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爭迫使袁世凱取消帝制

2019-12-10     團結報黨派e家

護國戰爭是一場不能不紀念的偉大戰爭,它讓延續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及其復辟者徹底失敗。

袁世凱圖謀復辟

袁世凱掌權後倒行逆施,對外出賣國權,對內獨裁統治。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置進步勢力反對於不顧,宣布復辟封建帝制。同時下令取締國民黨,取消國民黨議員資格,強制解散國會,圖謀復辟帝制。12月12日,袁世凱申令接受「推戴」為中華帝國皇帝,下令改次年為洪憲元年。在這種情況下,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鬥爭,在全國範圍內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有「敢為天下先」光榮傳統的雲南,再次被歷史浪潮推到台前。12月25日,唐繼堯、蔡鍔等通電全國,反對帝制,宣布雲南獨立。唐、蔡等並在各界大會上發表演說,宣布獨立的意義,會後高呼口號,「誓與民國同生死,誓與四萬萬同胞共生死,擁護共和,反對帝制,中華民國萬歲。」

27日中午,唐繼堯親至位於昆明市中心的雲南省議會,宣布雲南獨立。反對帝制、擁護共和的戰鬥正式揭開大幕。

戰事空前慘烈

當時的雲南,雖偏居西南一隅,卻集結了最優秀的眾多青年軍事才俊,他們中不乏有留洋背景的革命志士,以及以雲南陸軍講武堂官兵為主體的廣大愛國青年。戰事中,有朱德和賀龍參與的瀘州之戰、湘西之戰等。

先是袁世凱急令北洋軍和川、湘、粵等省軍隊共約8萬人,從川、湘、桂三路攻滇,企圖一舉殲滅雲南護國軍。第1路司令馬繼增率北洋陸軍第6、第3、第20師各一部及部分混成旅,由湘西經貴州從東面攻入雲南。第2路司令張敬堯率北洋陸軍第7師和第3、第6、第8師各一部,與駐川北洋軍和川軍會合由北面進攻雲南。曹錕任第1、第2路總司令。第3路為廣東陸軍第1師師長、雲南查辦使龍覲光部由粵經桂入滇,襲擾護國軍後方。

為使護國軍失利,袁世凱一方面調動北洋軍南下鎮壓,一方面又想用軟化的手段來緩和。他找到蔡鍔的老上司、原雲貴總督李經羲,因蔡是李一手提拔和最早賞識的人,袁特別賞賜李貂裘一襲,打算在局勢許可時派李赴雲南宣慰。李經羲接受袁的貂裘後,曾上謝恩折,有「上賜貂皮外套,光采非常,裁量恰合,舉家驚寵,望闕感惶!」等語。同時,袁又把已經冷落許久的湘西熊希齡找到北京共進午餐。熊也是蔡的好友,熊任國務總理時曾保蔡為湖南都督。袁想請熊南下,去雲南說服蔡「悔罪自投」,當可「不究既往」。此外,還企圖派滇人朱家寶、丁槐等為雲南宣慰使,令其誘惑雲南軍官解甲來歸,一律免予治罪。

正面戰場中,蔡鍔所部趙又新梯團一部與已起義川軍劉存厚第2師,於2月初聯合向瀘州發起攻擊,一度占領瀘州外圍藍田壩、月亮岩等要點。北洋軍陸續抵瀘後,護國軍寡不敵眾,退守納溪等地待援。23日,蔡鍔根據敵我態勢,決定採用兩翼包圍、正面突破戰術,以攻勢防禦消滅袁軍。28日開始反擊,戰至3月6日,袁軍傷亡慘重,護國軍亦因彈藥不濟,人員疲憊,分路撤出納溪至敘蓬溪一帶有利地形休整。15日,蔡鍔乘袁軍官兵厭戰,物資補給極其困難之機,決定集中主要兵力分三路反攻納溪。17日,擔任主攻的右翼趙又新梯團從納溪以東之白節灘發起進攻,中路顧品珍梯團在正面牽制敵軍,左翼劉存厚部攻占江安,保障主力側翼安全。19日,護國軍全線突破袁軍前沿陣地,殲敵一部。至3月底,陸續收回失地。袁軍傷亡甚眾,無力繼續作戰。值得一提的是,朱德時任第三梯團長第六支隊長,他在此役中作戰勇猛,率部拼殺數晝夜,曾一度因第三支隊長指揮失當而被臨危受命兼任第三支隊長,為護國戰爭勝利立下汗馬功勞。

雲南護國軍將領合影。左起:李曰垓、羅佩金、蔡鍔、殷承環、李烈鈞。

戰事摧枯拉朽

袁世凱為了對付蔡鍔滇軍萬餘人就壓上四萬大軍,但一開始手下的段祺瑞和馮國璋就因反對他稱帝被晾起來,緊接著,前線大小將軍紛紛倒戈。即便是一向擁護袁世凱的廣西陸榮廷,也不顧與袁的兒女親家關係,在白得了一萬人槍後,很快宣布廣西獨立。就連「辮帥」張勳都拒絕了袁世凱要他出兵的命令,更放出話:中國要皇帝也有現成的,何必效忠袁世凱你這個後冒出來的。很快,三個月後,廣東和浙江宣布獨立。5月,四川、湖南兩省的袁家勢力看著好像南風壓倒了北風,立馬宣布獨立。護國軍很快贏得戰爭勝利。

隨著南方其他各省紛紛宣布獨立,其他數省獨立也迫在眼前。袁世凱只好宣布取消帝制,數月後病逝。(寸麗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mkj8m4BMH2_cNUgYQt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