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蘇統計年鑑2019:
江蘇省衛生行業就業人員平均工資(2018年)單位:元
合計117524、在崗職工121417、國有單位124384、城鎮集體單位104387、其他單位90090
江蘇省共產黨機關就業人員平均工資(2018年)單位:元
合計137034、在崗職工142636、國有單位137075、城鎮集體單位133875、其他單位85917
江蘇衛生事業基本情況 (2018年)
泰州市衛生機構數總計1997個,總計28275張床位,每萬人擁有醫院、衛生院床位數59.9張。執業(助理)醫師1.23萬人,註冊護士1.25萬人,每萬人擁有醫師26.4人。
近日,給戰鬥在一線醫護的子女加分,引起熱議。
反方認為應停止加分,「老子英雄兒加分」,對其他考生不公。別拿公平當人情,別慷教育之慨。福利薪酬和其他都可以,唯獨教育不應該失去公平。
關於醫護人員的薪資也順帶上了熱搜——
據中國醫師協會2018 年 1月 9 日發布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初級職稱年均收入57709.35 元,中級職稱73854.37元,副高級職稱88638.24 元,正高級職稱107813.18 元。
據2019年12月9日《中外醫訊》刊文,中國醫生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占29.46%,10000元以上的僅6.15%。真正對自己的收入感到非常滿意的,僅占1.34%。11.71%認為基本滿意,其餘86.95%都不滿意。(2019中國醫生收入狀況 《中外醫訊》2019年12月9日)
資料來源:《2019年護理行業薪酬現狀的調研報告》
據《中國護士群體發展現狀調查報告》,76.5%的護士月收入低於5000元,其中約37.6%的護士月收入低於3000元,而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護士僅占4.5%。
已離職護士數據顯示,有48.8%的護士因為收入低而選擇離職。合同制護士13.8%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70.6%低於5000元,其中33.3%在2000-3000元之間。
據《2019年護理行業薪酬現狀的調研報告》,大部分護士表示其收入由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加班工資(夜班費)組成,另有三分之一的護士表示其收入還包括各類津貼和生活補貼及獎金(不包括年終獎)。僅百分之十的護士表示會有全勤獎和年終獎。近八成護士表示夜班費低於100元/次,有些表示僅為10元/次。
對此,有醫師提出具體建議:國家可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以5年為期,持續提高醫護人員的薪酬,在5年後,讓醫護人員的薪酬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的平均水平。去年「兩會」前,北京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院長王成祥曾建議:把獨立非盈利的衛生行業單位,從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變成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
再看醫院方面:
通大附院保持了每年門診量和收入超15%的增長,去年收入達34億,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在2017年就達68億,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床位尚不及前2家多,去年收入80億,預計今年還要增長。
對此,網友紛紛探討留言:
@脊柱外科賈某人:因為好的醫療資源太容易獲得了,能讓人隨心所欲。就像房價如果超便宜我相信都會買海景大別墅一樣。
@偶得來了:小醫院病人越來越少 大醫院越來越集中 一線城市人口越來越多。
@意識決定物質CN:鄭大一附院2018總收入180億。
@tosssdog孫一峰:說實話,推行社區醫療挺重要的。所有人不管大病小病都要去大醫院,有點浪費醫療資源,我們這裡經常流個鼻血都要打120到急診科看看。
@白告老仙:社區醫院完全成了擺設,就只能打打預防針,或者吊個鹽水啥的,稍微嚴重點的病就讓你去大醫院看。
@-資深氣象愛好者-:這不是需求極度旺盛,這是因為醫療這個東西是剛性需求,而且分級診療制度執行不到位,所以病人但凡有點錢就都呼呼呼往大醫院跑,加床也住。
@大張Oli:這下明白髮展中醫藥是如此大的一盤棋了!
@whaib666:醫療產業化的結果,資本是要考慮利潤的。 @明月道:醫院的創利,其實是社會的一種方式的反映!
說完醫院驚人的收入,接著說醫護人員的收入:
醫護人員的收入究竟是高還是低,這要看怎麼比較。如果按照當前的國企分配製度或參考公務員標準,大多數三甲醫院是不低的。 認識一個高校副校長,因為身兼附屬醫院院長,他的合法收入比正校長還要高一倍不止,比省長還要高。而這個院長還沒有一些科主任收入高。
上海的標準說法是大三甲主任醫師平均年收入150w,副主任醫師100w,主治60w(高年資),有幾個國企能達到?中國聯通的董事長年收入都不到100w。有人說誰誰達不到,但也有誰誰遠超的,注意平均二字。
但如果從勞動量和市場價值來看,醫護人員的收入水平就另當別論了,很多醫務人員付出的辛苦和努力是超出常人的,常年加班值夜班對身體的消耗極大,市場需求極度旺盛,一些專家號市場溢價百倍,黃牛都賺的盆滿缽滿。
不少醫生如果跳槽,收入輕鬆提升幾倍。 以上是一個側面的觀察,醫生收入和各城市的經濟水平也有極大關係,比如有些省市醫保入不敷出,欠了醫院很多錢,收入自然受到影響。各家醫院各個科室也有不同。 總體而言,屬於可接受範圍吧。
@燒傷超人阿寶:公務員的隱性福利我們羨慕不來。上次和一個公務員聊天,人家房子是免費的,兒子直接上史家胡同小學。僅後面這條大概就值個五百萬吧。
@醫殤宏哥:上海與深圳是不能代表絕大多數的,你應該去看看更多的更廣泛的醫院醫護收入。
@蔚然的天空:問題是大三甲有多少,就算深圳好多醫院稅後也只有三分一不到吧。
@小富女anna:不高,廣州的醫生薪酬不高,深圳醫生沒編制也就1萬。
@一華28:你忘了還有大批醫生月收入八千到一萬五不等,卻要連續值夜班。你看到的150萬,100萬,60萬的,都是醫院裡的主力醫生,而且,他們都不要值夜班。
@衣帽間小姐:上海的醫生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收入。不過我真的覺得值班不合理,不如翻班,總熬夜太傷身了,還有門診、手術的經常不按時吃飯,更別說半夜被從家裡叫起來的。我不是醫生,只是在醫院裡工作,他們是真的蠻辛苦的。
@講故事的兔子susan:我們單位北京三甲重點科室副主任醫師一個月做N台手術每周兩天固定門診一個月也就兩萬~。。這個平均值的彌補到底在哪裡?
@無痛醫改:明面年薪百萬也就北京上海等幾個大城市能做到吧。我這省會城市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明面年薪二十萬不到。還要周末跑外地開飛刀,真的很累,這時候錢是興奮劑。
@關心哥哥i:坐標成都某大型三甲醫院,我的老師,武漢大學本科,中南大學碩博連讀,主治醫師,9個月稅後工資,7w3,30d多歲的人了,房子都買不起,我覺得也太慘了。這邊住院醫師平均每個月4000-6000,更慘!
@yao4321大小姐:我老公在三線省會城市三甲醫院,主治,工作快五年,工資三千,呼吸科,獎金4000到8000不等,每天忙的腳不沾地,如果遇到病人逃費,直接從管床醫生獎金里扣。到現在都還沒攢夠首付,誰懂臨床一線的苦!
@涮羊肉最好吃啦:北京社區,高年主治醫,不掙灰色收入,平均一個月6000吧,包括季度獎年終獎。
@瑤瑤---anan:北京有名的三甲醫院骨科,博士,主治醫師,在醫院附近租了一套一室的房子,兒子一歲,每天晚上九點以後老婆孩子睡了,自己只能在廚房坐著小板凳看書寫文章。晉升要求SCI,手術多工作壓力大。後來為了不妨礙兒子媳婦休息,每天在醫辦室讀書到12點才回家。工資每月一萬多。這是大多數一線年輕醫生的現狀。
@UNICORN6666666:我學弟蘇北二甲醫院,工作5年了,4證合一!工作5年工資+獎金3100!去年跳槽私立醫院,月入1.5萬!
@白衣da帝:一線城市的主任我相信有真本事。二三線三甲醫院的主任確實也有錢,但都沒什麼本事。反而技術水平好的是主治醫師,幹活的是住院醫師,但都沒有錢。
@魷魚大怪獸:五線三甲,普通科室普通住院醫6000+吧,全年基本無休。
@靚泡泡0303:我是老師,我愛人是醫生,如果計算時薪,我的時薪是我愛人的兩倍多,所以醫生沒有想像中掙得多吧!
@Susankeller:同鄭州,工作近一年了剛從1000多漲到2000,還是三甲外科,每天手術忙死,唉!
@嘚珂愛唱歌:鄭州市級三甲醫院,工作3年工資加獎金7000,也沒覺得醫生工資會這麼高啊!
@可燃冰就是甲烷水合物:定州市人民醫院醫生一個月6000塊。比公務員還低。
@zhtzht163:三線小城市,社區副高,一月全加一起不到四千,十年沒漲工資了!
@我真的不好看呢:廣東粵東小四線城市的普通鄉鎮 年終獎 4W只算年終 不算其他,醫生是1.6W,工資加獎金公務員5-7k,醫護人員2-8k。
@SP趙子龍OX:我在我們縣級市現在開3000多,但是是企業醫院,二甲,其他市裡的醫院都是8000+,下鄉的鎮醫院,他們都能開6000多。
@方方小同學2006:我主任醫師,工資4000多,獎金2000左右,沒有灰色收入,瀋陽三級醫院。
@北極熊在北方找不到北:中部省會普通三甲 4000+
@牙醫牙醫2006:本人基層醫生,主治第五年,很忙,經常坐下就是半天,喝水的時間都沒,沒夜班但經常加班,一周超8h,工資3200,同個地方的公務員,老師收入遠超我們。
@兔小胖Maya:我是市直單位,局長(正縣)工資到手8000多點,不到8200。我是科員,工資4000+500車補。我嫂子是我們這傳染病醫院檢驗科大夫,學歷大專,工齡比我長兩年,工資6500+,其餘不詳。他們院長指定比我們局長高多了,我們這三甲肯定更高的。
@半個夏天的故事:確實拿不到4500,每天還累成狗~~每天都在懷疑人生!
@我是藍臻:鄉鎮公務員工資不低啊,又不是鄉財政發錢,有上頭呢。鄉鎮衛生院醫護工資也是上面撥款吧?最難的是基層二三級醫院,幹活多,工資少。醫院各種人情塞人,又不會做臨床,都放在後勤。醫院自負盈虧,幾百醫護養著後勤幾百人,只能壓縮工資。
@鄉村郎中_9820:我在鄉鎮衛生院乾了一輩子主治,,也奏開4500....去那裡說理!
@Rogarthat:上海規培研究生一個月800,命令式每周讓你熬夜加班,熬完通宵第二天接著上白班,這就是大部分年輕醫生的現狀,你們嚮往的醫生高工資有幾個醫生能做到?
@西瓜O櫻桃:理想記舉的這幾個例子,是行業前2%人的收入,哪個行業金字塔塔尖人員收入差?更何況醫生35歲之前,太慘了。哪個行業入門門檻是碩士博士的,別的行業35歲都要成為大咖了,醫學行業也就剛剛能起步....重點把基層醫生的待遇能夠提高,國家能夠重視基層醫生的待遇福利。
@坡上阿西:這個國家太大太複雜,每個行業的塔尖和塔底都有霄壤之別,不能拿個例去說事。一線紅星和橫店盒飯族,都叫演員,能一樣麼。
@-資深氣象愛好者-:還是那個道理:乞丐不會羨慕富豪,但會羨慕比自己討得多的乞丐。
@常被叫成小鶴兒:我從三甲醫院辭職,考bd文職了,雖然現在沒有以前掙得多,但是性價比高啊,沒有那麼大強度的夜班,和緊張的醫患關係。比公務員高40-50%,是醫院主治的三分之二。再也不想回臨床了!
計劃經濟時,坊間流傳者這樣一句順口溜:聽珍器(醫生)、方向盤(司機)、行政幹部、售貨員。意思是說這4個職業是最好的職業。改革開放後,司機、售貨員的熱度不再繼續,而醫生和行政幹部照樣熱的燙手。這說明醫生的收入、地位仍是令人羨慕的。
培養一個醫生需要多少時間和金錢?
醫生的培養年限是5+3+x,臨床科室的本科都是五年,比一般的本科都要多一年,普通醫科本科剛畢業的學生,是根本沒有能力也沒有資格看病的,他們要麼考研究生,要麼找一份工作,找到醫院的工作,首先需要進行住院醫生規範化培訓,也就是相當於實習或者見習,沒有處方權,沒有單獨值班看病的資格的,這個過程是三年,也就是說三年後你才算是一名合格的醫生,你才能單獨值班收治病人。
如果本科畢業你考上研究生,一種是科研型研究生,也就是主要做實驗搞科研的,這類研究生畢業以後,參照本科生進行規培上崗,另一種是專業型研究生,也就是在學校經過半年到一年的學習之後,直接到醫院跟隨導師進行臨床學習。
後一種的優勢在於,研究生期間就可以開始準備考執業醫師資格證,進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一般來說,專業型研究生畢業後工作一到兩年就能夠通過住院醫師規培考試。只有拿到這個證,你才算是一名住院醫生。此外,專科醫生還有2-4年的專科醫生規範化培訓,這也是必須通過的一門考驗。
其次,醫生作為一門專業性非常強的學科,又關係到人們的生老病死,容不得一點差錯,所以其人才培養制度也是非常嚴格的,當通過規範化培訓通過後,普通住院醫生想要升級為主治醫師,本科必須有4年的工作經驗,碩士必須有2年,其中必須有一年的下鄉經歷,也就是到下級醫院去指導學習。如果要從主治醫生升為副主任醫師,除了在主治醫生崗位的工作年限外,也還要再下鄉一年,到上級醫院進修一年。所以實際上,從畢業工作到升級為副主任醫生,一個順風順水沒有任何挫折停留的醫生,工作時間至少是8年,而這8年他真正能通過自己努力賺錢的時間,可能一半都不到。然而對於一個碩士研究生畢業的醫生來說,這時候他自己超過35歲了。
最後,醫院的競爭又多激烈,就好像當年的高考,一群學霸在爭著僅有的清華北大名額。一個省級醫院招聘,基本上只要博士,一個市級三甲醫院,沒有碩士基本上也進不去,而且市級醫院在未來幾年內可能連碩士都不要了。
而對於已經在市級醫院的碩士醫生來說,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你必須選擇考博,因為沒有學歷,你就只能拼年資,如果兩樣都沒有,那麼職稱和崗位都上不去。這對一個醫生來說是致命的,所以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學歷,才能在這個神仙打架的環境下成就自己的事業。
那麼,寫了這麼多,各位可以自己算一下,一名35歲的醫生,他讀了8年書,又做了4-5年的見習醫師,下鄉兩年,進修一年,等到終於熬過了這個坎,準備去考博士,又是3年底薪留職。博士畢業後,38歲,終於熬出頭了,你還覺得他的工資很高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PTGfnABgx9BqZZIMI5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