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品加工廠老闆、年入百萬、有車有房、顏值出眾……這是一個23歲農村女孩奮鬥過後鮮明的便簽。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她卻一頭鑽進又髒又亂的廢品堆,創業之初她一個人粉碎廢品,不得不戴防毒面具避免碎末兒進入口鼻,又苦又累卻不被理解。
大一期間,她白手起家創業,更是橫跨600公里異地辦廠。兩年後,當同學們踏入社會找工作時,她已經是有車有房年入百萬的老闆。熟知她的人,都紛紛稱她為榜樣,是農村女變「金鳳凰」的真實再現。
楊斯越出生於山東煙台農村,父母都是以養殖為生的農民,雖然家庭條件不富裕,但在父母的百般寵愛下,楊斯越一直都生活的無憂無慮。
2015年父親突患重症病危,雖然人被救了回來,但卻花光家裡幾十萬元積蓄,從此一貧如洗。雖然這件事極大的影響了正在專心衝刺高考的楊斯越,但她最終還是考上了山東一所理想的大學。
家庭變故重塑了楊斯越的性格,仿佛就在一夜之間,她從一個愛撒嬌的小姑娘變成獨立堅強的女漢子,知道自己長大了,應該賺錢替父母分擔些壓力。
上大學後,為了不給家裡增添負擔,楊斯越開始創業賺錢。大一年級,她做電商線上賣衣服,憑藉著過人的交際能力和聰明的頭腦,人脈圈越來越廣,銷售範圍也逐步擴大,後來統一給多家高檔服裝店代理。僅僅一年,楊斯越賺了15萬。2016年6月,聽說塑料廢品加工利潤很高,深思熟慮之下,楊斯越開始想辦法投資廢品產業。
首先,她挑選了安徽合肥作為創業基地,「合肥家電廠很多,每天都有大量塑料廢品產出,把這些塑料廢品加工後循環利用,利潤相當可觀。」看準商機,楊斯越果斷停掉了已經基本成熟的電商事業,投資了全部的15萬元一心一意開塑料廢品加工廠。
租下廠房、置辦機器、進回一批工業塑料廢品後,15萬啟動資金就已經所剩無幾,為了節省成本,每天自己多做多干,回收、分揀、破碎、裝車運輸……
「破碎廢品」是很「熬」人的一個環節,尤其在炎熱的夏天,從早到晚把一摞摞塑料廢品放入破碎機里,不僅長期忍受著噪音的折磨,還要防止廢品碎末兒飛入口鼻,不得不時時刻刻戴著防毒面具;有時候防護眼鏡滑落下來,飛濺的塑的塑料碎末會崩到眼睛裡…
父母看女兒這麼受罪,多次打電話勸她放棄,同學朋友也無法理解,楊斯越說:「大家覺得我長得好看,應該在大學裡享受甜蜜愛情,不應該這麼折騰自己。」然而,事實證明她的選擇是對的,去年年底,楊斯越的廢品加工廠年收入100多萬。有了一定的資本積累,楊斯越把廠房擴大到1000平方米、新添了破碎機、一輛叉車、一輛貨車,又增添了僱傭了工人。
經過不懈地努力,楊斯越的加工廠的銷售範圍已經遍布全國20多個省市,貨源地也不僅限於合肥,每天都有江、浙、湖北、山東等地的塑料廢品源源不斷的運來。事業穩定之後,她給自己添置了房子和車子。
95後大學生、美女、白手起家、剛畢業就年入百萬當老闆,各種光環與標籤集於一身的楊斯越雖然已經取得一定成就,但她並不滿足,她規劃再過幾年繼續投資塑料深加工項目,把塑料廢品加工行業全部「吃透」。
儘管成績斐然,親朋們總覺得一個女孩每日在廢品之間摸爬滾打,不是個光彩的事業。楊斯越卻不以為然,單身的她對於另一半的期許,首要就是不能歧視這個職業。
老話雖說「三八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一個女孩在廢塑料行業做得如此成功,讓我們這些紮根了數十年的漢子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