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6日,日本防衛研究所政策研究部發表文章《美國的印太戰略框架以及對日本的含義》,分析了美國印太戰略框架中的國際關係以及對日本的含義。
」
背景
近日,美國公開了特朗普政府印太戰略的相關文件(本應在2042年12月前保密)。該文件是2018年2月美白宮對「有關印太戰略框架的備忘錄」(下文稱「框架」)所做的總結,也被認為是隨後美國印太政策的指導方針。
框架已公開內容
將維持美國在區域內的戰略優勢作為明確目標
框架將美國的外交、經濟、軍事、區域內傑出的地位定位為「最理想的終極狀態」,其關鍵在於盟國和友好國家的合作。
框架強調了日本、澳大利亞、印度作為區域同盟國、合作夥伴國家進行合作,以及各國提升能力、分擔更大責任的重要性。針對日本,美國不僅展示出對日本成為「區域一體化、技術先進的印太安保架構支柱」的期待,也展示出了美國希望繼續強化日美澳、日美印澳安全保障合作的方針。
美對中警戒感強烈
美國預測將與中國進行長期戰略性競爭,特別指出中國的先進技術和情報統管能力等已成為對西方國家的巨大威脅。
重視印度
框架認為印度在南亞地區的存在突出,並將印度視為可對抗中國的強力合作夥伴。因此,希望通過謀求日美澳印合作、加強與印度的多方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提高印度作為區域安保「網絡提供者」的能力,並試圖擴大印度在跨印度洋地區所擔任的職責。
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國家
美國將繼續促進東南亞以及東協在區域安保構架中擔任中堅力量的方針。針對太平洋島嶼國家,由於近年中國的影響力提升,美國也表達了加強與島嶼國家之間的外交、軍事、經濟等關係的期望。
公開原因分析
中國正在加強在東海周邊的攻勢,美國有必要讓同盟國家放心,也指出拜登政府有必要延續亞洲政策;
美國已充分認識到沒有盟國的合作很難獲得戰略優勢。包括日本在內的諸多區域內國家為了維持美國的軍事存在,直接或間接對美國進行包含提供基地或軍事資產在內的援助;
美國在區域內的戰略優勢越不明顯,區域內國家越可能會尋求更多的戰略選擇,出現更加向中國傾斜的國家;
澳大利亞在特朗普政府期間開始探討被稱為「B計劃」的獨立安保政策。
為了消除同盟國家和區域內各國的不安,以及為美日共同謀求的「自由開放的印太」集結相關國家力量,美國或許是通過公開框架的方式來明確自身繼續參與地區事務的意圖。
對日本的含義
自2000年代後半期開始,日本不再單純作為美國的「支撐」,而是作為主體,認識到了與美國以外的國家合作構建區域秩序的必要性。安倍政府提倡的「自由開放的印太」構想也可以說是一種體現。
拜登政府的上台,標誌著依賴日本首相安倍和美國總統特朗普「私人關係」而存在的日美關係告終,今後兩國關係有望更加乾脆務實,符合雙方的國家利益。日本不僅需要繼續維持與美國在多領域內的牢固關係,同時也要為了構築區域秩序,更加自主且自律地付出努力。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來源 | 日本防衛研究所網站
圖片 | 網際網路
作者 | 胡雅芸
編輯 | 孫琴
註:原文來源網絡,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相關建議僅供參考。
更多精彩內容,請回復關鍵詞查看:
綜合分析
戰略與規劃
科技管理
國防創新
軍事理論
人工智慧
陸軍
海軍
空軍
航天
網絡空間
電子信息
核武器
高超聲速
無人系統
精確打擊
防空反導
新概念武器
生物與醫學
戰例與演習
先進材料
製造
基礎科學
技術
先進動力
與能源
試驗鑑定
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信息研究中心微信平台
覺得不錯,請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