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做完還要做CT,CT做完還要做核磁,究竟原因所在?

2019-05-19     肝膽疾病專家王東

「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雖然這是民間一句俗語,但疾病畢竟是每一個人都可能要碰到的問題,近些年來,伴隨著我們對自身健康越來越重視,各種健康體檢機構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大醫院更是人滿為患,每天醫院的門診都是城市裡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健康第一

有的人是因為身體不適去就診,有的人則是每年一度的健康查體,很多人拿到體檢報告時一頭霧水,這麼多項目到底提示身體哪裡出了問題?例如腹部B超發現肝臟上的小陰影或占位是什麼?膽囊上的息肉樣病變是不是就是癌變了?胰腺囊性腫物、脾臟腫大、腹腔淋巴結腫大又都是怎麼一回事?拿著結果找到醫生,醫生讓去做CT,拿到CT結果後卻又要讓去做核磁,這到底是為了什麼?是醫生的醫術不夠,還是醫院亂開檢查,抑或是自己的疾病太嚴重了,那就讓我來為大家揭開這個謎團吧!

體檢結果該怎麼看

腹部B超檢查

超聲波是一種特殊頻率的聲波,可以按照一定方向穿透物體,並在遇到不同密度的物質時發生髮射回聲,B超機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將回聲轉化成圖像來顯示人體內部結構的,由於超聲波對人體無不良影響,可重複檢查且費用相對低,因此是篩查肝、膽、胰脾疾病的首選檢查方法。超聲機器可以做成很小的可攜式,可以隨時隨地做檢查,這是CT或核磁所不具備的優勢。

腹部超聲是最常用 的檢查

B超可早期發現肝臟上1cm左右的病變,能夠確切診斷的疾病包括肝囊腫、肝內鈣化灶或結石等,但對於肝臟的各種良、惡性腫瘤的分辨力不足,其準確率和特異性在80%左右,還受到超聲醫生的經驗水平影響,另外B超檢查有盲區,比如靠近膈頂部或肋骨後方的病灶有可能遺漏。

B超在膽囊結石的診斷有優勢,其診斷準確率要優於CT,急性膽囊炎時B超可看到膽囊增大、膽囊壁增厚及周圍積液,慢性膽囊炎時B超可看到膽囊增大或萎縮,另外B超還可測量肝內外膽管有無擴張,正常肝外膽管內徑一般<6mm,左右肝管內徑<2mm,以此來判斷是否合併膽道梗阻,但是膽管下段的病變由於腸道氣體的影響而難以看清。

B超對於胰腺疾病的判斷則不理想,原因在於胰腺主要位於胃腸的後方,同樣會因為腸道氣體的存在而影響B超對其的探查,脾臟為實質性器官,B超可輕鬆測量其大小,但對於占位性病灶的定性診斷很困難。

超聲方便和移動

為了進一步提高B超的診斷準確率,近年來大醫院相繼開展了超聲造影檢查,超聲造影檢查是通過靜脈注射能夠產生小氣泡的增強造影劑,利用觀察小氣泡的動態回聲變化來協助診斷,可用於膽囊息肉、肝血管瘤等診斷。超聲還用於引導穿刺活檢或抽取積液的治療,以及現在廣泛開展的肝臟腫瘤消融治療,也適合各種手術後的定期隨訪。

增強CT檢查

CT是利用X線對人體某個部位按照一定厚度進行逐層掃描,經由探測器接收透過人體的X線並經過多次轉換和計算後重建出來的圖像,就像是把身體切成很多個薄片,醫生可根據人體內不同內臟的密度不同(用CT值來顯示)來觀察到異常病灶。如果往靜脈血管里注射含碘造影劑之後的CT掃描即增強CT,通過對比增強可獲取更為清晰的圖像,特別是看血管圖像非常清晰,還可以通過軟體進行血管重建,獲取連續圖像或3D圖像。

CT的放射性輻射一直是個困擾

CT對肝臟占位性疾病的診斷具有相當大的優勢,特別是藉助增強CT可以確診絕大多數病灶的性質,比如肝血管瘤、肝癌的診斷準確率達90%以上,還可以清晰測量腫瘤的大小,對疾病分期具有較高的價值,有助於臨床制定治療方案。某些較小病灶,或者不典型病灶,在CT上不容易看得很清楚,這時就要藉助於核磁檢查了。

CT對膽囊結石或息肉的診斷準確性相對差一些,特別是膽固醇性結石或息肉在CT上不顯影,容易漏診,雖然CT能夠顯示膽道下段的結構,但膽道內的結石則不容易看清楚,這種情況也要藉助核磁或者術中超聲檢查。對於膽道腫瘤的診斷,CT的優勢仍然在於周圍血管的顯示,特別是變異血管的走形方向,增強CT的優勢相當明顯。

CT可以清楚地看到胰腺全貌,特別是周圍血管、淋巴結對於手術方案的制定相當重要,但是某些胰腺囊性或囊實性病灶的診斷準確率則不如核磁,如果想看到胰腺導管,則更是核磁更清楚。

看片子的醫生其實要比CT儀器更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碘過敏、腎功能受損或合併甲亢時,則不適合做增強CT。

增強MRI檢查

1971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保羅·勞特伯(Paul C.Lauterbur)發明了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核磁共振掃描儀(MRI)是使用非常強的磁場和無線電波與人體組織中的質子相互作用,產生的信號經過處理後形成人體圖像。往血管里注射特殊造影劑,也可以將內臟圖像顯示得更為清楚,即增強MRI檢查。

核磁外觀和CT類似,但機理不同

核磁共振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對肝臟占位的診斷價值已超越增強CT檢查,對脂肪肝、肝硬化合併肝癌、不典型肝臟結節、較小肝癌病灶的診斷具有相當優勢,某些在CT上看不清楚甚至根本看不到的微小病灶,在增強核磁上則無處遁形。

核磁共振在膽道和胰腺疾病診斷中也具有很多長處,如特殊的一種核磁檢查叫MRCP,主要用於膽管和胰管的顯影,特別適合膽道結石的診斷,在膽道手術之前,通過MRCP可以數清楚膽道里到底有幾顆結石,以保證手術中能夠不遺漏,胰管也能夠很清楚的顯示出來。此外,某些CT難以確診的胰腺占位性疾病,核磁具有獨到的優勢。

看到這裡,感覺是不是核磁可以完全取代CT了,確實,與CT不同的是,核磁不具有射線輻射,且看到的細節更清楚,尤其可用於某些肝臟、膽道和胰腺疾病的鑑別診斷。但如果體內有金屬異物、安裝心臟起搏器、幽閉恐懼症則不適合核磁檢查,同時核磁掃描需要30分鐘甚至更長時間,且機器噪音非常大,很多人都耐受不了。

未來影像學檢查更直觀

總結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對B超、CT和MRI這三種檢查的優缺點都應該有大致了解了吧!簡而言之,B超簡便易重複操作,有經驗的超聲醫生可以提供較為準確的診斷,但略顯粗糙,CT和核磁的圖像都很清楚,人為因素影響較小,各有其應用範圍,常二者聯合使用,用於肝膽胰腺手術前的必備檢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fBUGWwBmyVoG_1ZWwq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