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高贊:增加被裁員機率的6件小事

2019-12-03     指尖上的代碼

這幾個月,斷斷續續跟幾位已經做到公司管理層的朋友聊裁員的話題,又刷了很多知乎的相關話題。

以前的文章也探討過,裁員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員工本人工作中出了錯。

有可能是大環境不好整個部門被端掉了,有可能公司的這塊業務已經被更先進的技術替代了,有可能是神仙打架(大領導之間鬥爭)小兵遭殃,這些跟個人當前的工作狀態幾乎沒有半毛錢關係。

也有可能是你的性格、能力不適合這個崗位。這種情況下,裁員不一定是壞事,痛苦讓人快速認識自己。陣痛過後,往往會有更好的機遇。

但是,在聊天過程中,我們還是聊出一些出鏡率很高的問題,真的屬於個人需要修正的缺點。要是有這幾個缺點,無論在國企,還是私企,無論在什麼崗位,恐怕都會不受待見。

我總結了6點。

1. 責任感淡漠

以前我們說一個人淡漠,常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其實這個要分情景,有時候,不關己的事情,自己不了解情況,瞎摻和幫倒忙,適當的「掛起」對大家都好。

可在職場中,有一類人,哪怕是他點對點負責的事,他仍舊能擺出一副「掛起」的態度,這就讓其他合作者有苦難言了。

在德國讀經濟學博士的好友之前就給我講過令她苦惱的一件事。

她們研究室要搞一個課題,時間緊任務重,於是每人分一部分分頭做,然後約定了大家匯總的時間點。在約定時間的前幾個小時,研究室一位碩士說自己能力不行,那部分完成不了了。拿來一看,幾乎沒做。

所有人的辛苦工作,眼看就要廢在這一環上,大家只好手忙腳亂一起給她擦屁股。對整個的成果表達也影響不小。

這根本不是能力問題,就是典型的責任感淡漠。但凡有一點點責任心,一點點大局意識,都不應該拖到最後給大家埋雷。真的發現自己能力不足,也應該儘早求助。

職場上這樣的事情來個一兩次,以後誰還敢與你合作?領導把事情交待給你,弄不清什麼時候就被你扔顆定時炸彈炸得血肉模糊。

2. 搶功甩鍋

看過一個搞笑視頻,領導問:「這文案文筆不錯啊,誰寫的?」A說:「老闆我寫的。」B在旁邊默默翻白眼(內心戲,我們呢??)。領導接著說:「內容有點空洞啊。」A忙說:「內容策劃是B做的。」B:???

視頻拍得讓人捧腹,可放在現實生活中,誰攤上這麼個同事,可就笑不出來了。

在職場,同事之間是要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的,是重複博弈,不是單次博弈能讓你占了便宜逃之夭夭。

如果你是基層員工,搶功甩鍋次數多了,便不再有人願意跟你合作;如果你是中層,搶功甩鍋會讓你很快成為孤家寡人。

3. 不斷提出問題,沒有解決方案

提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看到的問題是應該的。但是你總提卻沒有對應解決方案,有什麼用?

領導大多數時候沒有你想的那麼蠢。你看到的問題,他可能已經看到幾個月了,只是他也暫時拿不出更好的解決方案。你光跟他說他早就知道的問題,不是浪費大家時間?

這時候如果你能提出建設性意見,是你做了功課的,經過深度思考的,這就有意義了。不論對錯,起碼幫助領導看到了在你的視角上的看法和方案。

4. 無休止抱怨,負能量爆棚

我們身邊總有那麼幾個人,好像每天都籠罩在一層陰影里,張口就是抱怨,說話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所有人都不高興。

適當做無關痛癢的吐槽是有益的,能迅速拉近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比如吐槽昨晚共同喜歡的球隊輸球了,比如吐槽最近包郵區的天氣是滿30減15。

但假如是不分場合不分情景的抱怨,難免讓周圍人生厭。有人一天到晚抱怨客戶沒審美,請問抱怨完了你是就不用服務客戶不用解決問題了嗎?有人習慣性抱怨公司制度白痴,請問你為什麼不離職?

如果你真的有理有據,請直接和上司提合理化建議,而不是坐在工位無休止抱怨影響他人的工作環境。

其實上面的第3點,發展到一定階段,也就成了這4。不斷提問題提問題,看到的滿眼都是問題都是不滿,自己只圖說得爽什麼解決方案也拿不出來。

5. 背後說同事壞話

這點特別想強調一下。

直接背後說人壞話的,是傻。感覺大家現在混職場,都有了一個叫情商的東西,很少有人這麼傻。但是一些人是被成為「說別人壞話的人」。

關於同事能不能當朋友,講法很多,不一一探討。我自己一向是支持不能當朋友的一派。

朋友之間,會講很多知心話。而工作占據了我們每天大部分時間,知心話里不可避免地會聊到工作,可能有無心的吐槽,可能一時興起說要準備跳槽。你拿同事當朋友,界限就很難拿捏,這些知心話你說是不說?

跟利益不相關的人吐槽抱怨一兩句都正常。可是跟同事,難免人家不多想。你說過的話,第二天就傳到了領導耳朵里也不一定。

相反,和離職的同事,倒是很有可能成為好朋友。大家一起工作過,有共同語言,有情感基礎,有信息交換的需求。

工作之後,交朋友越來越難。和離職的同事保持聯絡,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你有可能會發現一座寶藏。

6. 玻璃心

我們這一代人,獨生子女多,大家在家都是小公舉小王子。

可職場合作,是建立在大家都是成年人的基礎上,共同去完成一個目標。所有人都在忙著衝鋒,沒有誰有義務呵護誰脆弱的情緒。玻璃心,抗挫力差,還是得自己治。

領導說兩句就淚奔,同事直接指出工作中的問題就覺得被排擠,甚至撂挑子不幹了。換位思考一下,誰願意和這樣的同事合作共事呢?

當然,職場煩心事一籮筐,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做好了,不代表周圍不會出現幾位甩鍋的、抱怨的、玻璃心的。講講我這幾年在職場心煩的時候,自我安慰的幾個小辦法。

1. 專注於自己的目標

煩的時候,想想自己是為什麼而來,自己想從這段工作經歷中獲得什麼。這才是我們出現在這裡的原因。

我們來工作的目的,一定不是為了搞壞心情、搞垮身體。如果一味被別人的錯誤困擾,豈不是對不起自己起早貪黑的辛苦?

2. 發自內心接受別人本來的樣子

我也曾與超級愛抱怨的同事共事過,從早到晚三句話不離抱怨還特別愛說話那種。搞得我心煩意亂,焦慮失眠,簡直到了想因此離職的地步。

我也負能量滿滿,每天回家就給率哥講同事的軼事:「你看,這麼簡單的任務,某某居然抱怨了一早晨。有這抱怨時間,事情早解決完了。」「這個客戶,別人跟都沒問題,怎麼到了某某那裡,又全是抱怨全是問題。」

率哥說得最多的一句是:「你不是已經知道某某是愛抱怨的人了嗎?既然這樣,某某這麼抱怨不是很正常。你為什麼還如此苦惱?」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一天,我終於聽進去了。

我幡然醒悟,我們大多時候因為別人的錯誤困擾,是我們潛意識裡不能接受那樣的對方,期待對方改變。這不接受、想改變帶來的痛苦,甚至大於別人的行為本身給我們帶來的困擾。

就像瑜伽做體式的時候,有時候身體會很痛很難過。老師總說,要感受你身體的疼痛難受,接納它,不抗拒,不恐懼。真正做到這樣的心態,其實會發現疼痛本身並沒有那麼難熬。

難熬的全是自己的不接納。

3. 正面表達

很多時候,我們的一些行為都是下意識的。也許困擾你的問題,你的同事並沒有意識到他做的有什麼問題。

所以,如果與你密切合作的同事有什麼你難以忍受的缺點,在合適的時機,掌握好措辭,當面跟他溝通。

但記住,溝通的時候,只描述事實,和你的感受。不要主觀評論,不要譴責。

工作幾乎占據了我們生命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舒服的節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5EVCG8BMH2_cNUgv8b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