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多喜歡吃外賣?皇帝奉祖宗家法點外賣,還有專門的外賣公司

2022-03-17     浩然文史

原標題:古人有多喜歡吃外賣?皇帝奉祖宗家法點外賣,還有專門的外賣公司

古人有多喜歡吃外賣?皇帝奉祖宗家法點外賣,還有專門的外賣公司

行走在街頭,我們經常可以看見忙碌的外賣小哥穿梭於大街小巷之間,「萬能的外賣小哥」這個熱梗也是人們在網絡上熱議的話題。在我們的印象中,現如今如此發達的外賣行業似乎是近幾年經濟發展的伴生物,但是其實,無論是外賣這個詞還是外賣本身所代表的行業,在我國古代早已出現,屢見不鮮。古人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時尚」得多,他們對外賣的熱情也不小!

一、古人也愛吃外賣

嚴格意義上的外賣其實是指餐館飯店將食物賣給顧客,並讓顧客打包帶走而不是堂食,因此我們現在的打包其實也可以算是外賣,而送外賣顧名思義就是店家送貨上門了。

照這個定義,外賣在漢朝就已經出現了。《漢書·王莽傳》中有這麼一段記載: 「莽聞城中饑饉,以問業,業曰:『皆流民也。』乃市所賣梁飰肉羹,持入視莽,曰:『居民食咸如此』莽信之」。說的是王莽統治時期有一年鬧饑荒,王莽問侍從王業情況如何,王業便到城裡買了一份「外賣」給王莽看,說饑民們都可以吃上這個。

漢代小酒館

到了唐宋時期,中國的外賣行業隨著餐飲業的發達而多見於史冊。唐代的筆記小說《唐國史補》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吳湊為京兆尹,他要宴請眾人,明明事先沒有準備,卻能夠如此迅速地準備好一切,這一切都得益於唐朝市場上的外賣服務,只要有錢,兩三百人的食物都可以迅速地為你準備好。

唐朝如此,宋朝更甚。宋朝的餐飲業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登峰造極般的存在,隨手檢翻《東京夢華錄》,我們便可以看到滿頁的美食,例如卷二的「州橋夜市」條,就描寫了當時汴京城夜市的美食勝景,不僅有 「旋煎羊、白腸、鮓脯、凍魚頭、姜豉子、抹髒、紅絲、批切羊頭、辣腳子、姜辣蘿蔔」,還有 「素簽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角兒、生淹水木瓜、藥木瓜、雞頭穰沙糖、綠豆、甘草冰雪涼水、荔枝膏」等眾多甜品,可謂可咸可甜,老少皆宜。

影視劇中的宋代夜市

當然,當時的汴京城內的小吃餐館不僅僅限於州橋夜市內,在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美食。汴京城簡直就是吃貨的天堂,在這種情況下,汴京的市民們也逐漸經不住誘惑,叫上了外賣。《東京夢華錄》卷三記載了一個叫「馬行街鋪席」的地方,這裡的美食也不少, 「處處擁門,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飲食」,還十分貼心地分成了「北食」和「南食」,生活在這附近的百姓, 「往往只於市店旋置飲食,不置家蔬」。美食的誘惑加上人性的懶惰,讓馬行街鋪席的市民們不再在家中做飯,而是到店內購買外賣。

馬行街鋪席的百姓們如此,汴京其他地方的百姓想必也是如此。在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我們還可以看見,一個店小二正端著食物從「腳店」內走出來,《東京夢華錄》中有記載 :「在京正店七十二戶,此外不能遍數,其餘皆謂之『腳店』。」原來當時汴京比較高端一點的飯店就叫 「正店」,稍微低檔一點的呢,就叫「腳店」,畫中的這個人很有可能就是上門送外賣的店小二,或者是來腳店買食物的市民。

外賣是伴隨著餐飲業發展而來的產物,因此外賣興業並非是汴京的專屬,在很多工商業發達的城市也可以看到外賣的身影。南宋筆記《三徑野錄》中就有記載 :「吳中婦女驕情,皆不肯入庖廚,飢則隔窗索喚,市食盈笛,至不下樓。」說的是吳中的婦女們不太喜歡做飯,餓的時候就把一隻籃子通過窗戶放下去,小攤小販取走籃子中的錢,然後就會把婦女們所需的食物放到籃中,婦女再將籃子收上去。這或許是效率最快的外賣了!

北宋滅亡之後,南宋遷都到了臨安,臨安的工商業原本就比較發達,自從成為都城之後就更加一發不可收拾,尤其是餐飲業,《夢梁錄》中有這麼一段記載: 「處處各有茶坊、酒肆、麵店、果子、彩帛、絨線、香燭、油醬、食米、下飯魚肉鯗臘等鋪。蓋經紀市井之家,往往多於店舍,旋買見成飲食,此為快便耳。」這說明,臨安的外賣業絲毫不比汴京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夜市

達官貴人們雖然身處深宮重帷之內,也抵不過城內的美食誘惑。宋朝不僅是市民們愛吃外賣,就連皇帝都對外賣流連忘返。《東京夢華錄》卷六「十五日賀詣上清宮」條記載了十六日皇帝與百姓同樂的盛大場景,其中有一句 :「宣和年間,自十二月於酸棗門(二名景龍)門上……都下賣鵪鶉骨飿兒、圓子、拍、白腸、水晶鱠、科頭細粉、旋炒栗子、銀杏、鹽豉、湯雞、段金橘、橄欖、龍眼、荔枝。諸般市合,團團密擺,準備御前索喚」。準備御前索喚的意思就是隨時準備為皇上服務,一旦皇帝想吃外賣了,這些小商小販就會馬上為皇帝準備好食物。

南宋的孝宗皇帝就特別喜歡吃外賣,《都城紀勝》就記載了有一次 「就觀燈買市,簾前排列內侍官帙行,堆垛見錢,宣押市食,歌叫支賜錢物,或有得金銀錢者」。說是當孝宗想吃外賣的時候,就會吩咐身邊的侍官去買,還會十分大方地賞賜店家金銀,那時候有什麼好吃的呢?書中記載有「李婆婆羹」「南瓦子張家糯子」等等。你要是問宋孝宗是和誰學的?那肯定是和他老爸宋高宗趙構學的。

趙構十分喜歡點外賣吃,宋孝宗去給趙構請安的時候,趙構就曾點過外賣來吃,這外賣包括「李婆雜菜羹」「賀四酪面」「臧三豬胰胡餅」等。

影視劇中的趙構

你以為宋朝皇帝點外賣只是因為貪吃嘛?不不不,在宋朝,皇帝點外賣可以稱得上是一條祖宗之法。岳飛的孫子岳珂在《桯史》中記載了一次他參加宋寧宗生日宴會的經過,其中提到了這麼一個故事 :「因言此藝祖舊制。在汴京時,天造草昧,一日長春節,欲盡宴廷紳,有司以不素具奏,不許,令市脯,隨其有以進,仍詔次序勿改,以昭示儉之訓。」說的是宋太祖有一次心血來潮想要舉辦宴會,手下的人告訴他你這也太突然了,都沒準備啥,宋太祖回答說點外賣不就行了?於是太祖手下的人便跑到市場上買來了外賣。宴會開始時,外賣還沒到,前兩道菜上的還是果品,等到上第三道菜的時候,外賣才買回來。後來宋太祖就下詔,以後這種場合前面幾道菜都要去買外賣,以示節儉和與民同樂。

影視劇中的宋太祖

宋寧宗舉辦生日宴會時也遵循了這個祖制,岳珂記錄說當天吃的外賣分別是「旋鮓」「暴脯」和「羊肉」。宋孝宗和宋高宗還因為頻頻點外賣被大臣埋怨過,但宋寧宗這也算是奉命點外賣了,誰也不敢說他的不是。

近年熱播的《清平樂》中也提到了宋仁宗點外賣,說是宋仁宗錯過了吃飯的時間,於是便叫人從市場上買來了王婆包子和豬皮肉。而另一部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也有主角點外賣的場景。我們熟知的大詩人蘇東坡是個吃貨,他也喜歡點外賣。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就說我們這位大詩人偶爾請客吃飯的時候會點外賣。

《清平樂》中的宋仁宗

古人點外賣的習氣,也反映在了眾多宋元明清的小說里。例如宋話本《鄭節使立功神臂弓》開頭寫道 「眾人正喝酒,一個人挎著籃子走過來,叉手唱三個喏,從籃子裡取出砧板和刀具,借個盤子,切了一盤子牛肉,送到酒桌上:我聽說眾員外在此吃酒,特來送一勸。」這個送牛肉來的外賣小哥明顯是收到了吩咐,這才送來了喝酒之人點的外賣。

《喻世明言》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宋四公便叫將店小二來說道:『店二哥,我如今要行。二百錢在這裡,煩你買一百錢爊肉,多討椒鹽,買五十錢蒸餅,剩五十錢,與你買碗酒吃。』店小二謝了公公,便去謨縣前買了爊肉和蒸餅。」這裡的店小二充當的也是外賣小哥的角色。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古代的外賣行業與現代依然存在不少的差距。由於科技的限制,古代的外賣行業肯定不可能像我們現在這樣突破時空的限制,尤其是空間,就算是發達的汴京城,市民們叫外賣也肯定是就近,而不會跨越大半個汴京城去買外賣。儘管當時已經有了可以保暖的食盒,但如果距離過遠,不僅時間上要等很久,食物也有可能在半路冷掉,從而無法保證口感。

食盒

二、一條龍服務

外賣行業只是中國古代餐飲業發展的一個衍生物,但其實中國古代還有比送外賣更高級的一條龍服務,那便是承辦酒席,只要東家出錢,便可以很快置得一桌甚至是幾桌飯菜。有需求,就有服務。

在《唐摭言》中記載了一個叫「進士團」的組織,大家先別誤會,這裡的「進士團」指的可不是由進士組成的團體,而是專門為進士置辦酒席的團體。唐代有這樣的風氣,高中進士之後要置辦酒席宴請眾人,因此長安城內一干遊手好閒之人便聚集組成了專門承辦酒席的「進士團」 :「初則至寡,洎大中、咸通已來,人數頗眾。其有何士參者為之酋帥,尤善主張筵席……水陸之珍,靡不畢備。」剛開始時進士團人數較少,但之後或許是見有利可圖,成員也多了起來。由進士團置辦的酒席質量還是有保證的,山珍海味都有。

到了宋朝,置辦酒席的一條龍服務就更加趨於完整。《都城紀勝》裡面就有關於「四司六局」的記載,所謂的四司分別是帳設司、廚司、茶酒司、台盤司,六局指的是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燭局、排辦局、香藥局。四司六局的分工可謂細緻入微,照顧到了置辦酒席的方方面面,比如說果子局不僅要置辦鮮果,還負責勸酒。怕喝多了也沒關係,貼心的香藥局還會為你準備醒酒湯。

四司六局雖然名稱很正式,但並非官家,而是民間商業發展的產物,很多富貴人家都置有「四司六局」。當時的人形容「四司六局」是 :「各有所掌,故筵席排當,凡事整齊,都下街市亦有之,當時人戶,每遇禮席,以錢倩之,皆可置辦。」只要有錢,四司六局便會竭誠為您服務。四司六局的出現極大地便利了百姓的生活,既省時,也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文史君說

外賣行業是餐飲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從這個角度來說,外賣並不是現代的專屬,從眾多歷史記載來看,古人對外賣也情有獨鍾。「進士團」「四司六局」的出現可謂是外賣行業的加強版,也可以歸為中國古代的服務業。「四司六局」的服務如此周到體貼,再一次讓我們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有多麼豐富。而外賣行業的發展,也進一步提高了古人的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

謝昆芩:《長安與洛陽:漢唐文學中的帝都景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典參:《古人如何叫外賣》,《老友》2020年第9期。

(作者:浩然文史·景蘇)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 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 haoranwenshi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e2e28d142d0742fa80f9d5d9e38c3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