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陳思誠的電影看起來很假?《士兵突擊》告訴你答案

2022-09-17     閒人電影

原標題:為什麼陳思誠的電影看起來很假?《士兵突擊》告訴你答案

陳思誠是個好導演嗎?

答案其實很明顯,肯定不是,但他絕對是個好商人。

《唐人街探案》系列總票房80多億,《北京愛情故事》4.06億,監製的《誤殺》系列42億,就連奇爛無比的《外太空的莫扎特》都有2.23億。

由此可見,陳思誠這個人深諳商業之道,也許他的電影除了唐探第一部外,其餘都是爛片,但是他像王晶一樣,可以做到讓老闆賺錢。

可是能賺錢並不是說明陳思誠就是個有才華的好導演,相反他一直都是成才,從未變過。

他的電影大都是融梗、複製,專門故弄玄虛讓電影少了簡單的內涵,成了形式主義的假把式。

《唐人街探案》是他口碑最好的一部電影,可其中仍舊少了對港片的無限融梗,續集直接1:1複製《雙瞳》,《外太空的莫扎特》則是薅周星馳的羊毛。

這是陳思誠的自以為是、夜郎自大,他的電影都是拿來主義但他卻以為自己有才華。

在《士兵突擊》片尾,元朗對成才說:「你的路還很長,成才,比許三多要長得多,同時你的迷茫要比他多得多,如果這是你的路,你願意來老A嗎?」

元朗為什麼要在最後對成才發出邀請?因為他看到了成才開始為戰友考慮了,看到了他身上可以讓朋友依靠得真情實意,但現實中的陳思誠的電影中並沒有這份真情。

為什麼他的電影看起來很假?其實在《士兵突擊》中也有答案。

成才在離開鋼七連時,只有許三多一個人送他,成才對許三多說:「我還以為,我就算沒處下全連的人,也處下了半連的人,可到現在,送我的還只是你一個。」

這就是成才的迷茫,也是陳思誠的迷茫,沒有真情實意,有的儘是急功近利與好高騖遠,目的性很強。

這種滿身銅臭讓他的電影不再具備社會價值和精神價值,只剩下一個「利」字,所謂無奸不商,商人眼中只有利益,沒有國與家。

他奉信的是凡是電影都以賺錢為主。

不管電影好壞,也不理觀眾是否喜歡,只要能賺錢,賺大錢,那就是一部好電影,不會有什麼藝術性,更不會多加考慮質量問題。

即使片中表現得很深情,依然充滿了商業氣息,只是為了從觀眾兜里掏錢的虛情假意,一部電影失去了情,便很難與觀眾產生共情,觀眾也就失去了喜愛之情。

這也是陳思誠的電影開始被觀眾唾棄的主因,當他開始不尊重觀眾的智商,只知割觀眾韭菜的時候,觀眾就會意識到這個人不是什麼藝術家了。

曾經的陳思誠,憑藉《唐人街探案》被大眾追捧。

他的唐探宇宙風靡一時,秦風、kiko、野田昊、野牛比利、林默等人,以及世界排名第一卻不知其人的Q,都讓人期待他們的個人獨立電影。

之後陳思誠又快馬加鞭翻拍了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由肖央主演的《誤殺》獲得一眾好評,為國內電影類型片的開創增磚添瓦。

然而就在他將要一飛沖天的時候,自身自大和才學不夠的弊端暴露了出來。

《唐人街探案3》上映之初是春節檔的最大熱門,首日票房10億,第二天和第三天的單日票房分別是8.1億和7.5億,首周票房25.8億。

本可以乘勝追擊打破《戰狼2》的票房記錄,讓《長津湖》望塵莫及,一舉達到70億左右的票房,畢竟當時唐探3的勢頭連漫威見了都得讓步。

但是陳思誠自己糊弄觀眾,隨便胡編亂造,讓《唐探3》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東北亂燉,不但賣相不行,連口味都味同嚼蠟。

《唐探3》簡直沒有一點可取之處,演員、故事都是槽點。

劉昊然的表現讓人失望,王寶強的定位有失偏頗,陳思誠忘了初心,唐探本是喜劇+偵探,可陳思誠讓其只剩喜劇,還是惡俗喜劇。

《唐探3》的劇本更是沒有前兩部那麼嚴謹,完全像一出拼湊起來的拼盤式電影,最引人注目的Q沒有驚喜,更沒有意外。

這對於主打推理+喜劇的唐探系列來說是致命的。

喜劇部分是吸引路人的基本盤,推理部分是提升電影的內核,當觀眾不能笑,推理猶如兒戲時,唐探系列變成了傷仲永。

至於《外太空的莫扎特》,連《唐探3》都不如。

影片隨處可見周星馳的影子,從外觀到內核,《外太空的莫扎特》就是一隻沒有靈魂的四不像。

關鍵以情為主的《外太空的莫扎特》,非但沒有人情味,還到處充斥著新古典主義的劣根性,一味地強調完美道德典範,站在道德制高點指手畫腳,勸人向善。

為什麼陳思誠不懂得改變?是因為他的盲目。

陳思成曾在某檔訪談節目中說過,自己不能接受認輸,想要一直贏下去,而他所謂的「贏」就是賺錢。

為此,陳思誠特地舉了兩個例子,一是《北京愛情故事》成本3000多萬,票房4億;二是《唐人街探案》成本8000多萬,票房8億。

這兩部電影的投資回報都在十倍以上,增強了陳思誠的信心,這種自信導致了陳思誠後面兩部電影的接連失敗,口碑與形象大跌。

陳思誠會意識到觀眾的嫌棄,在下一部電影中改進嗎?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很難。

《士兵突擊》中成才問許三多,他這次是不是真的有點過分了?許三多並沒有回答,一切盡在不言中。

《士兵突擊》中的成才在安於現狀時,有許三多告訴他「人不能太舒服,太舒服會出事的」,不懂何為情時,有元朗告訴他,人不可能一人獨行。

可在現實中,陳思誠過於高傲的性格是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的。

除非讓他遭受票房的嚴重失利,《外太空的莫扎特》還不夠,這就是所謂的觀眾主導市場,良幣驅逐劣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d3ca9d904eb0499b6f8f88a6d9fd4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