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孩子的真是手機嗎?直接沒收手機是好辦法嗎?

2019-07-07     老汪說教育

就像多年前,無數的家長痛恨網吧一樣,現在的很多家長痛恨手機。也有不少所謂的「有識之士」聲稱:「不要讓手機毀掉你的孩子。」老汪記得,當年也有「有識之士」聲稱"網吧正在毀掉你的孩子",如今的手機大概相當於"移動網吧"、"微型網吧"吧!

多年前的網吧,手機就是「移動網吧」

但是,老汪卻認為,如果您的孩子沉迷於手機,不能自拔,那麼,正在毀掉您孩子的不是手機,而是長期以來未能養成自律的好習慣。不自律才是真兇。

多年前,電腦和智慧型手機還沒有普及的時候,很多不自律的孩子一放學就泡在網吧里打遊戲,甚至某些孩子曠課進網吧。據說,某家長向網吧老闆下跪,哀求老闆不要讓自己的孩子來此「泡吧」。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是這個下跪的家長顯示是在亂跪,是在病急亂投醫。首先,那年頭,一條街網吧就有十幾家。就算這個老闆可憐他,不允許他的孩子在其經營的網吧「泡吧」,那麼還有另外十幾家,甚至更多的網吧會「歡迎」他的孩子。這個可憐的家長難道要一家一家地去下跪哀求嗎?難道每家網吧的老闆都會可憐他嗎?就算全城的網吧都不讓他孩子「泡吧」,家長能管住孩子的人,能管得住孩子渴望「泡吧」的心嗎?就算家長可以把孩子天天關在家裡,就能戒掉孩子「泡吧」的癮,使孩子好好學習嗎?

顯然,可能性不大。因為家長的辦法是指標不治本。孩子心中沒有比去網吧打遊戲更重要的事,孩子沒有為這更重要的事而奮鬥,孩子管不著自己玩樂的興致和衝動,孩子自律性太差,這才是根本。

如今,智慧型手機飛入尋常百姓家,普及到幾乎人手一台。那些心中沒有比玩手機打遊戲更重要的事的孩子,那些沒有為心中更重要的事而奮鬥的孩子,那些管不著自己玩樂的興致和衝動、自律性太差的孩子難免不會被智慧型手機所吸引,難免不會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不自律使孩子成為手機的奴隸

於是「戰爭」在很多家長與孩子間發生。有些家庭,手機幾乎成了每天「戰爭」的導火索。家長砸爛了孩子的手機,卻砸不爛孩子被手機俘虜的心。智慧型手機取代了當年的讓家長牙咬切齒的網吧!

怎麼辦?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沉迷於手機不能自拔的孩子往往是從小學階段開始就沒有合理有效的自律教育和理想教育。這些孩子沉迷於手機的禍根其實早在多年前的小學階段就埋下了。老汪以為小學階段是培養自律教育和理想教育的最佳時期、關鍵時期。

但是,老汪認為還是可以挽救的。

1.理想教育。

手機是要沒收,但是直接沒收,或者僅僅是沒收手機是典型的指標不治本,跟當年向網吧老l板下跪的家長沒有本質的不同。

老汪認為,首先是理想教育。小學階段是理想教育的關鍵期,但並不代表之後就無法實施。大器晚成者,浪子回頭者固然是少數,但畢竟還是存在的。理想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對未來的生存發展有一定憂思。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有了憂思,就會為未來的人生規划下決心從現在開始努力。老汪以為,多數孩子還是知道沉迷手機的後果,只是自律性不足和心中沒有比玩手機更重要的事,而屢屢被手機「俘獲」。有了理想,心中就有了比玩手機更重要的事。

當然,理想教育必須在家長和孩子衝突消除之後才能進行。孩子沉迷手機,先不著急直接沒收,尋找恰當的時機,跟孩子好好地談未來,談憂思,談人生規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暴風驟雨的大罵遠遠沒有和風細雨的溝通教育有效。

有理想的人一般不會沉迷於手機

2.意志品質教育。

正如上文所言,還有不少孩子迷戀手機往往不是不知道其危害,而是自律性不足,禁不起誘惑,成為手機的「奴隸」。自律的關鍵是意志品質。培養意志品質的關鍵期也是小學階段。但是,之後也可以補救。老汪以為培養意志品質的最好的辦法是體育運動和日常勞動。

如長跑,游泳,既然開跑了,既然下水了,突然生病除外,就一定要跑到終點,游到終點。而且,要天天堅持,一日都不可落下。如此意志品質就會漸漸提高,抵制誘惑的能力就會增強。

日常勞動也能錘鍊意志品質。如搞家庭衛生。既然已經開始做了,就一定要將全屋的衛生徹底搞好,絕不能半途而廢。記得老汪上小學和初中的時候,農村夏季要搶種搶收,稱為「雙搶」。那時幾乎每天都是37度的高溫,我和姐姐每天都在田裡和父母一起勞動。只要沒有生病,就一定要和父母一起天不亮就進田地,和父母一起傍晚才回家。如果在勞動中萌生回家休息的念頭,並表現出來,那麼,一定是一頓狂揍。打完了,還得繼續幹活。幾十年過去了,我非常感激這段歲月,如今幾乎任何苦和累都不會讓我畏懼。我想,再累再苦能跟當年37度高溫在田裡幹活相比嗎?我的意志品質幾乎都是那樣艱苦的勞動錘鍊的。

今天多數孩子不會再有到田地里幹活的機會了,但是做家務、搞衛生一樣可以錘鍊意志品質。

優良的意志品質會讓我們抵制「誘惑」

3.健康的文體愛好。

沉迷於手機的孩子往往還有一個重要特點:沒什麼文體愛好。如果一個孩子心中有理想,有比玩手機更重要的事,而後再擁有健康的文體愛好,我想沉迷於手機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有些孩子沉迷於手機就是因為做完作業後,無所事事,於是被手機「俘獲」。健康的文體愛好,如打籃球、踢足球、打羽毛球、游泳、合唱、樂器、繪畫等等。這些文體活動給我們身心帶來的快樂應該是不亞於智慧型手機的。如果我們的孩子習慣了用文體愛好來打發多餘的時間,或者休養生息。那麼,手機就無「用武之地」了。

文體愛好也會幫助我們遠離「誘惑」

當年的網吧本身沒有錯,如今的手機也是如此。錯的是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當年杜絕學生進網吧是治標不治本,今天直接沒收手機也是如此。唯有理想教育、意志品質教育、健康的文體愛好教育或許能真正拯救沉迷於手機中的迷途羔羊。

憤怒的家長們,別再砸手機了!手機何錯之有?優秀的孩子用手機查學習資料和必要的休閒,不自律的才會沉迷其中。

憤怒的家長們,別再直接沒收手機,別再僅僅沒收手機了!沒收手機不是根本的辦法,沒手機玩了,他會玩其它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u3n3GwBJleJMoPM6eS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