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以後我希望:自然死、尊嚴死,請別對我多加折騰

2020-06-04     許願閣

原標題:老了以後我希望:自然死、尊嚴死,請別對我多加折騰

說來奇怪,在過去生活困難的時候,天天頓頓吃粗糧,真的吃夠了,對於精米白面那是何等的渴望啊!糧食不足瓜菜代,對野菜簡直到了厭惡、恐懼的程度。可誰能想到,如今城市裡的不少中老年人由於過食肥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富貴病」急劇增加,於是又來了個「華麗轉身」——重新花高價買粗糧,穿梭于山野采野菜。

在居住和生活環境方面,不少退休老人也響亮地提出「回歸自然」的口號。遠離了喧囂的大城市,搬到了山清水秀的鄉村;放棄了高樓大廈,住進了農家小院;由整天無所事事,到勤奮地學起了種種養養……生活的確靠近了自然。

物質生活的豐富和科學技術的繁榮造就了現代文明,城市的文明程度明顯高於農村。那些「回歸」的老人為什麼反其道而行之呢?我想,這既與他們的年齡有關,也與他們的來歷和經歷有關。本來他們是貼近自然的,後來才漸漸地、不知不覺地遠離了自然;當他們年事漸高,其身體和心靈又越來越受到現代文明的擠壓時,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回歸」,想到了自然的靜妙。

自然的確是可貴的、令人嚮往的。不要說純樸而自然的生活,就連死亡也是自然些好。

作家兼醫生的羅點點,是開國大將羅瑞卿的女兒,她對人的自然死亡一往情深,曾公開發表多次議論。她在一篇《隨死猶輕盈》的文章中說:「我建議人們在臨終時放棄過度治療搶救,以最接近自然的死亡方式實現『尊嚴死』。」有些長期臥床不起、完全喪失生活能力的老人,甚至連意識都沒有了,臨終時在他的鼻子、嘴裡還橫七豎八地插入一些管子,還在他身上施加一些干預,這是否就是羅醫生所說的「過度治療搶救」?

這對老人的尊嚴是否是一種粗暴的傷害?老人壽終正寢,從容地謝世,猶如秋葉飄零一樣輕盈,這是多麼自然而又合理的方式啊!印度作家泰戈爾說得好:「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自然死、尊嚴死,本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何必多加折騰呢!

瓊瑤79歲時,曾在網絡上公開了自己的「遺囑」:

我已經79歲,明年就80歲了!這漫長的人生,我沒有因為戰亂、貧窮、意外、天災人禍、病痛……種種原因而先走一步。活到這個年紀,已經是上蒼給我的恩寵。所以,從此以後,我會笑看死亡。 我的叮囑如下:

一、不論我生了什麼重病,不動大手術,讓我死得快最重要!在我能作主時讓我作主,萬一我不能作主時,照我的叮囑去做!

二、不把我送進「加護病房」。

三、不論什麼情況下,絕對不能插「鼻胃管」!因為如果我失去吞咽的能力,等於也失去吃的快樂,我不要那樣活著!

四、同上一條, 不論什麼情況,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種維 生的管子。尿管、呼吸管、各種我不知道名字的管子都不行!

五、我已經註記過,最後的「急救措施」,氣切、電擊、葉克膜……這些,全部不要!幫助我沒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計讓我痛苦的活著,意義重大!千萬不要被「生死」的迷思給困惑住!

文章的最後,我用一句網絡流行語作為結尾:「老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沒有打算活著回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_WBg3IBnkjnB-0zOR-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