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男性在育兒屆崛起的必然性

2019-06-28     東西兒童教育

自打小孩的上學問題基本落定後,作為「幼升小」戰役一線功臣的隊友就徹底放鬆了。放鬆的意思是,可樂喝起來,電影看起來,連小孩的幼稚園作業也不再過問。

中國男人真的比女人自信多了。他們稍微在家庭事務上參與一些,就很容易膨脹,慵懶的背影透出一種不容質疑的態度:

我已經做得很不錯了,你還不知足。

不禁感概:

想想平日裡一邊工作一邊帶娃,事業家庭兩不誤,還能保持窗明几淨三餐可口的老母親,哪個不是吊著一口仙氣在堅持,咋就沒想過罷工呢?

感覺是時候拋出我的「家庭內部誘導型教學」第二課了。

以直男們喜聞樂見的小論文形式,探討「中國男性在育兒界崛起的必然性」。論點、論據力求邏輯嚴密、準確有力,直抵對方靈魂深處,最終達到「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目的。

(第一課是《加州大學神經學家揭秘:為什麼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有興趣的姐妹可點擊回顧。)

1、社會分工將倒逼中國男性在育兒界崛起

讓我們先看一組比較有意思的數據,來自最高人民法院:

(圖片來源於網絡)

2016-2017這兩年,全國離婚案中,有73.4%都是老婆提出離婚。並且,91%的案件,是女方堅持要離,男方一臉懵圈。

出現這個狀況,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女性,突然發現,家裡少一個不幹活的男性,對生活並沒有什麼影響,甚至生活質量還略有上升,便決定不再忍。

但大多數男性還沒反應過來,他們的認知還停留在那個沒有男人就沒法維持溫飽的年代。

我一個朋友,就是這麼離婚的。

她每天白天在公司忙工作,下班後買菜做飯,回家打理完家務就陪孩子學習。一天24小時,除了睡覺的時候,幾乎都在為這個家忙碌。

她老公基本上每天回家就是包一扔,窩沙發上玩手機等飯吃。

讓他拖個地就像耳邊風,讓他幫忙收衣服,一句忘了,依舊攤在那兒。

更別說管孩子學習了,家長會總說自己工作忙沒時間參加。

有一天,朋友生病沒來得及做飯,就通知老公下班後去補習班接孩子回家。老公回家看見家裡沒做飯,邊抱怨邊點外賣,根本沒有注意到老婆身體不適。

朋友說,半夜太難受,爬起來打車去醫院,看著身旁睡著沉沉的丈夫,客廳里一片狼藉,那一刻,她下定了決心離婚。

我問她,離婚後生活怎麼樣?

她的回答是:從來沒這麼神清氣爽過,以前伺候「兩個娃」,現在只用伺候一個,輕鬆多了!沒事時就去逛街、健身,做SPA,報了在線課給自己充電,每天過得不要太充實......

(圖片來源於電影截圖)

想想也是啊,經濟獨立、有房有車、家務可交給鐘點工、電腦壞掉打個電話就能搞定的現代女性,誰還會需要一個不作為,尤其是不帶娃的男性呢?

這個變化是由社會分工的發展引起的。

以前兩性在家庭事務上付出的成本太不平等,男主外女主內的結構延續了好幾百年,但如今的女性,獨立生活能力、創造財富的能力都很優秀,不需要再依賴男性獲取生存資料,這種情況下,婚姻的涵義就發生了變化。

羅振宇在《知識就是力量》里也講到了,現代婚姻已大大區別於傳統婚姻,現代婚姻的法則是協同進化。要求婚姻中的兩個人優勢互補共同進步,大家都需要在家庭中體現價值,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男性可以游離於家庭事務之外。

So,隨著社會分工對婚姻性質的改變,越來越多的獨立女性清醒過來,中國男性還能在舒適區內待多久,真的很難說。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爸爸們在育兒界的崛起,可以說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畢竟,不崛起的,都被淘汰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2、義務教育呼喚中國男性在育兒界崛起

掰完宏觀的社會分工,咱們再來說說具體的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在我們國家意味著什麼,有兩個詞最具代表性:

幼升小和小升初。

現如今,單憑媽媽一己之力,想帶領娃在義務教育體系中趟出一條康莊大道已是痴人說夢。

我深刻領會到這點,是在幼稚園舉辦的一次頒獎典禮上。

幼稚園為促進家校共建,決定給書香家庭、優秀家長頒發獎狀。

當一位爸爸作為優秀家長發言,將平日耐心陪娃的細節娓娓道來時,全場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

掌聲主要來自台下的媽媽,大家內心的千言萬語只匯成了一句話:

看人家的爸爸!

以前總以為別人家的娃是智商超群,動不動就拿基因當藉口,後來才發現,每個牛娃背後都是贏在起跑線的家長,尤其又以夫妻共同上陣為代表,凡是有爸爸親自參與的家庭,娃都差不到哪裡去。

前幾天,我一朋友剛跟我吐槽完。

(圖片來源於網絡)

看著兒子的語文作業,這位老母親氣不打一處來。

「我又要賺錢又要帶娃,每天忙得團團轉,娃的一切他爸都不管,為什麼成績下滑那麼快,還不是因為沒人分擔!娃經常補習班作業都沒完成,閱讀單上的課外書也還沒讀,沒辦法,一個人太累了,根本顧不過來。」

反觀那些優秀的娃,人家背後的支撐系統往往都是牛媽+牛爸。

我終於理解了,蘇州工業園區翰林小學為什麼會那麼火。

這所小學的學生家長中,有133位博士爸爸,重點是這些博士爸爸都以奮鬥在育兒第一線為榮,進校開了「爸爸課」,一年上了60多節趣味滿滿的課程!

(圖片來源於網絡)

感覺空氣里都瀰漫著人才的味道啊。

顯而易見,別人家的爸爸已帶領別人家的娃走在了前沿。

想像一下,那些還沉醉在「喪偶式育兒」中的爸爸,再這樣下去,你還沒被淘汰,你家娃就已經被淘汰了。

九年義務教育,終將助推出新的男性鄙視鏈:一種會帶娃,一種不會。

爸爸們,醒醒吧,自甘墮落的機會不多了,時代的浪潮會裹挾著你努力前行。


論證完了中國男性在育兒界崛起的必然性,接下來再給大家推薦一本十分應景的繪本:

羅力小恐龍系列之《我和老爸》

姐妹們記得轉發隊友,督促爸爸們給娃講。

要是效果不錯,咱們下次再接再厲。(偷笑)

先簡單介紹下這本超火的繪本。

作者莉茲•克里莫是美國連續熱播26年的《辛普森一家》動畫組繪者,羅力小恐龍系列一經上市就奪得暢銷書寶座,吸納了全球千萬粉絲,作品在國內微信、微博、豆瓣引起瘋轉。《我和老爸》是其中最有愛的一本。

這是羅力,就像每個孩子一樣,羅力渾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勁兒。

像每一位老爸一樣,羅力老爸相當合格,非常樂於陪兒子一起玩遊戲。

不過呢,這只不苟言笑的恐龍爸爸偶爾也很想要自己的空間,想在某個陽光燦爛的下午戴上耳機聽聽音樂看看書。

大家注意一個細節,畫面小屋內,爸爸表面在聽音樂,其實一直在偷偷關注兒子的一舉一動。

羅力決定出去走走,老爸偷偷跟在身後,既不想讓自己干擾孩子自己的探索,又不願他受到傷害。於是,老爸趁羅力不注意,悄悄潛入水下,做兒子的石橋。

羅力走累了,又渴又餓。老爸就偷偷爬上樹,搖下椰子,讓兒子喝到可口的椰子汁。

這個高難度動作對胖胖的恐龍爸爸來說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為了兒子不淋雨,爸爸拼了老命,努力撐在兩棵椰子樹中間,一動不動。

羅力趕到家的時候,老爸已是灰頭土臉。可他還是笑眯眯地耐心聽兒子講一路的發現。


故事講完了,不知道爸爸們有沒有領會到最核心的中心思想呢?

沒領會到也沒關係,善良的我已經幫你們總結出來了:

1.整個故事裡,老爸陪羅力「探險」的過程中,你們有看到恐龍媽媽嗎?有看到嗎??

2.連恐龍都在育兒界崛起了,你們還在等什麼呢?

說到底,一個拼爹的時代已全面來臨。

目測今後,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男性投身到一線,成為帶娃的主力軍,這個「帶娃」包括但不僅限於:

參與娃的各種事務和活動、輔導娃的作業、培養娃的興趣愛好、陪娃上補習班且做好隨堂筆記……

還望廣大隊友們不斷提高自我認知,努力奮鬥,自覺自愿地擔負起家庭重任來。否則,真的很有可能淪落到鄙視鏈底端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O8UGWwBmyVoG_1Zfqi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