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於戰火的城市等待重建
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南方進入至關重要的重建時期。藉此美國成功掃除了奴隸制這個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恢復了國家的和平統一,經濟也得到快速發展。
據赫克爾在《美國資本主義的勝利》一書中統計,從戰前1860年到戰後1880年,工業投資由10億零990萬美元增加到29億9030萬美元,增加2.67倍;產值由18億8500萬美元增加到53億6960萬美元,增加3倍多。
農業尤其是南方農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耕地面積由2億9300萬英畝增加到8億3800萬英畝,農業勞動者由620萬人增加到1060萬人,小麥和玉米產量分別增加2倍和2.5倍,棉花產量增加了1倍以上。
這也讓美國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發源地之一。
但是美國在南方的重建實際上並不成功,這又是為什麼?
林肯在就職儀式上宣誓
在美國重建時期,共和黨自己推舉的候選人、後來成為總統的林肯與副總統(後來繼任總統)的安德魯·詹森,就已經同共和黨激進派議員和國會之間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南方要重建,林肯、詹森希望更加溫和的做法,只要不分裂,一切好說。
在南北戰爭尚未結束的1863年12月8日,林肯就發布了包括一系列重建方針的《大赦和重建宣言》。宣言准許效忠聯邦的各州進行重建,只要有百分之十的選民進行了效忠宣誓;同時允許他們制定新憲法,舉行選舉,以及重新推選代表到華盛頓。
而作為前提條件,這些州必須在自己的憲法中支持《解放奴隸宣言》和兵役法的相關條款。同時,對於參加叛亂的南方人,大部分都給與赦免,保障他們的政治權利和除奴隸以外的私有財產。
國會彈劾安德魯詹森
作為林肯遇刺之後的繼任者,在1865年5月,詹森發表了《大赦宣言》,特赦了一大批白人奴隸主、種植園主、前邦聯政府的官員等,除了那些「有罪的黑人」;各州的制憲大會代表也完全由白人選出。
為了避免國會的干擾,詹森利用1865年國會休會期間,加緊推行重建綱領。在宣言發表一個多月里,先後發布了有關南北卡羅來納、喬治亞、密西西比、德克薩斯、阿拉巴馬和佛羅里達等七個州的重建宣言,並任命了臨時州長。
到1865年末,這些州在不讓黑人參與的情況下,制定了州憲法,建立了議會和政府,選出了其參加國會的參眾議員。在這些的議員中,相當一部分是前南部邦聯的軍政人員、國會議員等,甚至連前邦聯副總統也赫然在目。
諷刺林肯的政治漫畫
林肯的措施明顯惹惱了國會中的激進派共和黨人,激進派共和黨人主張採取「激進」的重建辦法;他們要求對黑奴授予公民權,要求黑人享受與白人一樣的權利。對於《大赦和重建宣言》,他們拒絕承認那些重建政府的合法性,也不許他們的代表進入國會。
他們提出並通過了一個新的更加激進重建法案,即「韋德―戴維斯法案」,法案要求選民宣絕對忠誠誓詞,聲明自己過去從未支持過邦聯或曾為邦聯服役,不過這一法案遭到了林肯的否決。
對詹森的做法,激進派共和黨人同樣持非常反對的態度,他們於1866 年通過了《民權法》,以保護南方的黑人,並通過《第十四條修正案》使這種保護寫進了憲法。而詹森總統行使了29 次否決權,其中15 次被推翻。
為了反擊詹森,已經掌握國會的激進派共和黨人發起了對總統的彈劾,但最終以一票之差失敗。
而共和黨候選人海斯在普選沒有得到法定選票數的時候,選擇了與南方妥協,達成1877年妥協案,才靠著南方的選舉人票當選總統。
這些不明智的舉動讓南方的奴隸主們得以再次大搖大擺回到了政界,繼續影響著美國的走向。
黑人選舉動員
1863年元旦,美國政府正式實施《解放黑奴宣言》,但是這也是在北方面臨失敗不得不對南方採取的一種釜底抽薪的做法,儘管許多黑人奴隸獲得了解放,但他們戰後的地位仍然不明。
在戰爭結束後,美國正式通過《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宣布廢除奴隸制,但仍有6.5至10萬人直到12月18日憲法開始生效時才在法律上獲得了自由。
而且因為美國的政治制度,國會批准通過的法案需要各州通過才能在各州生效通行,因此許多頑固的蓄奴州一直拖著不予批准,以此來進行一種無聲的抗議。
德拉瓦州1901年批准《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肯塔基州在1976年批准,密西西比州議會一直到1995年才批准修正案,並且遲至2013年2月才正式告知聯邦註冊辦公室,完成該州批准修正案的法律程序。
除了拖延修正案的批准,為了所謂「落實《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南方各州在沒有黑人選民、議員到場的情況下修訂了各種黑人法典,內容大同小異,基本為:剝奪南方黑人的政治權利,禁止黑人集會;黑人無占有土地的權利,須在種植園主規定的條件下勞動;禁止黑人與白人通婚;黑人犯有鰠亂、鬥毆、發表煽動性言論、表現侮辱性姿態等行為均處罰金或監禁;逮捕「流浪」黑人等等。
《早期的種植園家園》版畫
作為回應,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在1865年通過了一項提案,確保個人的種族、膚色或之前是否曾作為奴隸及受到強制勞役等因素不會成為其能否獲得公民權的先決條件,還保證法律上的利益均等,成功打擊了戰後南方各州的黑人法典。
但是該提案卻遭到了時任美國總統、同時也是白人至上主義者的安德魯·詹森的否決,所幸在1866年4月,國會通過投票推翻了總統的否決,法案正式成為法律。
而之後通過的《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依然沒能確保黑人的政治權利,特別是投票權,因此遭到了許多廢奴主義者和激進共和黨人的不滿,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眾議員賽迪斯·史蒂文斯表示:「我覺得我們有義務對這古老建築最糟糕的一部分加以修補,然而它卻飽受專制主義暴風雨、霜凍和風暴的洗禮。」
廢奴主義者溫德爾·菲利普斯則稱修正案是一個「致命而徹底的投降」。
南北戰爭油畫,3K黨便是由南軍老兵組成
臭名昭著的「3K」黨更加深了這一情況,他們反對黑人獲得與自己同樣的公民權利,同時大肆襲擊那些獲得解放並且積極參與政治活動的黑人選民,使得代表南方壟斷階級利益的民主黨再次獲得在南方各州的控制權。
一份來自於火爆的德裔改革家卡爾·舒茲對於墨西哥灣沿岸各州情勢的報告記載:對黑人所犯下的謀殺和人身侵犯事件數量驚人;我們對於南方這些沒有被嚴密駐防,也沒有正式報告發自當地的地區,只能透過發生在我方軍事當局監管下的種種事件,拼湊出概略的估計。至於我個人的經驗,我只想說,在我停留於亞特蘭大的兩天之內,有一名黑人當街被刺殺而亡,還有三人被下毒,其中一人死亡。我在蒙哥馬利的時候,一名黑人的喉嚨被割開,顯然是要致他於死,另一人遭到槍擊,但都逃過一死。
在1868年,喬治亞州民主黨人在部分共和黨人支持下,將28名共和黨黑人公職人員全數驅逐(他們聲稱黑人有權投票,但無權任官)。
即便北方在南方成立了難民、自由民及被棄土地局,主要為那些得到解放的黑人奴隸解決土地問題,北方工商業資產階級也力圖推行自由工資勞動制,將這些黑人轉化為資本主義工廠的勞動力。
非裔美國人投票中
但是實際上到1865年底,實際留在政府手裡的種植園已經成為了那些種植園主們的勞動力供應站,在經過一番拉鋸之後,更多的黑人成為了佃農,繼續為種植園主勞動。
租佃製取代了奴隸制,但是奴隸主還是那個奴隸主。因此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南方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發展一直非常緩慢。
與此同時,數百年來形成的種族歧視也不會因為一場激烈的革命而改變,長期的壓迫生活使得大部分奴隸沒有什麼受教育的機會,因此他們表現的並沒有如《湯姆叔叔的小屋》等文學作品裡描述的那樣堅韌不拔、積極向上,反而黑人大部分都沒有文化,沒有教養,愚昧無知,被人當做選舉工具來操弄。
這使得當那些激進的廢奴主義者滿懷激情來到南方,看到黑人的現狀之後大失所望,他們逐漸接受了民主黨對黑人的負面評價,對他們政治權利的關心也就淡漠了。
各種原因導致重建期間並未從根本上解放黑人,此後美國不斷有法令確定種族隔離政策,黑人和白人被完全隔離開來,一直到1964年才真正廢除。
對提包客的諷刺漫畫
戰後新成立的南部政府除了一些前邦聯政府議員、官員、奴隸主之外,也將一批新的白人帶入了權力中心,除了一些被稱為「無用的牲口」的原南方農場主,此外也包括了許多戰後遷移到南方的北方人。
他們被稱為「提包客」(carpetbaggers),意指他們把自己所有的行裝都打包裝在一個皮箱裡,離開家鄉,到南部來撈取官職和好處。
儘管「提包客」大部分人是前聯邦軍隊的士兵,他們在戰後政治前景尚不明朗的時候就決定留居南方,還有大量滿懷憧憬的教師、牧師、醫生、護士等各行各業的人,希望在南方重建中將南方建設成為北放的樣子。
在「提包客」中還有不少土地和鐵路投資人、幫派,他們把戰後南方看成是一個機會,希望自己既有可能在其中追求自身經濟利益的進步,又能在幫助南方「用文明取代奴隸制」的轉型過程中扮演一個角色。
再加上南方本地的被稱為「無用的牲口」的投機者,這些人共同成為那一顆壞了一鍋湯的老鼠屎。
美國鐵路
為了獲得土地和鐵路的開發權,他們大肆賄賂政府官員和各級議員,利用南方政府大力發展鐵路的機會大發橫財。他們花錢買通立法機構騙取數百萬的補助,卻不把錢投入到建設中,而是買債券股票大搞投機,大肆揮霍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同時因為人口的突然增加,政府官員的增多,建築項目的增多,政府各項開支大幅提高,尤其是鐵路和教育方面,整個南方的賦稅為了清償鐵路債券和學校開銷而增加到四倍,導致稅率不斷提高,引發納稅人越來越強烈的反彈。
即便是修建好的鐵路,這些路線幾乎全部屬於北方人並由北方人經營,南方人被排除在外。鐵路打破了大部分的地區的孤立狀況,但鐵路上的旅客卻極少,除了在棉花收穫季節搬運收成之外,幾乎沒有貨運量。
正如《美國黑人史》作者約翰·霍普·富蘭克林所說:「大多數鐵路都是藉由賄賂立法機關,並且經由挪用和濫用州政府資資金。。。在平民大眾的食槽里養肥了的。」效果則正如一位商人所述:「從國家手上吸走資金,讓工業癱瘓,也讓勞動者士氣低落。」
1874年舉行的美國首次國宴,尤里西斯·格蘭特總統和夫人設宴款待桑威奇群島國王戴維·卡拉卡瓦
而在格蘭特(就是戰勝南軍的北軍將領)執政時期,美國政府更是醜聞頻出。格蘭特儘管是戰爭英雄,但是在總統任期內卻任人唯親,大量安排親屬在關鍵崗位上,這也導致大量投機商通過賄賂這些親戚,就可以獲得巨大的便利和好處而不用擔心受到懲罰。當時的政治批評家批評格蘭特一家是「一人當政,雞大升天」。
這些行為讓南方大為惱火,他們在報紙上將提包客的腐敗行為不斷放大,一如前面所說的一顆老鼠屎壞一鍋湯,南方人對共和黨愈加討厭,而民主黨和奴隸主們適時的以「拯救者」的姿態跳出來,導致了後面共和黨在南方選舉的節節敗退,最終不得不退出南方。
諷刺格蘭特謀求第三任總統任期的漫畫
在南方的重建期間,約有2000名黑人擔任州立法機構的議員,有14名黑人當選進入了國會眾議院。許多人擔任了地方官員,職務包括地方治安官、警長、稅收官和警察等,這些黑人大多都是奴隸出身。
而且南方黑人因為是被北方「解放」的,因此他們在政治傾向上也更加偏向共和黨。
這一切使得高高在上、享受了幾百年奴隸制帶來的好處的南方白人,發現原本被自己踩在腳下的黑人奴隸一夜之間得到了與自己相同的政治地位,這種落差使得他們不僅憎恨北方共和黨,也憎恨黑人。
對黑人的抵制是全面的。許多被稱為「背包客」的北方教師、牧師等人來到南方,為得到解放的黑人教授知識,但是立即遭到了當地白人的反對,他們寧願不上學也拒絕自己的子女與黑人一起上課,各地出現各種各樣的抵制浪潮。而這些人也不得不返回北方。
歷史學者華特·弗萊明這樣描述南方白人日積月累的憤怒:「即使是最有紀律的黑人部隊,也還是在每個地方被本地白人視為冒犯者.。。因著新近獲得的自由、新軍服和新步槍而放肆無禮的黑人士兵,已經遠超過南方人性格所能忍氣吞聲的極限,種族衝突因而頻頻發生。」
正在上課的黑人女孩
3K黨更是將抵制推向高潮,在南卡羅來納的約克縣,幾乎全縣的白人都加入了3K黨(婦女參加了為3K黨成員縫製其穿戴的白袍和頭罩的工作),這裡的三K党進行了11次謀殺和數百次的鞭刑。
他們不僅襲擊黑人,更迫害那些支持過聯邦、黑人的官員、教師和政黨組織者。威廉·盧克是一個出生在愛爾蘭的教師,1870年他因在黑人學校教書遭受私刑摧殘而死。然而,暴力襲擊的主要受害者是非裔美國人—地方的政治領袖、設法購買了土地的人以及其他以不同方式對白人至上主義傳統進行挑戰的人。
1871年,在密西西比的默里迪恩有30多名黑人,連同一名白人共和黨人法官一起遭到殘忍的殺害。重建時期最為血腥的暴力事件是1873年在路易斯安那的科爾法克斯發生的。當地的武裝白人用一門小型迫擊炮攻打這個小鎮,數百名前奴隸被殺死,包括50名已經投降的黑人警衛隊的成員。
南方人的不斷抵制,使得許多重建措施效果大打折扣。
重建時期里奇蒙為黑人開辦的技校
正是以上種種原因,使得美國在南方的重建算不上成功。
14年的重建依然沒有解決美國黑人與貧窮白人最迫切的需求,黑人與貧窮白人的權益沒有得到滿足和保障,黑人還是那個黑人,南方還是那個南方,奴隸主們依然當家做主,社會狀況也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而且此後非裔美國人的許多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被逐步削減,一直到美國民權運動爆發,才有所改善。
也正是因為重建改造的不徹底,大量南北戰爭前的問題和流毒一直遺留至今,時至今日,美國南方依然是美國種族歧視的重災區,右翼勢力的不斷抬頭更是火上澆油,仇恨的種子得到不斷的滋養,等待著茁壯成長的那一天。
美國重建之路依然坎坷而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