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渣」寶寶和「睡神」寶寶,寶爸寶媽們更愛哪一種呢?
「睡神」寶寶不用抱,不用哄,吃飽喝足後自己躺下就睡,中間不醒,兩三個月後就可以一覺到天亮,中午還可以睡兩個小時左右的午覺。
「睡渣」寶寶就很讓人頭疼了,吃飽喝足,尿布也換了,可是睡半個小時後就會醒來,並且醒來後輕則哼哼唧唧,扭來扭去,重則就沒有限度啦,哇哇大哭,誰抱都不行。
本以為這樣的情況長大之後會好點,誰曾,隨著長大反而愈演愈烈,六個月以後哭聲有時候甚至收不住。
我相信所有做父母的,面對開頭的問題,可能都會不假思索地選擇「睡神」寶寶,但真正要去幫你換一個孩子的時候,可能不管是「睡神」還是「睡渣」,仍然只愛自己的那一個。
但是當「睡渣」寶寶的媽媽遇到「睡神」寶寶的媽媽時,那羨慕勁,真的,只有被「睡渣」寶寶折磨過的老母親才知道,那些個日日夜夜,不睡覺的日日夜夜啊。
別問我為什麼知道得這麼清楚,因為「睡神」和「睡渣」我們家都有,兩種類型的寶寶我都帶過,所以感受頗豐。
哥哥福林就是屬於「睡神」系列的,這個總結我是在果妹出生後才總結出來的。
福林出生後月子裡就特別能睡,除了喝奶時間,其它時間都在睡覺,有的時候就連尿布濕了都不會醒,全靠老母親用手感覺尿了沒有。(福林半歲以內都用的尿布,沒有用過尿不濕。)睡覺睡得很死,把尿布換了都不會醒。
到三個月以後就開始睡整夜覺了,凌晨三四點會喝一次奶。六個月以後夜奶也不喝,一覺到天亮。
那個時候第一次當媽,還覺得帶娃根本沒有別人說得那麼難,以為全天下的寶寶都是一樣的乖巧,偶爾聽到朋友同學抱怨孩子難帶,再看著孩子睡覺無所事事的自己,覺得真是幸運。
而果妹兒的出現,徹底顛覆了我的認知,她在月子裡還好,喝完奶就睡覺,月子還沒有過完就開始晚上不睡覺了。晚上不睡的話,白天睡會兒也行啊,可她白天也是斷斷續續的,連續睡不到兩個小時,覺特別少,感覺精力特別充沛。
一到傍晚時分就開始哭鬧,想著是二月鬧,肚子脹氣,用飛機抱後會緩解不少。覺得孩子可能是二月鬧,仨月大的時候應該就會好的,結果三月盼四月,四月盼半歲……
半歲以前都不好好睡覺,晚上兩個小時醒一次都算是睡得好的,有時候才躺下十幾分鐘就醒了。
我的「睡渣」改變計劃,堅持了六天晚上,到第十天時就可以睡整覺了。完全解放了雙手,再不用抱著背著睡覺了,吃飽洗漱後自己躺下十幾分鐘,翻來覆去就睡著了。
我把我的「睡渣」改造計劃分享給大家。
首先,找到孩子哭的原因
半歲以內的孩子哭鬧無非三點,餓了,排泄了,身體不舒服了。
找到原因後對症下藥。餓了一次喂飽,奶粉寶寶的話根據奶粉喂養說明,多長時間一次,一次多少毫升。喂養說明在奶粉罐上就會有註明,每種奶粉大同小異,一次喂飽,避免孩子總是因為吃不飽而哭。
尿了或者拉臭臭了及時幫助孩子更換,一般剛出生的小嬰兒一天會拉3-5次,一次不多剛好一片尿不濕需要更換,而且都是稀稀的黃色便便。屁屁濕的孩子肯定不舒服,所以會哭鬧,我們要學會分辨孩子的哭聲。
身體不舒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感冒了,衣服太緊,太冷或者太熱………好多原因,如果孩子在吃飽喝足,尿布清爽,大人安撫後還是哭鬧不止,並且聲音異常刺耳,打挺等,就要判斷孩子是不是生病了導致的哭鬧。
當以上原因都不存在,孩子就是因為鬧覺哭時,我們可以藉助安撫奶嘴,等孩子睡著後再悄悄取出。
其次,家人統一戰線
先要和家人溝通商量好,統一戰線,統一什麼戰線呢?
那就是孩子吃飽後,三個小時之內哭的話,不要喂奶,防止孩子養成含著乳頭睡覺的壞習慣。
一旦養成了這個習慣,孩子夜間醒了雖然不餓,但是也要到處找乳頭,必須嘬上一口才睡覺,如果沒有乳頭安撫,就會哭鬧。
母乳喂養的寶寶,如果決定夜間要戒掉夜奶,我給出一點建議。
寶媽睡覺前最好穿一個之前沒穿過的內衣,墊上防溢乳墊,這是為了避免寶寶夜醒後聞到母乳的味道從而沒到時間就要喝奶,寶媽看著時間,慢慢地讓孩子夜醒後再自行接覺。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是寶媽可以睡個好覺。
當然,如果孩子已經習慣了抱睡,那麼就需要慢慢過渡,其實,孩子總共在自己懷裡的時間於一輩子來說太短了,有的時候就在想,「睡渣」不睡覺就不睡覺唄,大家一起嗨起來,誰年輕時還沒有熬過夜啊!佛系帶娃,佛系帶娃,一輩子那麼短,不睡覺怕啥呢,只要孩子身體好,健康,其它都是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