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政治有個突出現象,就是藍綠政黨在對兩岸關係定位上爭奪話語權,藉此營造自己才有能力主導兩岸關係的形象。
拿民進黨為例,今年初借成功炒作「芒果乾」(所謂「亡國感」)而在選舉中獲勝,也在台灣社會激起一股「仇陸」的民粹情緒,還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時候,放任綠營網軍惡意拋出醜化對岸、歧視陸配及台商的言論,也使得兩岸關係在疫情期間雪上加霜。
對此,台灣「大華網絡報」發表評論指出,某些「獨」派民意代表自以為大放厥詞就可以繼續博得媒體版面及曝光度,殊不知卻自曝其短、醜態百出,也讓人看出民粹言論害人的真面目。
有「獨」派民意代表日前提出,台灣方面陸委會與大陸對台部門並不對等,陸委會只是所謂「大中國思想」的產物,因此建議台灣外事部門應設所謂「中國司」,胡說什麼「保障民眾權益,並找回台灣的主體地位」。
又比如,以「台灣健保養14億中國人」的謊言帶輿論風向,要將合法居留的陸籍配偶打成「第五縱隊」、藉由製造社會對立來謀取個人政治私利,實在有違民主道德,更不用說已經違反基本人權的普世價值,該當受到嚴厲譴責。
「大華網絡報」評論指出,選舉政治從不缺炒作民粹的激進政客,畢竟偏激策略是選舉最有用的催化劑,尤其所謂「主權」議題及香港「修例風波」這些話題,民進黨只需刻意將不實傳聞或假訊息散播在網絡,就有人廣為流傳,再由嗜血的偏綠媒體大篇幅引用,就轉變成痛批大陸、抹紅汙衊對手的最好素材。
民進黨既然因民粹激情而勝選,就應出面為近期的不理性言論滅火,還給台灣一個正常的理性討論空間,否則任由敵視對岸的火焰越燒越大,將來難以撲滅,到時候台灣將無法承擔兩岸對撞的嚴重後果。
兩岸關係不是島內某些政客譁眾取寵的遊戲場,奉勸將這個議題當成嘻笑怒罵對象的政客該適可而止,因為這是決定台灣未來的嚴肅課題,某些政客不應繼續操弄兩岸敵意來激化對抗。否則將來必自食惡果。(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