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驅者號投入運營50周年,巴航工業自此從巴西飛向世界

2023-08-10     看航空

原標題:先驅者號投入運營50周年,巴航工業自此從巴西飛向世界

近日,巴西航空工業(下稱巴航工業)發布2023年第二季度經營數據:

截至6月30日,其2023年度第二季度交付量達到62架,其中38架是公務機,24架為商用飛機,同比上一年增長了47%,公務機和商用飛機出貨量均顯著增長。

領航500。

此外,這一季度巴航工業還收到了不少新訂單,如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簽訂7架E175飛機確認訂單;西班牙加那利航空(Binter)增購6架E195-E2飛機;馬來西亞SKS航空公司選購10架E195-E2飛機;新加坡酷航(Scoot)選購9架E190-E2飛機……公務機方面,利捷公務航空(Netjets)則下單了250架領航500(Praetor 500)飛機。

在民用航空業務快速增長的同時,今年也是巴航工業開山之作——先驅者號(EMB-110)運營50周年。

先驅者號。

於1973年2月9日投入使用的先驅者號是一款契合當時巴西與世界航空市場需求的飛機,也是當代支線航空領域的先驅型號。得益於巴航工業對航空需求的敏銳嗅覺,先驅者號迅速完成設計研發,改型豐富,客戶眾多,成為當時全球最為暢銷的飛機之一。

今日巴航工業旗下商業飛機和公務機新型號持續發展,不斷獲得市場認同,顯然也承襲了先驅者號團隊的敏銳和務實精神。

在2月份巴航工業為先驅者號舉辦的50周年紀念活動上,總裁兼執行長弗朗西斯科·戈麥斯·內托(Francisco Gomes Neto)表示:

先驅者號是全球支線航空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它使得巴西航空業第一次打入國際市場並在商業上取得成功……至今,還有許多架先驅者號仍在一線運行。

至今依然在運營的先驅者號。

緣起

20世紀60年代,巴西的主要民航公司紛紛將活塞式飛機更換為噴氣式飛機,因為噴氣式飛機更舒適、速度更快、更安靜,而且具備增壓客艙。因此, SE210「快帆」客機、DC-8和波音707等飛機便成為了當時「現代化」的代名詞,但這些飛機運行起來要求較高、操作複雜,如起降機場需要鋪設更長的跑道,飛行需要消耗更多的航空燃油。另外,其運營成本也比活塞式飛機高出許多。特別是當城市缺少必要的基礎設施或者客流量不夠大,不足以支持噴氣飛機以合理的成本運營,那在該城市開設的航班就有可能被取消。

這樣的趨勢可以從一組數字看出來:20世紀50年代,在巴西5500多個人口聚集的城市中,有約350個開設了定期航班;數年後這一數字降至250個,而到了1975年,這一數字則驟降至90個左右——美國也經歷了類似的發展歷程,大型樞紐和城市中心產生了巨大的航班需求,而小城市則開始出現航班量不足的情況。

除了沒有能夠服務於短途航線的飛機以外,當時巴西也發生了一些航空事故。這些都表明巴西民航市場需要更加現代化、更加安全可靠的機型。

當時,巴西航空工業的框架雖然已初具雛形,但仍然存在諸多限制。主要原因是當時巴西政府處于軍管狀態,民航市場常常受到空軍採購的限制,導致長期訂單不足,各製造商處於困境之中,甚至不時倒閉。

1965年,為促進民用和軍用航空的發展,巴西政府決定研發一型能夠同時滿足軍用和民用航空需求的雙發飛機。而為了推動飛機的批量生產,飛機設計團隊則需要招募經驗更豐富的設計師。

深夜會面

1965年的一個夜晚,時任巴西聯邦航空技術中心發展研究院(PAR/IPD,現為巴西科學與航空技術中心)的主任奧奇雷斯•席爾瓦(Ozires Silva,巴航工業創始人)接到了來自輕型飛機製造商Neiva總經理何塞•卡洛斯•德•巴羅斯•內瓦(José Carlos de Barros Neiva)的一通電話。

電話中,內瓦介紹了一位來自法國的飛機設計師馬克斯•霍爾斯特(Max Holste)。當天夜裡11點,席爾瓦、內瓦以及巴西飛機設計師約瑟夫•科瓦奇(Joseph Kovacs),一起與霍爾斯特進行了會面。

這次深夜會面成為了項目IPD-6504的起點:各方一致同意,霍爾斯特將協助PAR開發一款可搭載9~12名乘客和2名飛行員的雙發渦輪螺旋槳飛機。

這型飛機最大起飛重量約9920磅,有效載荷1984磅,航程1000海里,最大速度為280英里/時,著陸距離為1735英尺。這款飛機將採用非增壓客艙和前三點式起落架,並配備兩台普惠PT6A-20發動機。

當年6月,100多名技術人員開始在聖若澤杜斯坎普斯機場的X-10機庫著手繪製圖紙。

在3年4個月的時間裡,這個團隊共花費11萬小時繪製了超過1.2萬幅製造圖紙,並用2.2萬小時專門進行了結構計算,並用28.2萬小時設計製造工裝、3架飛行測試原型機和1架結構測試機。

最終,這款飛機被命名為YC-95。

起飛,先驅者號

1968年10月22日,經過滑行測試後,塗裝了巴西空軍標誌性顏色的YC-95先驅者號FAB 2130完成首飛。

首架YC-95先驅者號FAB 2130完成首飛。

先驅者號的問世,以及巴西空軍和諸多航空製造商的一致支持,推動了對這一型號的量產需求,並直接催生了現在的巴航工業的誕生——根據巴西政府1969年8月19日第770號法令,巴西航空工業公司正式成立。其中巴西空軍占有51%的股份,並享有對公司的主導權和控制權,其餘股東均為民間資本。

首架先驅者原型機可搭載6名乘客和2名飛行員。隨後團隊對飛機載客量進行了修改,隨後的第二架原型機,YC-95 FAB 2131可容納9名乘客,FAB 2131於1969年10月19日完成首飛。

第三架原型機PP-ZCN則採用了更長的機身,可搭載12人,於1969年6月29日完成首飛。

在裝配期間,巴西空間活動委員會就採購首架原型機已將其用於執行遙感任務的可行性諮詢了巴航工業。為了安裝遙感儀器,公司在飛機地板鑿出一個孔,還對飛機內部進行了改動以安裝攝影器材。此後十年間,這架飛機一直被用於執行遙感任務。

1970年5月,巴西空軍與巴航工業簽訂協議,確認購買56架專門用於要客運輸的C-95先驅者號飛機,以及4架用於機場雷達和傳感器校準的EC-95。

在這首批飛機正式開始生產之前,巴航工業對飛機進行了進一步優化:修改了風擋設計,將起落架完全封閉在發動機整流罩中,機身加長1米以容納12名乘客,將圓形窗戶改為方形窗戶,並採用普惠PT6A-27發動機。

當時,巴航工業預計的生產速度為每月2架。而經過優化的機型被正式命名為EMB-110,就是人們現在所熟知的先驅者型號。

一機多用的優良平台

1973年1月,環巴西航空(Transbrasil)公司訂購6架EMB-110C(C表示商用),成為先驅者號的首個民航客戶。

環巴西航空預定的飛機可搭載15名乘客,飛機全部設有衛生間。隨後,聖保羅航空公司也訂購了10架飛機,成為先驅者號的第二個民航客戶。

1975年11月11日,巴西政府創建了巴西綜合支線航空運輸系統,該系統將巴西分為5個區域,新建的5個支線航空公司分別獲得了航空服務特許權。建立這一系統是為了將民航服務擴大至需要開通航線的廣大貧困地區。

而除了民航補貼外,巴西政府還向先驅者號提供95%的融資比例,以鼓勵航空公司採購該機型。

環巴西航空,先驅者號的首個民航客戶。

在軍用和民用型號之外,先驅者號還發展出了多種改型:

EMB-110E專用於公務航班,設有8個座位,包括4個扶手椅和1個沙發、1台打字機、辦公桌、吧檯以及AM-FM廣播。EMB-110J也擁有類似配置,設有1個乘務員座位、5個扶手椅以及可容納8名乘客的沙發。

先驅者號公務版的客艙。

貨運改型EMB-110F的地板採用專用貨物固定鉤加固。EMB-110K1除了加固地板外,其機艙尺寸為5英尺10英寸高、4英尺3英寸寬,可用於運輸重型貨物。其機身再次加長至47英尺10英寸。

另外還有EMB-110P,該機型右側新增一排座位,使載客量從12名乘客增至18名乘客,行李存放空間也隨之增加。

其間,美國聯邦快遞還針對先驅者號進行了採購調研,巴航工業基於這一報告開發了3個其他衍生機型:EMB-110K1、EMB-110P1和EMB-110P2。

EMB-110K1在飛機左側設置了機組人員通道門,位於駕駛艙正後方。客貨兩用的EMB-110P1可運輸貨物或搭載20名乘客。K1和P1機型採用功率更高的發動機PT6A-34。

僅用於客運的EMB-110P2則設有21個座位、一間廚房和一個機組人員座位。

雖然美國聯邦快遞最終並未購買先驅者號,但EMB-110P1和EMB-110P2都獲得了美國FAA的適航認證。

此後,巴航工業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多種改進型,其中包括EMB-110P1A和EMB-110P1 SAR,前者採用了10度上反角的平尾,改善了氣動性能;後者可搭載6副擔架,可支持空降傘兵實施救援。

EMB-110B可用於航空攝影,巴航工業在其尾部配備了用於安裝直立式攝影機的配件。EMB-110B1還可改為8座要客運輸飛機,設有1間廚房。

優秀的海上巡邏機

基於先驅者號平台,巴航工業還開發了海上巡邏機EMB-111。該型號配備了容量為84美製加侖的翼梢油箱和4個武器發射架,APS-128超級搜索器雷達,LN-33慣性導航系統,M4-D自動駕駛儀,APX-92 IFF以及湯姆森CSF電子對抗系統,可搭載7名機組人員,另外還為備用機組成員提供了活動空間。

這款機型還可搭載高強度搜索探照燈,為了與船舶進行通信,還在艙門附近安裝了1400瓦的揚聲器系統。為應對搜救任務,其續航時間為10小時,可投放發煙標記彈、海水染色劑以及無線電信號發射器,用於精確定位目標或倖存者。

1977年8月1日,該機型完成首飛。

第二代先驅者號巡邏機於1986年問世,搭載更先進的電子作戰系統、自動駕駛儀、導航系統,以及前視紅外成像系統。

遠航海外

先驅者號軍用型的首個出口客戶為烏拉圭空軍。

1975年8月7日,烏拉圭空軍購買了4架EMB-110 VIP機型和1架用於攝影測量的機型。智利空軍則購買了3架EMB-110和6架EMB-111;加彭空軍購買了1架EMB-110和1架EMB-111。

1977年,法國公司Air Littoral也選購了EMB-110P2,並在同年的巴黎航展上展出了該機型。

1977年12月21日,這款飛機獲得了法國民用航空管理局(DGAC)的適航認證。1978年8月15日,該型號獲得英國民用航空管理局批准,3天後獲得美國FAA的適航認證。

先驅者號先後獲得了法國、英國和美國的適航認證。

至此,先驅者號雖實現了民用出口,但銷量卻不高。銷量增長的契機來自於進入美國市場:先驅者號最初出售給了美國Aero Commuter,該客戶購買了3架EMB-110P1。經FAA批准進入美國市場後,先驅者號的全球銷量開始增長,有12家運營商開始向巴航工業訂購該機型。

至此,巴航工業共交付了超過30架EMB-110P1和EMB-110P2飛機。

到了1984年,先驅者號飛機已經在26個國家和地區運營;1991年末,巴航工業正式停產該型飛機。

從巴西飛向世界

在近20年的生產中,巴航工業共生產了498架先驅者號飛機(包括所有改型)和3架原型機。其中253架服務巴西國內市場以及巴西空軍,其餘245架出口至其他國家和地區。

在當時,先驅者號不僅是其同類別機型中最暢銷的機型之一,其堅固耐用、用途廣泛的特點,也令其成為巴西乃至全球支線航空運輸進入新時代的標誌。

可以說,先驅者號是一型「從民族走向世界」的優秀產品。

巴西幅員遼闊,其國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位於全球第五,南美洲第一。先驅者號最初的使命僅僅是連接巴西境內的各個區域。但因其堅固耐用的特點,可以滿足不同客戶的各種需求,承擔多平台應用任務,可在偏遠地區和難以抵達的地區執行任務,因此獲得了多國客戶的青睞。

即便設計和生產年代較早,從現代視角看來,先驅者號仍然是一款非常優秀的產品,特別是在需要短跑道起降、基礎設施較差甚至缺乏基礎設施支持的情況下。

正是基於這一型號的優秀與成功,巴航工業在54年間不斷發展壯大,直至成為如今的全球第三大民用飛機製造商。

參考文獻:《巴西航空工業公司》

(Key Publishing2022年出版)

排版:藍風

策劃 | 文案:鍾飛

編審 | 監製:武晨、王蘭

看航空融媒體工作室出品

點擊卡片即可獲取全文

首次參加中國航展的「工程獅」已抵達,帶來巴航工業的「綠水青山」經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fda6d0b4cab899177933ca7309cbb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