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
有時候一些老師可能會在不經意間
冒出一些不恰當的措辭
而這些言辭可能會給孩子產生
不同程度的影響
那麼,
在工作中又應當如何避免
使用這些不適當用語呢?
又有哪些口語「禁忌」需要注意呢
一起往下看看吧
建議老師收藏,開學不「犯錯」哦
口語禁忌一:「我看看誰是最後一名/我看看誰忘了?"
解析:
這種語言違背了幼兒教育所提倡的正面激勵原則。
對於年齡較小的幼兒,他們不能理解老師的反話,誤以為如果誰是最後一名,就將會受到批評或懲罰。其實換位思考,當成人聽見這類恐嚇語言時,是否會心甘情願去完成某件事情呢?只是迫於壓力勉強完成。
教育更注重的是過程而非結果,在教育活動中,教師不必過分追求完美的結果,更多需注重孩子在過程當中得到的內容。
對策:
"完成的又快又好的小朋友可以優先進入遊戲哦~"/"我看看誰完成的越來越好"
老師應用充滿熱情和積極向上的語言激勵孩子,設立獎勵機制,對完成好的孩子進行表揚,如貼小紅花、獲得遊戲優先權等。
孩子喜歡成功、追求上進、樂於競爭,正面激勵能夠調動起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孩子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競爭,從而促使孩子更好地完成目標。
口語禁忌二::"不許……""不要……""趕快做……"
解析:
這種語言是一種強制命令型語言。該類語言不適用於教育教學當中,尤其是對於幼兒園的孩子。
這種情況反映出師生關係沒有脫離以老師為中心的傳統觀念,在這種環境下,孩子沒有發言權,久而久之形成唯唯諾諾、膽小怕事、缺乏主見的性格。
對策:
"你可以這樣……哦"/"我們來玩個遊戲"
將強制命令改成遊戲引導或話語引導。
幼兒最主要的特徵之一就是熱愛遊戲,老師在組織日常活動或教學活動時,要想辦法將指令變成幼兒感興趣的遊戲,在遊戲中,孩子會全身心的投入,得到有益的發展。
課前準備:
大家跟我一起玩「神奇膠水」的遊戲,小朋友們粘好自己的小手、小腳、小嘴巴和小屁股哦,如果到下課遊戲勝利的話,可以得到一個小紅花哦。
不要亂跑:
小朋友們我們來當小貓咪啦,學習小貓排隊輕輕走路咯~
不要亂動:
大家一起來玩123木頭人,比比誰最像木頭人哦。
孩子的個性得到了釋放,孩子的權利得到了尊重,師生關係得到了完善。
口語禁忌三:"XXX去把玩具筐拿過來!"
解析:
這句話表面看上去沒有什麼毛病,但是它缺少了最重要的禮貌用語,許多老師經常教育孩子要懂禮貌,可自己在與孩子的交往過程中卻常常忽略了這一點。
人與人之間尊重與平等的概念的形成以及禮貌習慣的養成,需要的不是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而恰恰是教師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言傳身教與潛移默化。
對策:
"XXX請你把玩具筐拿過來,謝謝!"/"可以請你幫老師拿個東西嗎?謝謝!"
把祈使句轉換為禮貌用語,"請",「謝謝",」可以嗎?「
老師要注重言傳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在與孩子的互動過程中,努力為幼兒創設一個真正平等的精神環境和文明禮貌的語言交往環境。
+
口語禁忌四:"笨死了,這都不會"
解析:
當著急上火的時候最易出現這類語言,是對孩子自身能力的一種否定,可以稱之為語言暴力。
這類語言很容易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傷害,當孩子多次聽到該類話語,會自我暗示:自己真的很笨。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很不利的。
對策:
"沒關係!每次都有進步一些,會越來越好的!"/"要相信自己,下次一定能做好"/"這次好多了,繼續努力哦"
在著急上火的時候先將自己的憤怒情緒平復下來,隨後對孩子進行耐心的鼓勵,思考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多給孩子機會。
更多不當用語:
1. 就知道哭,別哭了,煩死人!
2. 一點小事就愛打小報告!
3. 就你事兒多!
4. 閉嘴!我不想聽你說。
5. 再說話就別吃飯了。
6. 不聽話叫別的老師把你帶走。
7. 不睡覺下午不讓你玩遊戲了。
8. 再打人就讓小朋友都不跟你玩。
9. 講了多少遍了還不會,你也太笨了吧?
10. 打電話叫你爸爸媽媽不要來接了。
11. 你的小耳朵哪裡去了?老是不聽清楚問題。
12. 說了多少遍了,你怎麼老是不聽呢?
13. 你看別的小朋友什麼都能幹,你呢?
14. 你再不聽話,放學不讓你走了。
15. 從現在開始,誰坐不住,就別出去玩。
以上不當用語可不要說哦!
寫在最後
3-6歲的幼兒正處在語言的敏感時期,他們的語言大部分是通過沒有外界壓力的自然觀察和模仿而來的,他們缺乏語言的識別能力。
老師要藉助規範的語言示範,促進幼兒的語言得到良好的發展。
請讓我們一起學會用愛的方式和孩子相處,用一雙「愛」的眼睛去觀察,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每個幼兒身上都有其閃光點。
園長幼師通服務平台 為中國學齡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專業資訊服務,致力於幫助托育園&幼兒園園長、教師專業化提升,為托育園&幼兒園提供專業服務的第三方服務平台。
*聲明:本文大部分文字及圖片來自網絡,由園長幼師通服務平台小編因教學和研究需要轉載或選編的文章,重在分享優秀教育理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後台留言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