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中國特色,何以彰顯? | 社會科學報

2023-09-12   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中國特色,何以彰顯? | 社會科學報

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中國特色,何以彰顯? | 社會科學報

點擊社會科學報關注我們

▋中國式現代化

深刻認識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農業農村現代化重要論述的理論內涵,對認識和運用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規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振興鄉村、建設農業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原文 :《彰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中國特色》

作者 |華中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梁偉軍

圖片 |網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關於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論述,創造性地回答了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刻認識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農業農村現代化重要論述的理論內涵,對認識和運用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規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振興鄉村、建設農業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科學內涵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期以來,為解決好吃飯問題,我們花了很大精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取得了長足進步」「相比較而言,農村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方面差距相當大」「農村現代化既包括『物』的現代化,也包括『人』的現代化,還包括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不僅闡明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深刻意涵,並且提出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踐要求。農業現代化重在解決農產品供給問題,農村現代化不僅要從根本上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也要讓農村居民過上美好生活,還要讓鄉村既穩定有序又充滿活力。

二是農業農村現代化戰略地位論。習近平總書記堅持用大歷史觀看待「三農」問題,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高度明確指出:「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沒有農業強國就沒有整個現代化強國;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不全面的」。不僅論述了農業農村現代化在國家現代化中的戰略地位,並且指出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著力點。從戰略地位來看,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從重要著力點分析,農業農村現代化要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戰略支撐。

三是農業農村現代化戰略目標論。習近平總書記將農業農村作為有機整體,對農業農村現代化進行部署實施,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農業農村現代化確立為鄉村振興的總目標,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進一步細化為「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農業農村現代化進行全面部署。他強調:「新時代『三農』工作必須圍繞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個總目標來進行」「未來5年『三農』工作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到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農業強國」。明確了新時代黨的「三農」工作戰略目標,制定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為建設農業強國提供了根本指引。

四是農業農村現代化重大任務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任務。」深刻闡明了農業農村現代化與國家現代化之間的緊密關聯。一方面,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新中國成立以來黨領導探索現代化的歷程來看,農業現代化始終是國家現代化的重大目標任務。另一方面,農業農村現代化是我國現代化的突出短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在,農業農村仍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短板。」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鄉村最為突出,這決定了要將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作為重大戰略任務持續推進,為建設現代化強國築牢「三農」基礎。

五是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結合農業農村現代化實際分析,必須通過制度化安排和系統化推動,優先考慮「三農」幹部配備、優先滿足「三農」發展要素配置、優先保障「三農」資金投入、優先安排農村公共服務,落實落細「四個優先」。要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基礎、保障糧食安全為根本、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為關鍵、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重點、深化農村改革為動力,持續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高質量發展。

六是「四化同步」發展論。黨的十八大作出「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四化同步」發展)重大決策。這是事關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選擇,體現了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西方已開發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時間。我們要後來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來,決定了我國發展必然是一個『並聯式』的過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疊加發展的。」 「四化同步」發展論充分揭示了趕超型、跨越式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特點,為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等提供了思想理論指導。

七是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論。面對新時代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緊迫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深化精準扶貧,提高廣大農民生活水平,對農業科技和農業農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科技發展的關鍵在創新。創新是第一動力,「農業科技創新要著力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解決好各自為戰、低水平重複、轉化率不高等突出問題」「農業科技工作要突出應用導向,加快成果轉化,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另一方面,科技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農業生產經營、農村二三產業發展、鄉村公共服務、鄉村治理、農業農村科技等人才立足鄉村實際、積極就業創業。要「著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鄉村人才隊伍,強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要創新科技興農、人才強農體制機制,讓科技和人才成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動力。

八是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決好『三農』問題,根本在於深化改革,走中國特色現代化農業道路。」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努力走出一條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明確了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基本內涵。針對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戰略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闡明了「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科學內涵,強調「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飯碗、依託雙層經營體制發展農業、發展生態低碳農業、賡續農耕文明、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農業強國中國特色,為堅持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提供了思想指引。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糧食安全、農民增收、鄉村治理、鄉風文明、宜居宜業、美麗鄉村等事關農業農村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統籌謀劃、協調推進。

以上「八論」相互聯繫、有機統一,共同構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農業農村現代化重要論述的科學理論內涵。其中,農業農村現代化科學內涵論闡明了深刻意涵,農業農村現代化戰略地位論明確了重大意義,農業農村現代化戰略目標論指引了發展方向,農業農村現代化重大任務論強調了戰略任務,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論突出了重大原則,「四化同步」發展論提出了基本方略,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論指出了工作重點,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論指明了實踐路徑。這一重要論述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進一步深化了黨對「三農」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為全面振興鄉村、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實現民族復興擘畫了戰略藍圖,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68期第2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王立堯

拓展閱讀

鄉村振興 | 加快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

如何走出佛系,重建現代個體態度與民族文化道路 | 社會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