信息,為後人帶來了極大的困惑。一方面告訴後人,漢字與八卦結繩有聯繫,但又一方面,又說漢字的字形源自對具體物的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又切斷了這種聯繫。
許慎最大錯誤是,將漢字的字形來源認定為「象形」,「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出現這種錯誤的原因,在於對歷史的遺忘,包括對字之前的文的歷史,對微言文的歷史,尤其是對甲骨文,以及對從文到字的轉變歷史。
許慎將漢字的源頭追溯至八卦和結繩是完全正確的,但是,但到許慎時期,對漢字與八卦結繩究竟是怎麼聯繫在一起的,則徹底遺忘了。
通過甲骨文字形中契約符號的發現,可以將文系統和字系統之間的聯繫之間的聯繫清晰起來,也可以說重新發現這一聯繫。甲骨文的字形結構,直接繼承了結繩符號和書契符號。從這個意義上說,甲骨文就是「契約文字」,當然也可以叫「結繩文字」。關於這一點,此前的文章已經多次說明。
甲骨文之前的文系統包括八卦符號系統和契約符號系統,契約符號又包括結繩符號和書契符號。而無論八卦符號,還是契約符號,其基礎則又在數學、數字。也就是說文系統的基礎在數。
八卦符號中的本來就是數字。考古證據顯示,春秋之前八卦卦象都是直接用數字寫成,即所謂的「數字卦」。整齊的陰陽符號是春秋之後才有的。即便如此,從《周易 繫辭》所給出的成卦方法看,每一爻的生成都是數字運算的結果,都是函數求值的結果,每一爻都對應著一個數字。這樣以來,陰陽符號本身也可以當成一種二進位的數字。
事實上北宋的邵雍就是把陰陽符號當成二進位數字的,這樣64卦每一卦的卦象就是一個數字,邵雍根據數值的大小,對64卦進行了重新的排序,形成所謂先天卦圖。後來中國的傳教士把邵雍的先天卦圖帶到西歐,被德國的萊布尼茨看到了,於是就「發明」了二進位。萊布尼茨做的事情很簡單,只需把邵雍卦圖中陰陽符號改寫成0和1就行了。
契約符號的基礎同樣書數字、數學。契約的最原始形態是結繩和書契,結繩是一對打著繩結的相同的繩子,書契則是刻有契齒文的一對小木片,兩者機制基本相同。
繩結和契齒文都是數字符號,代表的是抽象的數字。儘管繩結是三維的,但同樣所代表的也是抽象數字,同後來的算盤珠子一樣。
繩結和契齒文所代表的數字,被用來記錄標的財產的數量。這幾乎是結繩和書契所能夠直接記錄的全部信息。更詳細的契約條款則依靠口耳相傳的語言,這些語言與結繩和書契相配套、綁定。結繩或書契加上與之配套的語言,兩者合在一起才構成完整的契約。
因此,結繩和書契又都是符號,信用符號。他們的形態,以及他們的流程,也都被符號化了。這些符號都進入了甲骨文字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