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太陽系擁有八顆行星,在已知的行星系統中,擁有數量如此之多的行星系統其實非常罕見,儘管如此,太陽系也不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實際上,在天龍座方向距離我們大約2545光年的位置上,天文學家就發現了另一個太陽系,在這個行星系統中,八大行星一個不少,其中還有超級地球。
這個行星系統的主恆星是一顆被命名為開普勒-90(Kepler-90)的恆星,它是一顆與太陽類似的黃矮星,但與太陽相比,它的「個頭」略大,也更「年輕」,天文學家根據觀測數據估算出,「開普勒-90」的質量是太陽的大約1.13倍,半徑是太陽的大約1.2倍,誕生於大約20億年前。
觀測數據表明,開普勒-90擁有八顆行星,天文學家分別用字母b到i來為其命名,按照與主恆星的距離從近到遠的順序,它們分別是開普勒-90b、c、i、d、e、f、g、h,之所以將開普勒-90i排在開普勒-90d的前面,其實是因為它的發現時間最晚,而在它被發現之後,被確認為是距離其主恆星第3近的行星。
在開普勒-90行星系統之中,b、c、i都是「個頭」比地球更大的超級地球,g和h則是與木星類似的氣態巨行星,至於d、e、f這三顆行星的類型,天文學家目前暫時還不能確定,它們有可能是超級地球,也有可能是迷你海王星(即「個頭」比我們太陽系中的海王星更小的冰巨星)。
可以看到,開普勒-90行星系統也像太陽系一樣擁有八大行星,在此基礎上,再加上開普勒-90本身也與太陽很相似,所以人們也將其稱為另一個太陽系。那麼,在這個行星系統之中,會不會也像太陽系一樣存在著生命,甚至還存在著像我們人類一樣的智慧文明呢?我們接著看。
正如我們所知,地球是太陽系中距離主恆星第3近的行星,所以我們的目光當然會首先注意到開普勒-90行星系統中與地球排名相同的行星,也就是開普勒-90i。
觀測數據顯示,開普勒-90i的半徑約為地球的1.32倍,質量大約為地球的2.5倍,另一方面來講,其主恆星的表面溫度約為5800攝氏度,只比太陽略高,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只要它與主恆星的距離跟日地距離差不多,那這顆超級地球就運行在宜居帶之中,並因此具備適合生命生存的條件。
但實際情況卻是,開普勒-90i與主恆星的平均距離遠遠低於日地距離,僅僅只有大約0.107個天文單位,以至於它的公轉周期只有大約14.45個地球日,根據科學家的估算,在如此近的距離上,開普勒-90i表面溫度將超過400攝氏度,根本就不適合生命生存。
很明顯,開普勒-90i都這樣了,距離主恆星更近的開普勒-90b開普勒-90c就更用不說了,畢竟這兩顆超級地球的溫度只會比開普勒-90i更高。
實際上,開普勒-90行星系統的行星分布比太陽系「緊湊」得多,以至於該系統中的八大行星中,有七顆都因為距離主恆星過近而不具備適合生命生存的條件,只有運行在最外側的開普勒-90h,其與主恆星的平均距離約為1.01個天文單位,這樣的距離,才算得上是運行在宜居帶之中。
然而開普勒-90h卻是一顆氣態巨行星,以我們對生命的認知來看,在這樣的星球上是不可能存在生命的。那這是否說明,在整個開普勒-90行星系統中,都不可能存在生命呢?其實也不一定。
正如我們所知,太陽系中的木星和土星這兩顆氣態巨行星都擁有為數眾多的衛星,其中的一些衛星上甚至還被認為可能擁有生命,比如說木衛二和土衛六。
而開普勒-90h的半徑約為地球的11.32倍,質量約為地球的203倍,所以一個合理的推測就是,這顆巨大的星球也可能擁有多顆衛星,考慮到開普勒-90h還運行在宜居帶之中,因此在這些衛星之上,就有可能存在著生命,甚至其存在生命的機率比木衛二和土衛六還要高。
當然了,就算開普勒-90h的某顆衛星上真的存在生命,它們也很可能只是一些相對原始的生命,幾乎不可能演化出智慧文明,畢竟開普勒-90的年齡只有20億歲左右,比太陽要「年輕」得多,從地球生命的演化歷程來看,這樣的時間跨度,不足以支持生命演化出智慧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