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社群中有許多做晚托班的校長。如何將晚托班做成一個優質的品牌?如何讓晚托班順利轉化為周末班?是很多校長在思考的問題。
但是,有一個機構卻可以將晚托班學生300%轉發為周末班。這有什麼秘訣?今天Sherry老師邀請了無錫元培教育的執行校長朱彥芳為我們解答這一問題:
不少校長想問,究竟我們怎麼做到精益晚輔學生200%轉化為周末班。其實我並沒有多大的秘訣,就分享下我們學校的經驗。
我們精益晚班的管理,大體有四個系統:1.備課系統 2.班級管理系統 3.作業管理系統 4.增值系統。
下面來具體來介紹。
備課系統
對於晚托班的老師來說,備課主要就是備作業。關於作業,通常分為常規作業和臨時作業兩部分。
1.常規作業
常規作業就是每個孩子每天基本上固定的作業,我們常說的一個大練、小練或者是有的學校裡邊做的固定的某一項作業。
對於常規作業,老師應當每日在學生來之前,提前都做好。同時,老師平常要搜集一些往年做的比較好的學生作業作為答案的範本。這樣,老師就可以據此比對當日晚上學生的作業。
2.臨時作業
老師和孩子要建立一個暢通的溝通方式,需要在學生每天放學後問孩子:「除了正常大小練的布置作業之外,有沒有一些報紙,有沒有一些試卷」,而這些就是臨時作業。
對於臨時作業,老師一定要有能力5-8分鐘完成一份試卷。如果有試卷,老師應提前把它複印好並做好。老師將做好的答案和孩子的答案比對。這個時間遠遠比老師拿著孩子的作業一道題一道題檢查要節約很多。
班級管理系統
班級管理主要進行分組管理,這個部分又細分為:
- 作業策略
- 時間控制
- 走動管理
- 分組競合
- 積分管理
- 用餐管理
1.作業策略
很多校長都反映晚班的時間比較短,孩子的作業花費時間比較長。我給大家分享下從2008年到2015年這7年的時間裡,我們學校總結的經驗:
分科進行:語文、數學、英語
我們把學生從放學後到作業完成後離校的這段時間,劃分成三段,然後分時間段、分科目開始完成作業,這樣便於精細化管理。
具體順序沒有很大關係,可以是語文-數學-英文,也可以語文-英文-數學,當然也可以英語-數學-語文。
不間斷完成:一項作業一氣呵成
很多晚托班的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就習慣立馬停下來問「老師怎麼做」,「老師這個是什麼意思」...
我們學校是鼓勵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因此我們不允許學生做一題問一題,或者遇到不會的題目就馬上問老師。老師在輔導作業的時候,要引導孩子們做作業不能停不能問,一定要不間斷地一氣呵成完成一項作業。
先思後寫:先做思考題,後讀寫背默
大體就是先做思考題,然後是讀寫背默,具體視情況而定。
比如數學,作業可能有大練有小練還有抄公式,有一些老師也會要求學生抄知識點。我們要先讓孩子做大小練,後做一些知識點的抄寫。
先易後難:先做容易的,再做難題
一般一頁大練下面會有很多一般孩子都會的比較容易的題目,同時也會有一些比較難的,那我們就要鼓勵孩子先把自己會的先做完。這個和前面的不間斷完成是相輔相成的。具體來說就是,先做容易的,再做一些較難的思考題。
疑難處理:先思考、後查書 ; 有疑問,做標註
對於較難的題目,孩子可能不會,也可能孩子做錯了。針對孩子不會的和做錯的題目,老師要進行疑難處理,具體是:先告訴孩子,要自己思考;思考後還不會,可以自己再查資料、查書;還有疑問的話,在題號的前面做一個標註,以便於老師幫助孩子從本質上進行提升。
2.時間控制
老師要把每一項作業具體到每一分鐘上。比如說,抄寫一課的生字詞大概是十五到二十五個,我們最多給孩子五分鐘到八分鐘。
老師一定要站在學生個體上給孩子提前做好計劃完成時間,並記錄實際完成時間。根據計劃完成時間和實際完成時間,我們就可以了解到這個孩子整體完成作業的效率是高的還是低的。
如果他在我們計劃時間之內完成作業,說明這個孩子的效率是很高的。如果說超過計劃的時間比較長,那說明這個孩子的效率還是比較低的。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
有的校長說,對於不能獨立完成作業的學困生,怎麼辦呢?
一般來說,一個教室里會有1-2位這樣的學困生,我建議讓老師先幫助這些學困生,其它可以獨立完成作業的學生,先讓他們獨立完成(這部分時間約是10幾分鐘)。老師先把學困生的作業檢查好之後,再來輔導獨立完成作業的孩子。
3.走動管理
無椅化走動式
我們的經驗是,老師不要有固定的座位,而是要走動到每個孩子身邊,去看每個孩子的進度。只有這樣,每個孩子才會定下來心關注到自己的作業上。
一旦在教室里給老師設了固定座位,那麼要麼是坐在後面,要麼是坐在中間。這樣有一部分孩子,就會在底下做自己的事情,比如吃小零食,這樣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或是作業效率低。因此,我們的實踐覺得無椅化走動式更合理。
如果說有學困生,我建議剛開始時,老師搬個椅子坐在學困生的旁邊,一題一題去幫助學困生。幫助完之後,老師還是要走動去檢查其他孩子的作業。檢查好每一個都做個標記,再進行下一個同學的作業檢查。
高頻監督
所謂高頻監督就是老師不斷監督,我們學校要求老師每5分鐘要巡視一下教室的紀律,提醒學生的坐姿、書寫和專注力以及一些不良的習慣,老師要幫他改正。
4.分組競合
這其實就是對學生進行分組管理,在課堂管理上,一旦分組完之後,組和組之間會有競爭,組內會有合作,可以減少老師很多精力。
每個學生都有職務
一個教室里如果有8個學生,可以分成2組;如果有12個孩子,就可以分成3組。分組競合主要利於班級紀律的控制,組內要設立職務。我們學校多數是4個學生一組,通常給組內學生設立4個職務:語文組長、數學組長、英語組長和常務組長。
有的校長可能會問,那一個教室有10個學生怎麼設組?那就分成兩組,除了上面4個職務外,可以加個紀律組長。其實我們可以設的名目很多,就是怎樣便於班級的管理就怎樣設立職務。
不同職務要明確分工
不同職務之間,一定要明確分工,我們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們每個組長管什麼。比如說,語文組長那就是負責語文作業的收發,核實每個學生作業的統計情況,核實每個孩子背書默寫的情況,其他科目類推。紀律組長,就記錄下來當前天紀律比較好和不太好的孩子。
分組就必然涉及競爭,上課前老師會讓每個組高喊隊呼增加士氣,這樣孩子們的熱情很容易調動起來。
具體問題具體解決
每個學校的各個老師在分組競合這個方面,需要去熟練、去總結、去歸納,看具體怎樣劃分會更好,最重要是要根據實際情況。
有的學校是幾個年級混在一起,對於這種情況,我建議每一組裡可以涵蓋高中低各年級。
有的學校同一個年級的學生比較多,這類我建議儘量將一個班的學生分在同一個組。這一組學生的作業都是一樣的,這樣老師檢查作業也會更清楚。
5.積分管理
積分管理主要是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其中包括習慣的養成。這是我們在做班級管理中是最難實施的,因為它需要每個執行者有很強的執行力。
雖然有的學校有積分管理的事項,但是很多都沒能堅持下來;也有些學校在積分管理的過程中,沒有具體按照原先設定去實施,所以難免在效果上打折扣。
積分管理主要把握以下三方面:
挖掘目標強化物:新、奇、異
目標強化物主要是幫助孩子改變一些不良的習慣,或者是提升他學習的動力,讓TA遵守我們的課堂,配合我們的老師,提升他的學習效率。
因此,目標強化物一定要很新鮮的、很奇特的、很異類的,不是花錢就能買到的。目前,多數孩子的家庭條件都特別好,如果說這個東西十塊錢能買到,很多孩子都不在乎,根本沒辦法激發TA的動力。
在挖掘目標強化物時,我建議各位校長或是老師去淘寶上搜尋一些新鮮的、奇特的、異類的,最好是平常學校周邊的小賣部或超市買不到的東西。我們可以把這類東西作為目標強化物。
代幣制:每周五兌換校幣、每月末周三兌換禮品
簡單來說,就是每天根據孩子的表現,給予相應的積分,記到TA的表上。每周五,可以講積分兌換成校幣,每個月末的周三,可以用校幣兌換禮品。
我們學校自己訂做的校幣有1元、2元、5元、10元、20元,其實這在某個程度上也有利於一、二年級的孩子了解實際生活中的人民幣。
積分制度:依據校區情況具體而定
積分管理主要是為了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同時也便於老師在班級管理方面減少精力,節約時間。我們的積分制度,標準主要分為3大塊:紀律、效率以及素養。
紀律主要分為課堂紀律、課間紀律和用餐紀律。
效率,主要是指作業完成的效率,此外還有預習、複習的效率,而評判標準在於是否在規定的時間裡完成。
素養,主要分為整潔、自立、禮儀以及互助四個方面。
整潔就是做作業或是用餐時,桌面要整潔。
自立就是做面的整潔,由孩子自己做。
禮儀包括課堂上下和老師以及其他同學的互動,同時孩子的一些才藝也包含在此。
互助主要是指,某個孩子學習效率非常高,可以幫助到別的孩子進行背或默的一些作業。
我們的積分制度主要是按小組進行的,除了小組加分外,還有個人加分。個人加分主要有作業加分和預習複習加分。
作業加分:作業完成的質量高,作業的效率比較高,給予加分;
預習複習加分:每天有預習和複習,給予加分。
積分制度的具體分值和具體實施,每個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具體定。建議學校要之前做和核算,比如要得到一個獎品,總積分需要多少,平均到每天是多少分。只要是校長有意向採用這種方法來幫助孩子養成一些好習慣,同時幫助老師管理課堂,我相信這個大家花一點心思就可以做到。
6.用餐管理
有的學校有用餐,有的學校是沒有用餐。對於有用餐的學校,學生用餐也是需要進行一定管理。
我們學校就是有用餐的,具體分為餐前準備、桌面整理、感恩教育、先洗手後排隊、低年級在前高年級在後、女生在前男生在後。其實就是把一些生活禮儀融入到我們用餐管理裡面。
分餐的時候,一定要安靜有序聽從老師的安排。用餐時要左手扶餐盤,右手持筷進行光碟行動,用餐後,餐具歸類擺放,讓孩子從小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作業管理系統
這個部分,我們學校有作業的預習、複習,錯題管理,還配有精細的表格等。這點在上面兩部分都有具體涉及,因此不再贅述。
增值系統
所謂增值就是讓孩子或是家長給老師日常加分。老師帶這個孩子,怎樣讓家長來認同老師的付出,怎樣讓孩子認同這個老師很專業,很用心,怎樣讓家長和孩子喜歡我們的老師?
我簡要介紹下我們學校老師,每天到學校做晚輔的一些主要工作,這樣各位校長對於增值系統會理解得更形象點。
13:30-14:00:
上班一開始的半個小時,做班級衛生的管理。每個星期要進行教室的衛生整理,包括消毒(用醋去熏或者是用八四去擦桌面桌洞)。
14:00-14:30:
批閱學生的額外補充作業,並把錯題整理出來。
15:00-16:00:
備課和練課。公立學校講到什麼進度,我們就備課練課到那個知識點,老師要達到:第一會講,第二有方法,第三是對這些知識點觸類旁通,系統掌握。
16:00-16:30:
整理好常規作業。
16:30-17:00:
學生就陸續來了。開始做孩子的心理疏導和心理溝通,比如問孩子:今天在學校怎麼樣?課堂上你有沒有主動舉手?吃飽了嗎?學校的飯可口嗎?今天有沒有臨時發的試卷和報紙?如果有的話,老師要趕緊記下來,然後提前我做好。
一個班級的學生,基本不可能同時來,因此每個教室里來一半的孩子,就開始做作業。如果說來一個孩子,老師就讓TA坐座位上趕快做作業,這樣孩子們可能不會積極高效,因此我們學校基本上來了一半的學生之後,老師再讓孩子們做作業。老師們就可以利用這個時間來做孩子的心理疏導和心理溝通工作。
17:00-18:00:
17點左右,孩子基本上都到一半以上,開始做作業,根據具體情況,分三個時間段進行。老師先輔導基礎相對較差、不能獨立完成作業的孩子。
老師同時會在黑板上寫出來今天預習和複習的任務是什麼。如果每個孩子是不統一的,那就另行安排。
18:00-18:20:
晚餐時間。
18:20-20:00:
繼續未完成的作業,老師挨個檢查。有臨時作業的,老師提前完成。在常規作業和臨時作業都完成後,開始進行複習和預習。
在17點到20點這個過程中,老師還需要注意下積分制度中的加減分,同時每五分鐘巡視下課堂紀律。
小結
最後,想再強調下,為什麼要叫精益晚班,就是一定要精細,一定要對學生有幫助,一定要注意細節,尤其是老師課堂的管理流程和效率。
同時要時常思考,哪些是我們學校目前晚班中比較欠缺的,哪些是我們目前的晚班中有卻做得不夠好的,學生的哪些是還沒有提升的。之後,將這些項作為日後我們管理系統中重點關注和整改提升項目。
當晚班做到精益,老師對學生的各個方面都有提升,老師和家長的溝通是暢通的,我們的老師受到學生的喜愛,受到家長的尊重。這麼一來,我相信這個孩子或是家長,在意識到需要周末班再加課時,一定會來找我們相關科目的老師。這是水到渠成的事。
目前我們學校,精益晚輔轉周末班已經達到了300%。所謂的300%就是晚班的學生報周末班,平均每個孩子是報三門課。因此做好晚輔,在拓展生源上更有效率,同時也容易對學生進行管理。
我比較傾向於小而美、小而精,目前還沒有想要把學校規模擴到多大,只是希望能把現有的幾個校區做精做強。因此,也許我的經驗分享,肯定不適合所有學校,希望我的經驗分享能幫到部分校長。我認為只要我們把質量做好,招生絕不會有問題。
本文來源:騰躍校長社區 作者:朱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