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嶽天齊廟,山東曹縣最有名的道教聖地

2020-02-21   xiaoyao游天下

在曹縣縣城東南25公里處有一個名叫楚天集的村莊,現在隸屬於安蔡樓鎮。現在的楚天集只是一個普通的村莊,但是歷史上的楚天集卻是赫赫有名。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天集是己氏邑所在地,秦漢時期曾是已氏縣舊址,因為已氏縣東北三十里處有楚丘故址,也就是現在曹縣東部的梁堌堆景山遺址,到了隋朝遂改名為楚丘縣。

公元1369年,即明朝洪武二年,因黃河水患,曹州治所遷移至磐石鎮,楚丘縣併入曹州,從此,楚丘縣從一個縣降為一個鄉鎮,遂改名為楚丘集。明成祖朱棣南下靖難時曾在此停留,所以當地的老百姓改稱楚丘集為楚天集。在楚天集西邊500米處便是高集村,高集村的北邊有一處東嶽天齊廟,是一處道教聖地。根據相關資料的介紹,天齊廟始建於唐朝時期,明代時改名為東嶽廟,至今在此仍留有遺存。


位於曹縣安蔡樓鎮高集村的東嶽天齊廟


安蔡樓鎮楚天集村在秦漢時期曾是已氏縣舊址


東嶽天齊廟景區的宣傳牌

歷史上的東嶽天齊廟曾經是一處非常有名的道教聖地,它是當地百姓祭祀泰山神的廟宇,因為每年到此祭祀的群眾非常多,於是慢慢在當地便形成了熱鬧的廟會,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八,當地百姓都會在此聚集舉行廟會,歷時一周之久,盛況宏大,熱鬧非凡。

東嶽天齊廟和一個歷史人物有很大關係,或者說跟一個文學人物有關。

90年代風靡一時的電視劇《封神榜》


黃飛虎畫像

很多80後對於童年時期的一部電視劇《封神榜》應該印象深刻。在電視劇《封神榜》中,有一位鎮國武成王叫黃飛虎,《封神榜》取材於神話小說《封神演義》,小說中的黃飛虎非常有膽有識,他的妻子賈氏溫柔體貼,貌比天仙,當時的商朝國君紂王風流成性,對黃飛虎妻子賈氏垂涎萬分。後來紂王找到一個機會,趁黃飛虎外出公幹不在家時霸占了賈氏,賈氏十分剛烈,自然不甘昏君紂王的欺辱,於是吞金而亡。對於奪妻之恨,黃飛虎自然不會忍氣吞聲,目睹紂王的荒淫無道,殘害黎民,他後來便毅然反戈,投奔了周武王姬發,被封為開國武成王。在討伐商紂王的戰鬥中,黃飛虎不幸在澠池遇難。當時他的部下就駐紮在宋州以北(今曹縣東南一帶)。於是借軍隊休整之機,他的部下和子孫就地搭起靈堂,設立牌位來祭奠黃飛虎。商朝滅亡後,姜子牙設壇為陣亡將士封神,特敕封黃飛虎為"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掌管人間的貧富貴賤,並且封他為五嶽之首,執掌幽冥地府十八層地獄,掌管人的生老病死。因為黃飛虎是掌管人的貧富貴賤、生老病死的神仙,又叫天齊神,所以這處廟宇又叫天齊廟,亦稱東嶽廟。唐玄宗時期加封黃飛虎為天齊王。到了宋朝時期,宋真宗詔封黃飛虎為東嶽天齊仁聖王,又稱東嶽大帝。

曹縣東嶽天齊廟

唐朝時期舉國崇尚道教和佛教,為了祭祀傳說中的東嶽大帝黃飛虎,於是在此地建立了天齊廟,每年前來東嶽天齊廟朝拜的達官顯貴、庶民百姓絡繹不絕,香火日趨興旺,廟內道士也逐年增加,建築規模不斷擴大。後來由於黃河水患、戰亂以及近代的文革等原因,東嶽天齊廟的廟舍、廟貌已不復存。2011年,經曹縣安蔡樓鎮及周邊鄉鎮一些善男信女和各界賢達人士的鼎力資助,在天齊廟的遺址之上又重建了東嶽天齊廟,中斷幾十年的古廟會又在此重修舉辦了起來。


高集遺址


己氏、楚丘縣歷史沿革

1984年8月,高集遺址連同東嶽天齊廟被曹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0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嶽天齊廟的建立以及道教祭祀活動的開展,雖然只是當地群眾出於對於歷史傳說人物的膜拜,但一定程度上也是古代先民由自然神崇拜到夏商周以後天帝崇拜的歷史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延續及傳承。

一座城市和一個人一樣,不能僅有光鮮亮麗的外表,更應有獨特鮮明的內涵,它以歷史為基,以遺存為柱,以文化為魂。在曹縣大地上遺留下來的這些文化遺存,希望多年以後還有人記得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