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這種情形,正在進補階段的病人偶然得了傷風感冒,醫生在開了治療感冒的藥後還囑咐病人:在治療感冒的這一段時間內,先暫時停止進補,等感冒完全治癒再繼續服補藥。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中醫學認為,感冒的病邪是通過皮膚毛孔進入到人體來的「表邪」,在治療時用汗法可以使邪氣從毛孔隨汗液一起排出體內。
如果在外邪還在體內或者還未排盡的情況下就貿然採用補法,就堵塞了邪氣外排的道路,中醫學稱之為「閉門留寇」。
邪氣不能外排則常常積於體內,加重病情,出現高燒不退、頭痛加重、口渴欲飲,大便乾結等症狀。
因此感冒時服用補藥是一大禁忌。
但是有些體質原來就很差的病人,他們得了感冒一般表現似乎比較輕,幾乎很少發燒,但感冒次數多,比身體健康的人易於患病。這是因為他們身體太弱,「正不勝邪」造成的。
對於這類「虛人感冒」,是可以在驅邪的同時,配合一些補藥的,如氣虛體質的人要加益氣的黨參、白朮、黃芪等;陽虛體質的人要加助陽的附子、乾薑等;血虛體質的人要加補血的當歸、熟地、白芍等;陰虛體質的人要加養陰的麥冬、玉竹、沙參等。這種方法是汗法與補法的結合,叫做「祛邪」,調動人體正氣以驅邪外出。
臨床醫生大都見過有些病人,總是感冒,反反覆復,經久不愈。尤其是高齡老人和身體虛弱的人,他們除一般輕微的感冒症狀外,多有明顯的倦怠乏力、氣短,甚至懶於言談。這多半是氣虛感冒。對於這類病人除了在罹患感冒時予以益氣解表的治則治療外,平時就要經常給服一些益氣的藥,這樣加強了體質,還可以預防感冒的發生。
常用的處方有玉屏風散:就是取建起一道屏風抵擋外邪侵入的意思,常用的補氣藥有黃芪、黨參、白朮等。據中國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試驗,黃芪無論是對動物還是人群都有很好的感冒預防作用,在感冒流行季節,口服黃芪可使感冒發病率平均降低41. 2~67. 7%。即使患了感冒,它的病程也可以縮短。黨參、白朮、黃芪都有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現代醫學也肯定補氣藥物對預防感冒的作用。而中醫治則把它稱為「益氣固表」。
Merry Christmas
補藥和補法在感冒過程中既為禁忌,在一定情況下又變為必須。讀者切不可馬虎從事,以免貽害身體。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零售價:RMB16元
郵發代號:82-654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雜誌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摘錄。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編輯:桔梗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