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死,就要撐下去。」

2019-10-11     台州檢察

「心臟有一種被撞擊的感覺……」這是廣東深圳的律師李榮花第一次聽到「1+1」中國法律援助志願者行動時的感受。

「1+1」行動由司法部和共青團中央共同發起,就是1名執業律師加1名大學生或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結成對子,到中西部欠發達地區開展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志願服務。

正是這一下怦然心動,將李榮花從深圳帶到了4000米海拔的西藏。

報名後,她被分配到了日喀則地區,綿延清澈的年楚河穿城而過,按照她的理想設計,應是一邊在當地工作,一邊欣賞當地風土人情,充實內心,滌盪心靈。

但她還來不及欣賞美景,就遇到擺在眼前的第一道難題。

一次法庭審理過程中,李榮花半邊身體突然腫了起來。她詢問法官和法警才知道,這是典型的因缺氧而產生的高原反應。

之後她遇到過數次大大小小的高原反應,經常半身、全身浮腫,甚至是肺部感染。慢慢適應後,她開玩笑地說:「只要不死,就要撐下去。回到深圳,又是一條好漢。」

身體上的不適憑意志克服,令人「無從下手」的客觀工作條件才是擺在志願者面前的最大難題。

什麼是法律援助?簡單點說,就是讓打不起官司的窮人,打得起官司,為弱勢群體主張合法的權益。

但在我國中西部欠發達的地區,法律服務資源曾經就和空氣一樣稀缺。

李榮花所在的日喀則市,一共有6名法律援助律師,服務18個區縣,18萬平方公里,在崎嶇的山路上驅車1000多公里去開一個庭,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語言不通也是個大問題。在藏民家中,李榮花要一遍又一遍耐心地解釋法律法規,經常一趟下來,就累得滿頭大汗。

不是在辦案,就在去辦案的路上,這是李榮花和無數法律援助志願者們的日常。

「很苦,但更滿足。在這裡,我感受到了一個律師的真正價值。」 儘管志願者之路充滿磨難與艱辛,但李榮花卻說,能看到當地老百姓臉上的笑容,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

像李榮花一樣的法律援助志願者們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地來到偏遠貧困地區,讓法律跨越大山大河的阻礙,走進千家萬戶。

9年的時間,「1+1」行動共向中西部390多個欠發達縣區派出志願者1100多人次;免費辦理法律援助案件6萬多件,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上萬起,幫助困難群眾挽回經濟損失39.8億元。



9年前,我國還有400多個縣沒有律師或律師資源嚴重缺乏;在新疆、西藏、青海等地,「零律師」縣(區)大量存在。

如今,青海省消除了無律師縣,西藏實現了法律援助工作全覆蓋。

自1994年司法部推行法律援助工作以來,我國法律援助工作已經走過了四分之一個世紀。

公共法律服務熱線、網絡、實體三大平台已全面建成,其中,共建成縣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2900多個,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近4萬個,共為65萬個村(居)配備法律顧問。

而作為公共法律服務基本支撐的法律援助工作,成效同樣顯著,近5年,全國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663萬餘件,受援人720萬餘人次,提供法律諮詢3900萬餘人次。

2019年6月23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對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向均等化、多元化、專業化方向發展作出了明確部署。

「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用一顆平常心來從事這項偉大的事業……」

「如果讓我再選擇一次,我還來!」

……

打造人人共享的公共法律服務,打通人民群眾共享公共法律服務成果的「最後一公里」,我們一直在路上。

來源:司法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3H5vG0BMH2_cNUgfIM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