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今晨,一個有關「追星」的話題被廣泛關注,「叫賣歌手林俊傑就醫後的注水包和針頭」,「林俊傑睡過的床,輪流上去滾了一圈」……看到這些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又有人走火入魔了,這種變態的「追星」行為是一種病,真的需要治。
漫畫/張永文
10月26日晚,歌手林俊傑在江蘇鎮江市舉辦了演唱會。10月27日,有博主爆料,知名歌手林俊傑在結束鎮江演唱會後,因感冒前去醫院輸液,後疑似醫院醫務人員公開叫賣林俊傑輸液後的注水包和針頭。爆料稱提供林俊傑同款醫生配套藥水及掛水的血針頭;另一位定位為涉事醫院的微信用戶發布前述圖片同時配文稱「已經被歌迷拿走了」,還有一段18秒的小視頻也被數千網友轉發,視頻顯示,在一個病房裡有多名身穿工作服的醫護人員,在眾人的說笑聲中,一名女護士側躺在一張病床上,周圍有數名人員拿著手機在拍攝。配發視頻的文字內容寫道:「醫護人員在林俊傑走後輪流滾床單……」
10月27日晚,一個名為「林俊傑的吊水針頭被出售」的話題引爆網絡,並登上了微博熱搜榜。該話題熱度迅速攀升,短短几個小時後就顯示為「沸」的狀態,#林俊傑的吊水針頭被出售#事件在微博上超過4億次閱讀,超過5萬人前來評論。10月28日零點,醫院發布通報稱,事件起因系醫院工作人員追星,在林俊傑先生離開後拍攝相關視頻照片並發至朋友圈,被他人轉載利用,稱售賣林俊傑先生所用醫療用品。經核查,無醫療廢棄物流失,11名涉事工作人員已停職。目前,鎮江市衛健委也已介入此事。
筆者認為,「醫院工作人員追星」是個人的事情,到林俊傑睡過的床上滾床單也無可厚非,誰還沒有個「沾沾喜氣」的小心思,誰還沒有個穿古代官服照張相的朋友,誰還沒有個在名人坐過的椅子上坐一坐經歷……這一切都很正常,都是人之常情。就像網友「過路的熊」說的那樣,追不追星是個人的事情,沒啥好譴責的,至於輪流體驗下床單,的確有點孩子氣,但從小市民角度看無傷大雅,更何況這明顯是開玩笑的朋友圈……
然而,追星不能違法違規是最起碼的底線,而這件事恰恰涉及法律問題——在微信群聊中泄露林俊傑就醫信息、拍攝其使用過的醫療用品並發朋友圈的行為,涉嫌違反《侵權責任法》和《執業醫師法》中的規定: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對患者的隱私保密。對於違法行為無需評價,法律就是最好的準繩。而「叫賣注水包和針頭」如果事件屬實,明顯違反醫療垃圾處理程序,是非常嚴重的違規行為,受到相應的處罰是理所應當。
此外,追星還要考慮道德約束,對一般公民來說就是公序良俗,但是對一些特殊群體來講,還要遵守職業道德。在這個事件中,極個別醫務人員藉助職業之便從事「瘋狂」的追星行為,首先違反了職業道德,這正如同林俊傑經紀公司說的那樣,表示對極個別工作人員無視職業操守、泄露信息的行為深表遺憾,呼籲抵制侵犯藝人隱私、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
說涉事醫務工作人員違反職業道德絕對不是上綱上線,因為他們不是普通人,他們的追星藉助了職務行為,換句話說就是藉助職務行為的狹隘個人主義,這就好比警察和安保人員,雖然他們也是人,也有追星的自然,但追星要認親場合,分清主次,假如有人為了滿足個人的追星需求放棄職業道德於一邊,利用職務之便與明星近距離接觸,混亂的現場將會是一個什麼的後果?
我們都知道,追星一詞來源於30年前紅極一時的小虎隊,在30年的演變過程中有個標誌性的人物不得不說——楊麗娟,12年前因為近於瘋狂的追星行為,導致父親選擇投海自殺的方式勸誡,這一事件引發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位普通的蘭州女孩被熱諷為時代最「悲情追星女孩」。楊麗娟事件發生那年筆者正好在蘭州求學,每天關注當地媒體連篇累牘的報道,課堂上、校園裡經常會聽到各種關於這一事件的討論,也因此開始關注「追星族」生態圈——羨慕、迷戀、崇拜、瘋狂……這些關鍵詞放到此次事件的始作俑者——極個別醫院工作人員追星身上,依然存在,為什麼呢?個人覺得背後根源有些複雜,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是一門很複雜奧妙的社會課題。 王利民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華商報】創作,在今日頭條獨家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