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的李鴻章,心事重重。
這一年,李鴻章事業蒸蒸日上,前程似錦。他奉恩師、兩江總督曾國藩之命,組建了一支淮軍奔赴上海,經過一番拼搏站穩了腳跟,在曾國藩推薦下被任命為江蘇巡撫。李鴻章不但開啟了獨立帶兵打仗的生涯,還如願以償地躋身封疆大吏之列,堪稱雙喜臨門。
這一年,李鴻章已經40歲(虛歲)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古人平均壽命較短,一個男人到了40歲,人生的旅程基本上就走了大半程,即將步入知天命的晚年了。可是,李鴻章居然還沒有生育一子半女。而且,原配妻子周氏已於1861年病逝。「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李鴻章看著顆粒無收的自己,如何不長吁短嘆,愁腸百結呢?
為了解決繼承人的問題,李鴻章接受了別人的建議,將六弟李昭慶的長子李經方過繼來,成為自己的嗣子。
李經方,字伯行,號端甫,生於1855年6月6日,時年7歲。李經方聰明伶俐,勤奮好學,很受李鴻章的喜愛。李鴻章將李經方悉心培養,要把他培養成自己的繼承人。
然而,尷尬的一幕出現了。1863年,李鴻章迎娶了安徽省太湖縣名門望族趙畇的女兒趙小蓮,作為繼室。一年後,趙小蓮就為李鴻章生育了一個活蹦亂跳的男嬰。李鴻章喜出望外,給這個男嬰取名為李經述。1876年,李鴻章側室莫氏再添一個男丁,取名為李經邁。
現在,李鴻章有了3個兒子。李經方是繼子,李經述和李經邁是親生兒子。如何處理他們之間的關係呢,讓李鴻章傷透腦筋。
李鴻章沒有嫌棄李經方,依然視他為己出,稱呼他為「大兒」。李鴻章出任直隸總督後,將李經方和李經述都帶到天津,在直隸總督衙門讀書。李鴻章給他們聘請名師,參加科舉考試。那時候,洋務運動方興未艾,李鴻章讓兩個孩子跟著朱靜山、白狄克學習洋文以期將來學有所用。
1882年,17歲的李經方參加江南鄉試,以第38名的成績考中舉人。李鴻章給他捐了一筆錢,以知府分省補用。不過,李經方沒有去外省候補,而是留在李鴻章身邊,襄辦外交事宜,等待機會參加會試。1889年春天,李經方進京參加會試,卻名落孫山。
從此李經方不再參加會試,成為了一名外交官。
李經方從事外交活動長達20多年,見證和參與了簽訂《中日馬關條約》、李鴻章出使歐美等多次重大外交事件,擔任過出使英國、日本等國的使臣,官至正二品的郵傳部左侍郎。李經方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外交官,可惜由於李鴻章表現得太顯眼了,讓身邊的李經方等人失去了光彩,默默無聞。
1934年,李經方病逝於大連,享年80歲。
李經述剛剛生下來時,讓李鴻章全家喜出望外,捧為「掌上明珠」。據說,李經述生下來就長有兩顆牙齒,連見多識廣的曾國藩見了都覺得很神奇,對李鴻章說:「此公輔器也。」曾國藩認為李經述長大後一定能成為李鴻章的左臂右膀。
然而,李經述既沒有成為像李經方那樣的外交官,也沒能在科舉之路上有所成就。他在22歲考中舉人後,就「泯然眾人矣」,變得碌碌無為。後來,李鴻章因為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而官場失意後,李經述更加難有出頭之日,乾脆回家服侍患病的母親趙小蓮。
1902年2月18日,在李鴻章病逝後不久,李經述也追隨父親而去,年僅38歲。清廷有感於他的孝心,允許他承襲李鴻章的爵位,再傳給長子李國傑。李經述的事跡,被列入國史孝友傳。
李經邁的李鴻章的小兒子。李鴻章生下李經邁時,已53歲高齡,堪稱晚年得子。李經邁與父親和大哥李經方一樣,成為一名外交官。1905年,李經邁特賞頭品頂戴,奉命出使奧地利時,年僅29歲,是清廷最年輕的外交官。
然而,就在李經邁剛剛啟動外交官生涯時,母親生了一場重病。1907年9月,李經邁不得不辭掉官職,回國服侍母親。此後,李經邁就留在國內,出任地方官員,歷任江蘇按察使、河南按察使、浙江按察使等職。1910年,貝勒載濤奉命出使日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奧地利、俄國8國考察陸軍,需要一個得力助手,便以李經邁為首席隨員,一同前往歐美8國。回國後,李經邁奉命署理正二品的民政部右侍郎。
1938年,李經邁病逝於上海,享年63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oNRNXkB9EJ7ZLmJfVO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