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0000001到0000010,最牛畢業生就是他們了!

2019-11-07   濰坊寒亭檢察院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曬出了今年0000001-0000010的畢業生錄用協議,引來大批網友膜拜!

編號0000001!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2020屆博士畢業生高嬌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錄取,她成為今年第一位成功簽約的交大畢業生。

來源:上觀新聞

別家的姑娘做著「紅裝夢」,而「鑄國防基石,做民族脊樑」一直以來是高嬌的追求。在校期間,她已累計發表二區以上SCI論文九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四項,還獲得了「挑戰杯」「節能減排」大賽等多項國內頂級創新創業競賽的特等獎。

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宣講會上,當看到宣傳冊上「鑄國防基石,做民族脊樑」幾個大字赫然醒目,高嬌瞬間熱淚盈眶。

她告訴記者,獲得共和國勳章、「兩彈一星」功勳的于敏先生曾在那裡工作過,于敏先生曾說過,「國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她認為,無論工作性質還是工作地點,中物院都是她心中最佳的選擇。

他們全部投身國防軍工行業!

高嬌0000001號成功簽約不僅圓了她「國防興國」的夢想,更鼓勵了一大批她的同齡人。

繼0000001號協議成功簽約後,編號為0000002至0000010號協議書的簽約畢業生也出自上海交大,均被國家重點單位錄取。

一起來膜拜

編號0000002

跟隨黃旭華先生的腳步,

實業興邦,軍工報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畢業生王志恆簽約中國船舶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當看到93歲黃旭華老先生 被授予「共和國勳章」時,王志恆深受觸動。這位交大校友、中國核潛艇之父的一生深深地感動了他,懷著一腔熱血,王志恆放棄了網際網路公司的高薪工作機會,選擇了黃老先生所在的七一九研究所,希望自己也能為國家的富強拋灑自己的熱血。

編號0000003

心懷報國夢 智造「中國芯」

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的碩士畢業生張仕強被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三研究所錄取。

中電十三所科研肩負著「振興民族半導體,實現國家信息化」的歷史使命。在讀研期間,張仕強選擇了微波無源器件作為他的研究方向,並參與到導師與中電十三所的項目。

編號0000004

矢志不渝,航天報國

李曉旺是航空航天學院的一名博士畢業生,目前已簽約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6所。

李曉旺的研究內容是以飛行器結構為對象,對飛彈彈體、飛艇等飛行器結構作振動分析。在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6年時間裡,他累計發表SCI論文4篇,EI論文1篇,和課題組的老師和同學們共同完成來自不同航天院所的項目共計5項。

編號0000005

國防事業,匹夫有責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的博士畢業生齊文元簽約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航天八院)。

航天八院研製生產的多型防空武器裝備先後參加了國慶50周年、60周年和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率超過98%,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任務的圓滿完成作出突出貢獻。

最終,齊文元進入航天八院,也如願加入到國防事業的建設當中。

編號0000006

國防夢,將個人夢融入中國夢

彭至鶴是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碩士畢業生,目前已簽約中國船舶集團公司第701研究所。

他曾獲全國研究生數模競賽二等獎,並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國際學術會議中發表EI會議論文一篇。此外,他還通過學校篩選前往上海徐匯區區委組織部掛職實踐,調研機關生活……

編號0000007

奉獻西部 青春無悔

袁麟是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的碩士畢業生,目前已簽約航空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

袁麟並不想成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安逸者。他最終選擇了位於祖國西部的一飛院就業,以行動踐行理念,以期在將來為後人留下一小片納蔭之處。

編號0000008

投身軍工 願濟滄海

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周文俊,目前已簽約中國船舶集團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

周文俊主要研究船舶在波浪上運動這一水動力學問題。在博士期間,他投稿三篇SCI論文,兩次在國際會議上發言,並參與組織2014年PAAMES(泛亞海事工程學會)國際會議。

編號0000009

不忘初心 攜夢前行

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博士畢業生毛立夫,目前已簽約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讀博期間,在導師的指導下,毛立夫參與了多項軍工科研項目,負責總體方案設計和船舶性能研究,並先後兩次出海參加海試,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他發表了SCI 1篇,國際會議1篇,中文EI 2篇。

編號00000010

到雷達工業的碗里去

蔣冬冬是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電子系的博士畢業生,目前已簽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在博士學習五年間,蔣冬冬在通信方向著名國際期刊上發表六篇文章,同領域國際會議上發表五篇會議論文。

得知幾位畢業生的故事,不少網友前來打call:青春有夢想,真好!

為他們點贊!


來源: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整理:張小松、陳茜 圖片來源:上觀新聞 )綜合自交大就業中心、文匯教育 、上海教育新聞網、網友評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