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和死亡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是不可拆分的,有生就有死。」
我們每個人都無法抗拒生命的自然規律,死亡是所有生命的最終歸宿。
如果你的寵物去世了,你會請一天假來療愈悲傷嗎?
今年的法國立法選舉將近,他們國家的「動物主義政黨(Parti animaliste)」也沒閒著,他們正在推動一項立法——建議要給那些失去寵物的鏟屎官們一天的假期。
通俗來講,就是寵物的喪假。
這項立法建議一經推出,網友們瞬間炸開了鍋!有人表示不理解,覺得沒必要:
怎麼沒見你怎麼關心你爸媽?
也有人想濫竽充數,說自己可以隨意買一隻寵物金魚,金魚一死自己就可以請假了!
但一位養寵的鏟屎官卻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暖心的立法建議,並表示,當年自己的寵物去世時,自己的內心非常煎熬,有這樣一天假期去調整情緒,是再好不過的!
「動物主義黨(Parti animaliste)」專注於動物權利和反對虐待動物。有數據顯示在狗或貓的主人中,超過三分之二 (68%) 的人認為他們的寵物是家庭成員。也是因此,動物主義黨提倡立法設立寵物喪假休息日。
但是,本次立法建議也有規定,
並不是所有的寵物去世都可以獲得請喪假的資格:
1、本次立法建議中不包括嚙齒類動物(倉鼠、龍貓等)。只包含已經向I-CAD和I-FAP申報過的寵物及受保護野生動物,主人必須依法向I-CAD和I-FAP如實報告自己寵物的品種。
2、及時為寵物植入晶片,保證它具有自己的身份證明。
3、為方便寵物喪假順利執行,寵物主人還必須提供自己和寵物家養關係的文件。
不管這項立法最終有沒有通過,不可否認的是,很多人已經把寵物當成了家人一般的存在。
當自己的寵物去世,離別時的悲痛是真實的。
這種悲傷或許不可能被所有人理解,但至少有一部分養過寵物,並與它們建立深刻複雜情感的人們能夠明白。
我們每個人都有悲傷和哀悼的權利,這也是貓來了近幾年一直關注採訪失寵者,以及,每年清明節都會啟動「喵星墓園」和「喵星來電」項目的初衷。
和喵星墓園設立的初衷不謀而合,在法國最大的紀念寵物的公開網站Fondation 30 Millions d'Amis上,我們可以看到3000多萬鏟屎官們是如何記錄和思念自己的毛孩子的。
他們寫下自己寵物的年齡、愛好、喜歡的玩具、曾經的夥伴等,就像是真正的朋友或家人,它們曾真實地活過一樣。
同為失寵者的人看到紀念鮑伊的帖子,也會送上自己的理解和溫暖的安慰。
失寵者們的悲傷需要被看見,被存放,被理解。
或許,對於不養寵物不喜歡寵物的人來說,貓命狗命之於他們就如同草芥一般,甚至會對失寵者的悲傷嗤之以鼻。
在社會學中,這叫做:剝奪他人悲傷的權力,貶低他人真實的感受。
「這項措施就是承認它們承擔著人類一定的精神寄託,」動物黨聯合主席兼發言人穆里爾·弗西解釋說。「有些人就是深深依賴自己的寵物,它們的死亡會對人產生重大的情感影響。」
關於貓咪去世,是否需要請假這個問題答案顯而易見,貓來了粉絲也分享過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
「店裡一個19歲小男生養的貓死了,請假一天,而我老闆卻落井下石:「不就是死了只貓?有啥大不了的要請假?」
後來,他過了兩天周六來上班,我問他:前兩天老闆說你的貓去世了,你心情好多了嗎?
聽說貓貓13歲,你的貓叫啥名字?男生還是女生?你知道嗎我的貓七歲,那年不見了,我傷心了好久好久......
我們一邊做事一邊聊了很久。
到3點下班時,他過來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說:」ranran謝謝你,如果你今天沒有找我聊聊,如果沒人理解我有多傷心,我真的不知道改怎麼捱過這漫長的一天,謝謝你。」
是啊,沒有愛的人始終不會有愛,始終不會明白。」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組織心理學教授庫珀(Cary Cooper)也認為,「如果拒絕這樣的請求可能反而會導致員工工作效率低下。如果不能休假哀悼,一個失去心愛寵物的員工只會身在心不在,無法創造額外價值。」
陪伴很多年的寵物去世,需要被悼念,也需要一個小小的悼念儀式,讓毛孩子能夠體面的離開,我們也能好好跟它告個別,然後,帶著思念繼續生活。
對於寵物喪假休息日的立法建議,大家怎麼看呢?留言區交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