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抗疫:下屬的工作被肯定,青瓦台卻繼續挨批評

2020-03-11   南方周末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阿達,廣州人,定居韓國仁川10年,現在一家福利機構擔任中文翻譯

韓國女生以愛美著稱,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也都紛紛戴起了口罩。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2019年年底,看到中國媒體報道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的簡訊,輕描淡寫,當時雖然想起當年的SARS,但還是覺得疫情離自己很遠。本來計劃2月底全家回國,不過1月中旬看到武漢公布有新增病例,就及時取消了計劃。

疫情發布迅速透明,感到安心

其實早在1月20日號韓國出現首例輸入性確診病例(35歲武漢遊客,經仁川機場入境)之前,韓國媒體就有持續報道COVID-19的進展了,都是以中國官方發布為基準。到更多確診病例出現後,我就每天通過「韓國放送公社KBS」的手機應用獲取相關資訊。我最欣賞的是,KBS晚間9點新聞幾乎每天都會請一位醫學專家接受面對面訪談,問的都是民眾比較關心的問題,例如疫情現狀、走向、個人可以採取的預防措施等,專家的回答也比較實事求是,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我的焦慮。

此外,韓國疾病管理本部每天舉行兩次發布會,公布確診的數字和危重情況、死亡情況,也會回答記者提問。韓國的地方長官(區長、市長、道長官等)都是民選的,各地方自治體有一定的自治權。轄區內出現確診者後,各地方自治體除了上報國家,也有權自己開發布會公布確診信息。區級單位甚至公布信息更快,一經確診,就會發送警報信息到市民手機上。關於確診者的詳情則稍後在市區的官網上公布,包括確診者的年齡性別、感染途徑和出現症狀前一周起的動線。因為政府公布疫情迅速又透明,所以即使看到確診數字在增長,還是感到安心。

我的家在仁川,外國人口比較多,仁川機場也是韓國主要的國際機場之一。但截止3月6日,仁川僅確診9人(其中2人是新天地教徒),和運氣有關,也得益於韓國政府一開始就嚴防死守。2月6日下午公布了韓國第19號確診者動線,他於2月1日下午到過仁川松島現代OUTLET。次日上午,整個仁川的幼兒園和幼稚園老師都通過簡訊和電話逐一詢問家長有沒有在1日當天及以後去過這家OUTLET。雖然我們當天沒帶孩子去,但區政府還是通過幼兒園要求我們孩子在家隔離一周。松島幼兒園更乾脆,直接關閉兩周。

超市的橫幅上說,疫情期間,會採取包括一天三次消毒購物車、所有員工戴口罩、有人員隨時消毒等措施。 (阿達/圖)

因此,在這樣的氛圍下,加上關於前二十多例確診病例的流行學調查都比較明晰,我和我的韓國同事們都不太擔心,辦公室也沒有人戴口罩。韓國網購業非常發達,除了口罩,也沒聽說過有什麼短缺的。一月開始口罩價格一直在漲。我們在網上搶了幾個兒童口罩後,也懶得買高價的,之前為了防霧霾而囤的口罩還剩下一些,省著用。其實專家也說了,一百個人如果只有一個口罩,怎麼用這個口罩才是最有效率,那當然是讓出現症狀的人戴上。哪個國家也無法達到所有民眾一天換一個口罩的產能,而且比口罩更有效的預防手段是勤洗手、開窗通風。我們打算只有萬不得已要去人多的地方或醫院的時候才戴口罩。

隔離而伴隨的焦慮和孤立感

發現新天地教會集體感染事件後,文在寅總統宣告韓國進入最高級別的緊急狀態。各地方自治體也根據相應守則自上往下動員。我在直屬區政府管理的福利機構工作,2月23日是星期天,組長立刻在群聊里給我們轉發了仁川市下發的公文,要求從第二天開始無限期關閉設施,但所有工作人員正常上班。各區圖書館也陸續通過簡訊通知市民要休館。幼兒園、幼稚園和小學陸續關閉及延期開學,但雙職工可申請免費的緊急保育和照看服務。

人是從眾的生物,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後,當夜我和我先生都有點擔憂,開始商量買點什麼在家囤一下。想來想去,網購了一袋20公斤的大米、6大瓶純凈水和幾個吞拿魚罐頭。從2月24日到現在快兩周了,仁川市面平靜,大家如常上下班,該去市場、超市採購的照去,街頭隨處可見的咖啡連鎖店也還有客人。畢竟這裡不是疫情嚴重的大邱,沒人會在超市或市場門口逮住誰都要測個體溫。不過街上戴口罩的人倒是多了許多,在外吃飯聚餐的人大幅減少,餐飲業確實很難熬。

韓國人喜歡喝咖啡,咖啡館到處都是,往日人頭涌涌的咖啡館在疫情期間門可羅雀。 (阿達/圖)

因為家裡有老有少,一連一個月的周末我們都宅家裡。雖然各項大型活動都取消或延期,雖然政府不斷呼籲民眾在這兩三周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和聚會(包括宗教性群聚)、且人與人之間應保持一定距離,但都不是強制的,因為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所以上周日雖然兩大首爾基督教會都宣布連續兩周暫停彌撒和禮拜,仍然有不少教會強行進行主日禮拜。我婆婆是新教徒,上周還有聚會,不過不提供午飯也取消了下午禮拜,小孩和學生都不參加。

在疫情剛發生時,有些韓國人在醫院聽到我們說中文會迅速避開,儘管我們最近都沒有離開過韓國。但將心比心,畢竟保護自己是最重要的,誰的臉上也沒有寫著是否被病毒感染。發生大邱新天地信徒超級傳染事件後,新天地信徒、大邱人(包括近期到訪過大邱的人)又一同成為新一輪的歧視對象。最人心惶惶的時候,甚至見到新同事來報道,我腦海中第一反應竟然是懷疑對方會不會是新天地信徒。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以及因主動或被動的隔離而伴隨的焦慮和孤立感,也是亟需重視的課題。

關於新天地教會,我和身邊同事一樣,剛開始也感到非常憤怒。被傳染了不是信徒的錯,但是染病後不報告政府還繼續躲藏隱瞞,導致被感染人數像滾雪球那樣越滾越大,那簡直和犯罪無異。據說新天地教信徒一旦生病,就會被認為是有罪的,不能上天堂,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在已經身體不適的情況下還隱瞞病況前往集會。

直到3月4號,我看到一個新聞採訪,負責運送確診者的119消防隊員說:「他們(確診者)坐上救護車的時候,好像自己是罪人似的把頭縮得低低的。其實他們不是什麼罪人。這個讓我覺得比較難過。」其實,新天地的信徒也何嘗不是受害者。因為疫情而被曝光身份後,在職場被歧視、在網上被罵的應該不在少數。要追究責任的,應該是他們新天地內部下令信徒封口的高層。

治療一視同仁,韓國負債率陡升

經過MERS(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的教訓,韓國政府的反應還是相當迅速的。疾病管理本部一天兩次發布會,公布最新統計的確診者數目和重症、死亡者數目(後來改成一天一更),以及政府的最新對策和措施,例如:國家預支付大邱地區的醫療費用;緊急投放四萬多套防護服及包括負壓救護車在內的醫療物資到疫區;所有一線醫療人員包括被派遣的服役中公益醫生都可以獲得危險津貼,醫務人員以14天為期輪班,如果是私家診所的醫生和護士自願來幫忙,可分別獲得最高55萬和30萬韓幣(約合人民幣3207元、1749元)一天的津貼。

檢測方面,韓國自己開發的實時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方法,六個小時就能出結果,費用為16萬韓幣(約合1000人民幣)一次,有醫生處方即可免費檢測。最近首爾等地為了防止交叉感染,還動用公用停車場,接受檢測的人員駕車前往,在自己車上完成樣本採集,需時不過10分鐘。

治療當然也是免費的。為了防止疫情擴散,非法滯留韓國的人也可以獲得免費治療,保健部甚至承諾不會將非法滯留人士的資料提交給法務部。被集體感染的清道大南醫院精神科患者和20名重症殘疾人也不惜用救護車一一轉送到首爾的大醫院和其他國立醫院繼續救治。即使是捅了大簍子的新天地信徒,他們也有權利獲得一視同仁的治療。大家一致認為如果不能保證這一點,這個社會的基石就會被動搖。

被隔離的人可以申請生活補貼,做測試、治療、籌集醫療物資要花錢,不斷的消毒也要花錢,勸告補習學院暫時關門也要承諾給予補償,保就業、振興不景氣的國內經濟也註定要大灑金錢。今年的政府預算肯定不夠用,只能趕快做個《追加更正預算》案,讓國會馬上通過。韓國史上最大的追加預算案金額高達11.7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82.24億元),直接讓韓國的國家負債率從39.8%上升至41.2%。

仁川所有學校都掛了這個橫幅,宣傳戴口罩、勤洗手、出現發熱等疑似症狀時撥打1339或家附近保健所電話,圖中是一家女子職業高中校門。 (阿達/圖)

不過,政府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根據首爾大學保健大學院在3月4日發表的輿論調查結果,有超過8成的受訪者在2月第4周給疾病管理本部投了信任票,比2月第1周的74.8%比例還要高,但對青瓦台的信任率則從2月第1周的57.6%下降到2月第四周的49.5%。

每天看新聞,確診人數都是以數百為單位往上漲,不知道這種提心弔膽的生活要到何時才能到盡頭。除了新天地教會,不少人抱怨,文在寅政府應該像新加坡政府那樣儘早限制疫情輸入。不過,相識超過十年的小診所醫生,那天一看到我就說:「我們和中國這麼緊密,哪能斷絕交流,怎麼可以一點禮儀都不講……究竟是疏忽了哪個環節而導致今天這種狀況,恐怕要過後才能客觀評價。」

4月15日是韓國第21屆國會選舉日,所以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和以自由韓國黨為首的在野黨也相當緊張。「朝中東」(《朝鮮日報》《中央日報》《東亞日報》)是保守派的媒體大本營,比以往更用力地批評政府,但實質性的建議談不上,反而是為了批評而批評。保守派媒體關於疫情的報道有許多讓人詬病的地方。有醫生批評,媒體為了吸引眼球用許多推測的口吻報道新天地教會,反而令新天地教徒躲起來不利防疫,需要公眾關心的如大南醫院精神科確診患者的報道卻寥寥無幾。

咖啡店門口的宣傳告示,提醒顧客使用消毒洗手液。 (阿達/圖)

不宜將複雜問題簡單化

面對疫情,世界各國出台了一些不同的防疫措施。我個人覺得,各國體制、國情和面對的困難都不同,不宜將複雜問題簡單化為「抄作業」。到3月6日為止,韓國政府將大邱、清島和京山指定為傳染病特別管理區域,指定的目的不是要封鎖疫區,而是由國家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援助。大邱人口差不多250萬,雖然比武漢少得多,但要封鎖的話,不論是人力控制還是資源配給其實都是相當困難的,而且代價也是相當巨大。

針對口罩荒的難題,韓國政府其實一直在想辦法。總理丁世均在接受電視採訪時就國民買不到口罩等諸多不便表達了歉疚。政府決定,從3月6日起進行分日制限購口罩,一人一周兩個。青瓦台政策室室長表示:儘管韓國現在的口罩生產量已經比上一個月增加一倍,但還是產能不足,會優先提供給醫療人員、大邱慶北地區和弱勢群體。為此,希望大家能你謙我讓,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把口罩留給像公交車司機等更需要的人士。

疫情的走向不好說,但我覺得誰也不會容忍為了病毒無限期地關在家裡。沒辦法強制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只能做好自己,不給社會添亂。防疫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希望無論中國還是韓國,經過此役,大家都能做到注意個人衛生,多用常識去判斷各種信息,聽醫生的建議,不掉以輕心也不要過分焦慮,待疫情過去家裡常備一箱口罩。

朝鮮半島的玉蘭正含苞待放。 (阿達/圖)

是的,仁川暫時失去了往昔的熱鬧,玉蘭樹上早已花苞累累。廣州雖是花城卻沒有玉蘭,來到韓國我就愛上了它,花開開一樹,花瓣很大,花香濃郁,看到玉蘭花開就知道春天來了,櫻花也快開了。日落月升,我們總是要繼續生活。願逝者安息,生者堅強。

訂閱南方周末會員,支持原創優質內容。成為南周會員,尊享七大權益,在一起,讀懂中國。

講述:阿達 整理:駱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