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臨終前,「迴光返照」是捨不得親人嗎?忍痛和大家一起學習

2019-06-23   老胡說健康

「迴光返照」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是只有經歷了親人的生死離別可能才真正體會,因此很多人不相信,甚至認為是迷信,它反應的是人在即將臨終前,往往表現出與平日不一樣的狀態,突然整個人變得有精神了,甚至開始對食物有了新的渴望,也總是有無限的話語要講,就像突然病癒或者病情好轉一樣,讓家人突然感覺到不會輕易的離開,但可能不過多久,這種生死別仍然需要上演,這在民間被稱為「迴光返照」。

迴光返照是怎麼一回事?是迷信?還是真的捨不得親人?有沒有什麼科學分析?

人臨終前,「迴光返照」是捨不得親人嗎?忍痛和大家一起學習

小編的奶奶快去世30年了,奶奶生了7個孩子,最小的叔叔還沒有結婚,她就患上了肺癌,當年僅僅52歲,辛苦了半輩子,日子剛剛好過起來,她卻得了這種不治之症,從發現患癌到離世也就短短9個月的時間,臨終前兩天,奶奶突然想吃酸菜,媽媽趕快燉了一碗,奶奶就著饅頭吃了一小碗,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我們都以為奶奶病情好轉了,奶奶還把三叔和三嬸叫到身邊,不斷的囑咐著兩個人以後不要吵架,把最小的六叔叫到身邊,不斷握著他的手,告訴他勤快點,別惹爺爺生氣,遠在南方的姑姑在得知奶奶病危後,乘飛機到家後兩個小時,奶奶看著姑姑,眼角流下了一行淚,隨即咽下了最後一口氣,這是奶奶唯一的女兒,沒想到隨下鄉姑父返城,從東北去了大南方,幾年才能看到一次,奶奶看到姑姑後,就再也沒有醒來......永遠的離開了!爸爸和叔叔他們都在說奶奶是在等著姑姑,看她最後一眼才肯離開的,想想當時的情景,奶奶腫脹的臉,真的尤其心酸!

我想很多生命垂危的人也和奶奶臨終前一樣,出現了「迴光返照」的現象,從科學的角度講該如何解釋呢?

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即將離開之際,真的會有太多的不舍,企盼和家人多呆一秒,把該說的話說完,把想見的人看到,竭盡所能,堅持到最後一口氣,這表面上是即將逝去的人對親人的不舍,但是從科學上的解釋和從情感上的解釋會有所不同。

生命在臨終前,身體的好多器官已經衰竭,維持生命體的血液和氧氣也在逐漸減少,但是生命體有對生命本能的保護,就像人不吃早飯,也能保證上午的工作,是因為身體調動了糖原細胞發揮能量供細胞所需,因此人的器官衰竭之時,大腦的神經系統和體內的激素會為了改變生命體的現狀而異常的增加,以為人體增加能量,刺激大腦恢復意識,包括腎上腺素和三磷酸腺苷都會被調動起來,以維持生命的存續,就表現出暫時的活力,表現為食慾變好,人也精神等等,就是大家描述的「迴光返照」,但是這種平衡不是無限的,暫時的能量供給仍然無法抵抗各器官衰竭的反向拉力,於是,這種暫時的好轉往往時間不長,可能幾十個小時,或幾個小時之內,這種現象往往表現在臥床不起的病人身上。

但提醒大家的是,如何區分「迴光返照」和真正的病情好轉?真正的病情好轉是病人的狀態和常人很像,摸摸手的溫度就知道了,如果精神較好,有強烈的語言表達欲,但是手腳漸漸失去了溫度,甚至意識不夠清晰,說些反常的話語,往往就是臨終前的徵兆了,這個時候家人一定好好陪伴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不要把這種現象當成病情好轉了。逝者已去,生者堅強,請節哀保重!

寫此文並無他意,也許無形中觸動了您的內心,惹起了您曾經與至親的生死別,著實心痛,深表理解,但小編只是想提醒在世的每個人,生命太寶貴,請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就要充實的去過,不要畏懼死亡,沒有死亡,也不會體現生命的美麗,所以珍惜當下,珍惜與我們相遇的每一位親朋好友,你說呢?

圖片與文字無關,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