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抖腿」?別急著糾正,適當引導能讓孩子有「高專注力」

2019-07-28   小C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小女兒剛上幼兒園的那一年,幼兒園園長建了一個家長群,方便我們溝通。在家長群里,有家長說孩子注意力不夠集中,經常出現"神遊"的情況,有的家長則說道,孩子在家裡坐著坐著喜歡抖腿,不知道在幼兒園會不會,希望老師幫助他們把孩子這個"壞習慣"改掉。

園長說道:"上課聽課,聽著聽著就走神兒了";

"上課沒一會兒就開始東張西望,總是喜歡動來動去,坐不住"

孩子有時候作業寫著,沒一會兒就像上衛生間,又一會兒玩筆;

和孩子說話,看著像聽著,其實根本沒聽進去?

另一個家長說道:"對對對,我家這孩子上了兩天課,回家坐不住,有時候寫作業寫著寫著就開始在那裡抖腿,我說這孩子哪裡學的呢"

"真的很擔憂。現在對小孩子也沒他的辦法,不是打打罵罵就能改的,真是讓人抓狂,還不知道究竟該怎麼辦?"其他家長附和道。

的確,孩子不知不覺的喜歡上抖腿,甚至頻繁的去抖腿已經引起了很多家長的擔心,那麼,小孩子抖腿真的是一種不好的表現嗎?我們應該更客觀更科學的去分析孩子為什麼抖腿。

為什麼孩子會不自覺地喜歡上抖腿?

孩子抖腿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自我保護。

抖腿很可能是一種自我保護。我們可以發現,不管是小孩還是大人,各個階段的孩子都會有抖腿這個行為,尤其是備受爭議的人物,更有可能抖腿。

因為抖腿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緩解緊張、焦慮。一方面可以放鬆肢體肌肉,另一方面也促進了血液的循環,從而舒緩了緊張的心情。

抖腿能讓孩子更加集中注意。

美國洛杉磯知名青少年教育和家長培訓專家Nan Waldman 通過觀測患有多動症的兒童的腦成像發現,他們的動作頻率越大,腦區激活的面積也隨之增加,特別是在他們有節奏地抬起手臂的時候。Waldman 之後將這個假設在問題兒童身上進行了驗證,對於一些愛亂動,不好好聽課的兒童,他選擇不去約束他們的行為,鼓勵他們隨意動作,並隨著他們一起動。

在這樣一種教育環境下,這些小孩反而獲得了驚人的進步。因為這樣做省去了他們用來抑制自己行為的認知資源,從而把這些資源用到其他方面,比如學習,從而使他們可以更加專注於學習。

其實當我們有節奏地抖腿的時候,會抑制我們想要四處走動的衝動,從而讓我們更加專心地從事現在正在做的工作。當我們更容易集中專注力的時候,工作效率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抖腿是人本身的一種自發反應。

抑制身體不知不覺發生地動作也是要消耗認知資源的,當我們集中精神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們就很難有多餘的認知資源來保持坐姿一動不動。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種經歷,就是當我們在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其實在抖腿的,而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卻不知道。

這是身體的一種自發反應,或者是身體的一種默認狀態,身體需要動,但是又無法站起來走動,從而就有了這種節律性的抖動。

因此,抖腿是為了想要維持專注力而不自覺導致的。很多人在專心致志工作時會不知不覺抖腿,或者出現其他小動作如轉筆頭、撓頭等。

家長對喜歡"抖腿"的孩子存在哪些誤區?

抖腿不是不認真。

有的孩子在專注的表現形式上出現的一些小動作,並不代表不認真,而是一種專注的表現,但我們仍需要教導孩子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有小動作,但不可以影響他人,還是要在公共場合注重個人形象。

每個孩子是不同的,我們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在專注時的不同表現 ,呵護他們的專注,循循善誘的引導他們能夠再不帶有小動作的情況下,依舊保持專注。

抖腿對於身體健康有害

從身體健康等方面出發,抖腿還可以改善血液循環,目前已經有科學研究表明,抖腿可以對抗久坐引起的健康問題。

認為有小動作都是不好的

小動作還可以提高自身專注力。我們可以從自身出發來想一下,當我們在認真思考的時候是不是會做一些小動作?例如以上說的撓頭、玩筆、抖腿等,這是因為大腦中控制認知和運動的區域互相重疊,所以做身體上的運動時可以集中注意力。

提高孩子專注力,應該這麼做:

不輕易否定孩子的小動作。

小動作是專注的體現,但並不代表每次在做此類小動作時,孩子們都在專注,訓練專注不是通過這些小動作加以實現和鍛鍊的,而是要加以正確引導。要用科學的、有效的方式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同時,孩子還尚處於成長階段,所以大腦對孩子身體控制力會有所不足,但也不要因為小動作,就把他們冠以"多動症""淘氣鬼"等稱謂。

積極鼓勵孩子培養興趣

家長平時應該多鼓勵孩子做好他喜歡做的事情。當孩子專注於做它的喜歡的事情時而忘記了吃飯時,父母切記不要干擾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我們要知道,當孩子能夠沉浸於他的興趣的同時,無意中也提高了自己的注意力呢。

父母應該減少嘮叨和訓斥

要儘量減少對孩子嘮叨和訓斥的次數,讓孩子感覺到他是時間的主人。教孩子學會分配時間,當他在相對短的時間內集中精力做好功課,便有更多的時間做其他事情。孩子學會自己掌控時間,有成功的感覺,做事會更加自信。

對於孩子的學習應該定量

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分階段完成學習任務,改定時為定量。如果孩子能夠專心完成,父母要給予一定鼓勵,簡單的表揚或者物質的表揚對於孩子都是一種鼓勵,並讓他休息5-10分鐘。再以同樣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學習。

當孩子漸漸能夠做得好時,可逐步延長集中做題的時間。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在審題的過程中,可以把題目的要求、所需要的條件用筆勾出來,這樣子可以防止走神,減少出錯。這些都可加強孩子的自信,提高孩子的效率。

引導孩子大聲讀書

大聲讀書有利於訓練注意力。我們可以安排一個時間,讓孩子選擇他們喜歡的小文章並且大聲朗讀,這是一個使孩子口、眼、腦相互協調的過程。孩子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儘量要求孩子朗讀準確,儘量不出現讀錯、讀丟、或者讀斷的情況。這樣子孩子的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把這種訓練一直堅持下去,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我是小C媽媽,也是四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