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哥私房菜,對外不接待」餐飲江湖裡的一位神人
BY小企9999
廈門明發商圈,迷宮一般的彈丸之地,密集匯聚了幾百家餐飲店,宛若一個萬花筒般的江湖,吸引著形形色色夜間前往覓食的吃貨們。
這樣的江湖必定臥虎藏龍。有人系出名門,家學淵源,世代傳承匯於一鍋一灶,一刀一案,穩紮穩打;有人機緣巧合,悟得獨門功法,開山立派,成就一番事業;有人出身草莽,敢打敢拼,煉就一身滾刀肉,博得聲名,獨霸一方碼頭...... 他們,共同書寫著餐飲江湖的傳奇。
在那一方江湖裡的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有那麼一家獨具三間鋪面的私房菜。總是大門緊閉,非常符合那個"私「字的語境。如果繞過迷宮的迴廊走近前去,最吸引眼球的一定是唯一敞開的那扇門上的小黑板。
餐廳開到這份上牛不?你還別以為人家虛張聲勢,裝腔作勢。上某評搜搜看,保證你搜不到。足夠說明人家確實不在乎有沒有人尋上門覓食。
開門做生意,和氣求財,可這小黑板字體頗有個性的「本哥私房菜,對外不接待」語氣明顯跟生意經上的箴言背道而馳。
操持著間店的就一個人,朋友們叫他「阿本」或「本哥」。先看他單槍匹馬張羅的菜吧:
這是提前滷好的,北方叫它」金錢肉「,其實就是驢身上筋和膠原蛋白豐富的某個部位。從食物的角度來說富有膠質和彈性、滷好了柔嫩、香醇、餘味悠長。如果從咱們中餐喜歡以形補形的理論來探討,它還具有某些不可描述的神秘功效。
這鍋湯汁口感和口味接近佛跳牆或魚翅羹的濃湯沒有魚翅,卻有前兩者所沒有的筍和蘑菇,口味傳統,口感似乎比傳統更豐富一點。
花螺:這種螺在福州叫酥螺,肉質比旺螺更清脆些,同樣饕客們帶帶傳唱下來的經典小海鮮。
閩粵近海的本土青蟹顏色比較淺,無論是蟹殼還是蟹黃都只是橙黃(紅),但是確實比那些膚色較深的東南亞舶來品有內涵,膏不會那麼硬,也就不至於干艮噎人;更關鍵的是,肉不會有那股難以釋懷的腥臭味。
鹵蛇段:蛇這種伊甸園裡的教唆罪在南方人的餐譜中可是大多數熱愛的秒品,皮肉相連,緊緻耐嚼,細密的肋骨雖多,卻不扎人,吃慣了可以很輕鬆的一絲絲掰下來慢慢嚼,滷的做法餘味較長,正好能滿足人們慢慢品嘗的喜好。
當季的海瓜子肉黃質肥,在廈門,比春晚上的趙本山還受歡迎,幾乎是夏季海鮮排擋每桌必點菜。
小斑節炒韭菜:紅綠對撞的色彩很容易誘發食慾,當然,這菜本身也好吃。
豬舌頭炒皺皮椒:也是另外一種雙脆組合呀。
醬油水金線魚:常規的廈門本地做法,魚肉鮮嫩,除了醬油增色增鮮外,基本上吃的就是魚的本味。
蒜子炸烏耳鰻:這種鰻魚沒什麼花哨,肉質好,半煎炸的做法很合適,干香耐嚼。
鹽水熗鯃魚則是另外一種表現形式,同樣肌間脂肪豐富,但這種做法吃起來感覺比較細膩嫩滑。
苦瓜乾貝羹:大魚大肉之後,本哥安排的這盆苦瓜羹大受歡迎,正好用它來清口滌心。
會排菜,是私房廚師最重要的功夫。再加上一招一式扎紮實實,一席私房菜大家吃得很滿意。
顯然,這位孤身一人征戰餐飲江湖的奇人能在明發那個餐館絞肉機里屹立十年。還不遷就他覺得難以溝通相互理解的陌生食客,只接受朋友們預約。除了功夫好,人脈定然不差,絕對不是一個人在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