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異之:保護南京基礎設施免遭破壞

2019-12-20     團結報黨派e家

覃異之(1907-1995),原名異知,廣西宜山人,1952年加入民革。1949年後,曾任水利部參事、參事室主任,國防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第九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民革第五屆中央常委,第八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副主席;民革北京市第七、八屆副主委,第九屆主委。第二、三、四、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

1948年12月底,蔣介石要求時任資源委員會委員長的孫越崎把所屬的南京的五個工廠,全部拆遷到台灣去。在孫越崎的百般拖延下,一直到1949年4月都沒有遷成。4月20日,南京局勢急劇動盪。4月22日,衛戍總部接到湯恩伯全線撤退的命令並立即召開秘密會議,會上,有人建議要二十八軍工兵營在撤退前破壞南京的發電廠、下關火車站、輪船碼頭及水廠。覃異之對此堅決反對,他勸說張耀明:「破壞這些設施,將會喪失民心,並給撤退工作增加難度。」於是張耀明支持了他的決定,採納了覃異之提出的成立一個負責維持南京過渡時期秩序的臨時組織的建議,並留下自己信任的可靠部隊四十五軍三十二師張榮儒團轄下的一個營組成糾察隊,由馬青苑負責指揮。當張耀明、覃異之、馬青苑正在衛戍總部商量具體事宜時,忽然一個電話打來找覃異之,電話中一個焦急的聲音急促地說:「覃司令,我是首都電廠廠長陸法僧,孫越崎讓我向你們求援。原來保護電廠的憲兵剛剛全部撤走了,現在我們擔心電廠被破壞。」覃異之安撫他說:「陸廠長,不要著急,我們已經組成了糾察隊,現在馬上過去,保護電廠。」於是火速派人趕到首都電廠護廠,並派出糾察隊前往車站、碼頭及水廠警戒,嚴防特務破壞,同時要求部分糾察隊隊員維護街頭秩序,保證南京城市和百姓的平安。覃異之此時的想法是,應該儘量減少戰爭的損失,將南京古城和平移交給解放軍。

離開南京後,覃異之經上海輾轉回到廣西,避開軍統特務的監視,於5月10日,搭乘陳納德飛虎隊運送物資的飛機,舉家撤往香港。6月,覃異之就在香港參加了由賀耀祖、諶小岑等國民黨軍政人員組織的策劃脫離蔣介石政權的「周三座談會」活動,並擔任第一組召集人,主持政治、軍事方面的聯絡和策反工作。8月13日,覃異之與黃紹竑、賀耀祖、龍雲、劉斐、李默庵、黃琪翔等國民黨軍政人員44人發表了題為《我們對於現階段中國革命的認識與主張》的政治聲明,嚴斥蔣介石背叛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投靠帝國主義,實行法西斯獨裁,表示擁護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和反對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並號召有愛國心的國民黨軍政人員立刻與舊政權決裂,堅決明顯地向人民靠攏,與中國共產黨徹底合作,為革命的三民主義之發展而繼續奮鬥,為建設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而共同努力。此次事件,時稱香港起義。

香港起義的聲明,當時在國民黨軍政界引起了強烈震動,許多軍政官員紛紛效法,宣布起義或脫離國民黨政權。9月16日,由覃異之起草,44人又在《香港時報》上聯名發表了《告國民黨海陸空軍全體將士書》,該文指出,國民黨軍連年進行的內戰,是反人民、反國家和慘無人道的戰爭,是為「蔣家王朝」的利益而戰,號召國民黨海陸空軍全體將士,效法程潛、陳明仁兩位將軍長沙起義之義舉,棄暗投明,率隊歸來或舉兵起義,實現局部和平。香港起義後,中共通過香港的地下組織與覃異之取得了聯繫,請覃異之協助中共做解放台灣的工作。那段時間,中共地下黨組織把得到的資料一般都會交給覃異之看,這種信任和誠意使覃異之深受感動。沒過多久,周恩來總理在北京接見中共在香港的負責人時說:「香港的消費水平高,覃異之一大家人在香港開銷太大,叫他的家眷先回來吧。」當組織上將周總理的話轉告覃異之時,他大受感動,浮想聯翩,周恩來是覃異之在黃埔軍校時的教官,18歲時就聆聽過他的教誨。因此,老師的話使覃異之如沐春風,倍感溫暖,更加激發了他的工作熱情和責任感。

很快,中共中央就安排覃異之的家眷乘坐英國貨輪,躲過特務眼線,經台灣海峽直抵天津,中央統戰部的同志等候在碼頭,將其一家人妥善安置。沒有了後顧之憂,覃異之在香港更加努力地工作。年底,覃異之應邀回到北京,受到中共中央的熱情歡迎,並參加了12月31日周總理在中南海舉行的歡迎海外歸來的愛國人士的宴會。會後,毛澤東主席、劉少奇主席和周恩來總理還和他們共商建國大計。會上,覃異之還碰到了剛剛被任命為水利部部長的傅作義將軍,傅作義對他說:「歡迎你到水利部工作,參事室有很多你的老朋友。」覃異之高興地說:「非常願意,但是希望先參加學習,洗洗腦子,再找你報到。」傅作義表示贊同。當時北京社會主義學院已經開辦,所以覃異之便給周總理寫信,希望能夠參加學習。很快,院長劉瀾濤和聯絡部部長李克農就約談了覃異之,說:「我們收到了周總理轉來的信,院領導碰了頭,認為你學習的願望很好,但是目前的工作重點是解放台灣,考慮到你對台灣比較熟悉,同學故舊也多,我們希望你先參加解放台灣的工作,所以準備派你再回香港工作。學習的事情以後一定會安排的。」覃異之表示服從組織決定。於是,1950年元旦過後,覃異之又南下香港,投入到解放台灣的工作中。

1956年,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成立,覃異之參加了第一期學習,由於前期參加過土改及勞動,所以在生產實踐中對社會主義理論有了感性的認識。在社會主義學院,他系統學習了《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國家與革命》《矛盾論》《實踐論》等論著,提高了自己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水平。

看到新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覃異之的生命也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從此以後,覃異之積極參政議政,為祖國統一辛勤工作了一生。87歲時,他賦詩一首,對自己的一生進行了總結:「八十七年路不平,身經百戰慶餘生。老逢盛世精神爽,飲水思源感黨恩。」(覃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8SNJG8BMH2_cNUg_Ab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