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寶信電商學院
網紅店鋪千千萬,活得長的不到一半!肯德基大家都知道,也一定都吃過,你要說口味其實也比較一般,但是你要是說品牌影響力,那真的算得上是「大網紅」,幾乎男女老少沒有不知道的,說白了,也就是麵包、可樂、炸雞,來來回回各種套餐,沒有什麼大的變化與特色。
而我們中國是一個有5千年飲食文化古國,不說包子的種類,光就是饅頭的種類與做法就可以輕鬆「吊打」肯德基。現實中,就有一家這樣的公司,將饅頭做上市。
一、中國版「肯德基」——巴比饅頭上市
誰能相信?賣包子饅頭的「夫妻店」都要在A股上市了,比網紅店鋪更恐怖的存在。
巴比饅頭,聽這名字感覺的確有點不洋不土,但就是這樣的一個早餐店,短短16年,在全國範圍內就擁有2656家門店,其中15家直營店,2641家加盟店,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饅頭連鎖品牌。
根據所屬公司中飲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招股書來看,公司年營收在2018年就達到了9.9億元,凈利潤也高達1.4億,一旦成功上市,或將成為「饅頭第一股」。
這樣的成績,可把許多老字號品牌氣壞了。
像我們所熟知的天津「狗不理」包子,幾年前在新三板上市,2018年的營收也才剛剛破億。
沒有大佬背景,更沒有歷史淵源,資本家融資更無從談起,巴比饅頭是怎樣力克群雄的呢?
二、巴比饅頭成功之道
巴比饅頭的創始人劉會平,來自素有「包子之鄉」的安徽懷寧縣江鎮。
1. 包子口味因地制宜
事實上,創業初始的劉會平,開店15天就面臨倒閉了!
問題的根源就在包子餡上,並不是不好吃,只是忽略了當地人的口味,上海人喜歡清淡且口味偏甜的包子。
於是,為了徹底弄懂上海人的飲食習慣與口味,劉會平幾乎跑遍了所有大街小巷,品嘗不下千種當地特色小吃,還順便將上海人的流量早餐攤點徹底摸了一遍,基本算是完成了初始的「市場調研」。
終於在經過上百次的實驗之後,劉會平終於做出了符合上海本地人口味的包子。
2. 選址策略改進
店鋪倒閉後的劉會平想了很多,口味不存在問題,為什麼還是賣不動包子呢?最終還是找出了原因,選址。
於是在姐姐的幫助下,劉會平又開始了新的創業之路。這一次,劉會平汲取經驗,放棄菜市場邊上的選址,而花大資本選擇上班族聚集的繁華地段,不僅人流量大,而且早餐對於上班一族既有市場,也有需求。
2001年,「劉師傅大包」正式開張,所有的質疑都通通打臉,很多上海人不惜做好幾站公交車跨區去買他的包子,隊伍從早排到晚,一天能賣四五千個包子和饅頭。
3. 原材料選擇與處理深得人心
為了追求麵粉的品質,劉會平專門找生產麵粉的大廠去定製,中鹽的食鹽;海天的草菇老抽;三花植脂淡奶...全部都是叫得上牌子的優品,就連豬肉都要使用號稱「上海第一肉」的愛森肉,雖然貴,但是深受上海人喜愛和信任。
對於餡料的處理更是十分嚴格,青菜餡的包子,青菜從挑選菜葉到做成餡料,要經過分解、浸泡、一次清洗、二次清洗、殺菌、過冷、切粒等七道工序。
且工廠採用封閉無塵環境。
三、巴比饅頭上市之路的思考
現在很多資本家,抓住新媒體時代流量高爆發特點,利用「網紅」原理,瘋狂進行資本輸出與包裝。於是,在我們眼前的網紅店鋪就這樣出現了。
排隊,生意火爆,打卡,名字有特點等,這些標籤橫空出世,而除了在自身領域的品牌宣傳性上有所區別,巴比饅頭也同樣具有類似的標籤。但是與傳統網紅店鋪有所區別的是:產品品質才是王道!
不具備競爭力的產品,靠奇葩賣點和營銷上的噱頭可以實現迅速走紅、快速開店,但是往往生命力不強,隨流量而來的店鋪,終將也會在流量中沒落。
前一陣子掀起了奶茶熱,各種網紅茶飲相繼火了起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答案茶」。大火之時,店鋪排隊可以排好幾個小時,就為了一探那似有若無的答案,再看今朝,場景似乎有一點淒涼。
作為營銷手段,這是一個成功的案例,但是作為商品的核心賣點,遠遠不及。只能感嘆:又是一個被網際網路「蒙蔽雙眼」的商家。網絡時代是一個快速流量的時代,新鮮是營銷手段,品質才是運營資本。
四、總結:
靠資本強撐的時代,終將會走下神壇。巴比饅頭一步步走到現在可以說非常的不容易,但是會獲得現在的成就一點都不奇怪,它是真正做到了以產品創造為核心,以用戶需求為策略,穩紮穩打,快步向前。
現在的時代,人們很期待有新的東西出來,所有的風口導向也是衝著流量新方向而去,這給了很多不成熟的企業一些錯誤的引導,他們認為抓住流量的焦點,就是成功的秘訣,殊不知,看熱鬧的永遠比實際消費的要多的多,有流量和有轉化是兩個概念,高爆發和持續輸出也是兩回事,營銷的根源不是引發多少人關注,而是穩步輸出,解決市場實際需求。
包子、饅頭店多了去了,愛吃的就那麼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