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滴答……時鐘的轉動,「十四冬」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十四冬」印記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全國各地,在眾多印記當中,最最可愛、引人矚目的還屬吉祥物「安達」和「賽努」。今天小編帶大家認識一下「十四冬」吉祥物的「媽媽」。
「十四冬」吉祥物的設計者
內蒙古師範大學青年政治學院藝術系主任包湖林
兩個俏皮可愛的蒙古族娃娃體現了內蒙古地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但是你知道嗎?「賽努」的髮型為什麼是八根彩辮?「安達」衣服上的腰帶可以解下來而「賽努」卻不能?聽聽包老師怎麼說。
談到吉祥物的設計,包湖林說,因為是冬季運動會,將人物身上的蒙古族服飾設計為冬季服飾,卷羊絨,厚靴子是最直觀的體現。此次體育盛會對於自治區來說是大事,所以將衣服造型融入了東西兩部分服飾特色,以此表達覆蓋全區的寓意。
其中,男娃採用中西部四子王旗察哈爾部落的服飾特色,身上所穿的蒙古袍、腰帶等元素都有明顯的西部特色,女娃採用東部呼倫貝爾布里亞特部落的服飾特色,造型別致的帽子,與彩色絲帶編起來的8根辮子等,也是東部未婚女子的傳統形象。在人物動作上,採用了象徵運動的奔跑動作和蒙古族舞蹈的標誌性動作。將這些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文化融匯其中,最終確定了吉祥物的整體造型。並為他們取名安達和賽努,寓意『朋友,你好』,表達好客的內蒙古迎接八方賓朋。
另外,以孩童的形象為原型設計吉祥物,不僅親和力強,認知度、辨識度高,還會給人一種快樂的,活潑健康的感覺,不僅能夠弘揚積極的、健康向上的民族文化,也傳遞出內蒙古人對舉辦此次運動會的信心。
在設計「十四冬」的會徽時,包湖林翻閱了往屆冬運會會徽標誌,發現都在『冬』字上做文章,於是我也以此為基礎開始尋找靈感。」包湖林說道。所以,在設計「十四冬」會徽時,包湖林便將「冬」字定位為設計主題。
如何讓「冬」字具有草原特色?喜愛蒙古文書法的包湖林,有了用蒙古文來設計的靈感。談及靈感來源,包湖林難掩欣喜,「蒙古語『鄂部勒』,漢語譯為『冬』,且蒙古文草書中的『冬』字與漢字『冬』在形態上十分接近,完美的無縫對接如天作之合般令人欣喜,所以並沒有浪費太久的時間,我便確認下會徽中的主體『冬』字用草書蒙古文來書寫,並用奧運五環之色作為主題顏色,對字體進行填充,完成了會徽的設計。」蒙古語是極具內蒙古特色的文化符號,用蒙古語來體現冬季運動會無疑是最直接的。包湖林表示,「鄂部勒」訴說著「冬」,「冬」詮釋著「鄂部勒」,這份從會徽中表達出的草原訴說,定會讓八方賓客感受到內蒙古的親切問候。
來源:中新社、內蒙古師範大學官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