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的綠,綠到了老百姓心坎里」

2023-10-23     海淀公安

原標題:「長江的綠,綠到了老百姓心坎里」

「長江的綠,綠到了老百姓心坎里」

一江碧水兩岸青 萬里如畫生態興

洪湖市公安局民警開展水上巡查。余驪攝(資料圖片)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10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強調,從長遠來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於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

近年來,各地公安機關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破壞生態環境犯罪活動,全力維護長江水域經濟安全、公共安全、生態安全,堅決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保駕護航。

宜賓科學預警織密智能防控網

「長江的綠,綠到了老百姓心坎里」

宜賓市公安局翠屏區分局治安大隊民警放生野生魚類。姚永舉攝(資料圖片)

金秋十月,地處長江、金沙江、岷江交匯處的四川省宜賓市合江門廣場,碧波蕩漾、鳥翔魚躍的場景頻頻出現,吸引了眾多遊客駐足拍照。

「看,那裡有魚!」宜賓市公安局翠屏區分局合江門派出所民警關虎和同事每天都會繞著合江門廣場走一圈,他們聽到最多的就是這句話。「魚越來越多,人也越來越多,這是幾年前不敢想的。」關虎說,隨著近期水位上漲,該所加大了巡邏力度,保障市民及遊客出行安全。

「長江宜賓段屬於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多種長江特有魚類的棲息地和產卵地,擁有國家級重點保護魚類12種。」作為土生土長的宜賓人,長江的變化讓關虎印象深刻:「長江的綠,綠到了老百姓心坎里,也綠到了遊客的相機里。」

近年來,宜賓市公安局聚焦生態環境保護,依法嚴厲打擊非法捕撈、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等違法犯罪行為,轄區群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明顯提升。今年3月,宜賓公安、海事、檢察等11家單位聯合簽署了《長江大保護合作備忘錄》,針對長江禁漁、岸線保護等方面加大執法力度,共同守護好一江清水。

「我們將水域感知納入宜賓『智慧公安』的整體規劃中,自建水域高清視頻監控180個,整合重點監控996個,預警方式更加科學。」在宜賓公安「長江大保護研判中心」,宜賓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支隊長吳玉涵向記者介紹,「我們現在有3艘巡邏艇、11架警用無人機,可以對全市客運碼頭、渡口、過江橋樑等重點部位水域實現監控全覆蓋。」

今年3月,宜賓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民警在研判中心查看監控數據時發現,岷江屏山段一監測點異常堆放砂石觸發預警。經縝密偵查,該局成功偵破了一起非法采砂案。記者了解到,在公安機關強力打擊下,當地非法捕撈、非法采砂等破壞長江生態環境違法犯罪案件發案數已連續兩年下降20%以上。

「請不要在這裡釣魚網魚,大家注意安全!」10月10日19時許,義警隊員小張手中的「大喇叭」在宜賓長江公園江邊路段準時響了起來。這支由「河小青」志願服務隊、藍豹救援隊、游泳協會隊員以及社區治安積極分子組建的隊伍,成為守護一江清水的重要力量。敘州區分局蜀南大道派出所所長王小毅說:「組建隊伍時,曾經的捕魚人主動找到派出所,希望參與到公安機關宣傳禁漁禁捕活動中,這支隊伍還在不斷擴大,近期我們將增設無人機巡防,進一步織密智能監控防控網。」

「經濟發展了,環境變美了,這就是理想的幸福生活!」在長江邊住了70餘年的張大媽說。(記者譚廣濤、通訊員張聖林、莫偉)

荊州凝聚合力織牢齊抓共管網

「以前想著捕魚,現在參與護漁」

秋日的長江,江面碧波萬頃,水鳥愜意翱翔,一幅渚清沙白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2018年以前,家住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李埠鎮的老劉和自己的祖輩一樣,以在長江打魚為生。隨著長江大保護的推進,老劉響應號召,賣了自家的漁具,正式上岸。

荊州坐擁長江黃金水道483公里、長江故道93公里,有2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是長江流域一道重要的生態屏障。為守護一江清水,荊州市公安局荊州區分局李埠派出所發動一批老漁民上岸,成立護漁隊。昔日的捕魚人變身護漁員,老劉等人感觸頗深:「以前想著捕魚,現在參與護漁。看到長江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我感到非常驕傲。」

李埠長江段這片水域,哪裡有魚、哪裡適合下網、哪裡適合垂釣,老劉這批護漁員們都瞭然於胸。他們在岸邊巡邏、水上巡查、日常勸導管理、政策宣傳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第一個對鯨類進行遷地保護的保護區,沿岸線長、地勢偏僻、交通不便,當地公安機關治安防範工作面對重大考驗。

石首市公安局天鵝洲派出所聯合長航公安石首派出所探索推出「視頻網上巡、無人機空中巡、警車岸上巡」的江地警務聯合巡邏機制,強化水岸夜間巡邏防控,實行「貓鼠同步」勤務工作模式。同時,與保護區、農村農業執法大隊定期組織開展聯合巡護巡查行動,及時發現風險隱患並進行整改。

「今晚我們就在鹽卡碼頭附近轉轉……」近日,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窯灣派出所所長和轄區企業安保人員拿著手電筒和望遠鏡,在江堤邊巡查。為有效防範和打擊水上違法犯罪,保障沿江生態環境,開發區分局強化與轄區企業的協調聯動,制定聯合巡查計劃,在重點時段對重點水域實施夜間不定期、不定時巡查,並建立巡查信息報告制度,及時發現、處置相關問題。

為凝聚各方合力,織牢齊抓共管網,荊州市公安局建立公安、水利、交通等11家職能部門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上下齊動、部門聯動的全市「一盤棋」工作格局。

如何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洪湖市公安局以群眾看得見、容易懂、記得住的方式開展禁捕和退垸還湖宣傳。民警圍繞為什麼開展退垸還湖、禁止非法捕撈等問題,挨家挨戶上門宣傳,推動全市圍垸全面實施破口通湖,漁民主動撤除網片3000餘米、圍網竹篙5000餘根,主動配合市鎮工作組拆除水泥船、木船30餘艘。(記者肖新民、通訊員張雪)

湖州警務聯勤構建治理新機制

逐「綠」前行 點「綠」成金 向「綠」而生

湖州市公安局湖州南太湖新區分局執法艇在太湖水域巡航。吳增耀攝(資料圖片)

位於長江三角洲南緣的浙江省湖州市,因水而興,因湖得名。10年多來,湖州公安創新「生態警務」,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自2013年起,湖州公安在浙江最早推行「河道警長」,此後不斷完善守護生態發展格局,警長制從環境領域衍生到食品藥品、智慧財產權等多個領域,圍繞河道、湖泊、林區、礦區、市場、路段、項目、景區等重點區域,布建「八大警長」2185名。2022年,這些警長有了統一的名字——「生態警長」。

南太湖畔,活躍著一位滿頭白髮的「生態警長」,他叫陳飛,是湖州第一批「生態警長」。擔任社區民警以來,陳飛走遍了西塞山林區的每個角落。除了山林田野,村口廣場也成了陳飛的「辦公室」。今年7月末,他在廣場上與群眾閒談時得知,最近集市上來了兩名陌生的魚販子,稱自己賣的是太湖野生魚蝦。2020年10月1日太湖進入10年禁捕期,怎麼還能賣野生魚蝦?陳飛立即叫上幾名同事在西苕溪沿岸展開排查,最終將5名正在非法捕撈的犯罪嫌疑人當場抓獲。

10月的南太湖畔,北望煙波浩渺,南瞰漊港縱橫。在浙蘇兩省交界處的喬漊生態聯勤警務站內,湖州市公安局織里分局織東派出所民警徐建根正和蘇州市吳江區公安局七都派出所民警顧春江商討一起跨省污染環境案件。

2021年9月,織里分局在喬漊村建立長三角首個省際生態聯勤警務站——喬漊生態聯勤警務站。在這裡,兩地公安、生態環境、應急管理、行政執法、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合入駐。每天,徐建根、顧春江和其他駐點執勤人員一起,常態化開展警務聯勤合作。

湖州公安建立生態聯勤警務站,把它作為生態警務的一項變革性工程,著力構建生態治理新機制,實現了出警到達現場用時大幅減少、環境問題處置效率顯著提升的效果。

「我們以問題為導向布建站點,按需在環境問題最集中和治理攻堅的難點熱點地區,推出側重點不同的生態聯勤警務站,其他聯勤部門人員作為成員入駐,實行『1+N+X』入駐模式。目前全市已建立13個生態聯勤警務站。」湖州市公安局黨委專職副書記馬驍說。

2021年,浙江省公安廳全面推進「公安大腦」建設,湖州公安探索研發全省首個以生態守護為主題的「兩山」協同智治數字化應用,構建數字化現代警務新模式,並通過該應用破獲全國首例企業違法使用「COD去除劑」污染環境案,以打護綠實現新突破。

從「生態警長」到生態聯勤警務站聯動機制,再到長三角生態協同治理一體化,湖州公安逐「綠」前行、點「綠」成金、向「綠」而生。(記者謝佳、通訊員俞黎新、方越寧)

來源:中國警察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edf04b2d20f3cc2c33a966602fa6d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