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北交所、新三板高質量發展 提升對創新型中小企業支持能力

2024-10-19     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郭博昊

10月18日,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支持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 更好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平行論壇上,證監會公眾公司監管司一級巡視員商慶軍、北京證券交易所董事長周貴華明確北交所、新三板下一步改革、發展路徑。

商慶軍表示,證監會將不斷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推動北交所、新三板高質量發展,提升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支持和服務能力,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大局。周貴華指出,將強化制度的適應性、創新的包容性、服務的精準性、政策的協同性,支持代表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優質企業上市發展。

北交所上半年

超八成公司實現盈利

包括專精特新企業在內的廣大創新型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中發揮著生力軍的作用,促進科技創新需要構建與之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商慶軍指出,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斷提升市場功能,更好服務科技創新、服務中小企業,是新時代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重要目標和任務。

作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北交所針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特點設置多元上市標準,不斷拓展交易所服務範圍。周貴華介紹,截至目前,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254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占比超一半,今年上半年超八成企業實現盈利。在促進創新資本形成方面,北交所累計幫助創新型中小企業實現融資超530億元,募集資金八成以上投向綠色低碳、數字經濟、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領域。

資本市場是創業投資「募投管退」的重要平台、風險資本良性循環的關鍵節點。「北交所的設立促進了創業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周貴華指出,目前,北交所近九成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前有創投機構投資,平均每家企業有4家創投機構參與。

支持優質企業上市發展

落實科技強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必須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周貴華指出,展望未來,北交所有基礎、有潛力、有責任以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創新。

周貴華表示,要強化制度的適應性,深入研究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特點和需求,有針對性地評估完善發行上市機制、優化融資併購安排、豐富產品工具體系,支持代表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優質企業上市發展。

立足實際,適應科技創新發展規律,進一步凝聚各方共識,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在制度機制和理念上提升對創新的包容度,同時堅持嚴監嚴管,完善配套風險防控措施,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同時,要完善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服務體系和服務內容,進一步促進投融資對接,引導行業機構積極踐行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更好支持企業藉助資本市場做優做強。

在強化政策的協同性方面,周貴華強調,在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壯大耐心資本、拓寬創投退出渠道、營造良好司法環境等方面加強與各方的協同,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聚集。

推動北交所和新三板

高質量發展

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斷提升市場功能,更好服務科技創新、服務中小企業,著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是新時代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重要目標和任務。

商慶軍表示,證監會將不斷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推動北交所、新三板高質量發展,提升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支持和服務能力,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大局。其中,對於北交所,將繼續推進《中國證監會關於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相關政策措施有序落地。

商慶軍表示,將持續把好「入口關」,充分考慮中小企業特點,研究推動將北交所創新性評價體系化、制度化,圍繞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創新認可等方面,通過設置定量標準、明確創新類型及負面情形等方式,進一步明確市場預期,強化信息披露要求,支持更多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有利於延鏈補鏈強鏈、聚焦科技創新的優質企業發行上市,促進傳統企業轉型升級。

同時,認真落實《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精神,引導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等專業機構投資者深度參與。圍繞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募投管退」優化全過程支持政策,吸引更多堅持「長期主義」的耐心資本投向創新型中小企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ed8f3375e635a93768c727b8e6fd3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