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生育率持續下跌,年輕人為什麼不生孩子了?

2023-09-27     十點讀書

原標題:日本生育率持續下跌,年輕人為什麼不生孩子了?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總和生育率在1.6以下的狀態已持續30多年。

總和生育率原本是人口學的專有名詞,指的是「每個女性在育齡期間所生育的子女的平均數」,如果總和生育率超過2.07,則人口增長,如果低於2.07,則人口減少。

生育率持續降低,少子化的現象得到政府和人口專家的關注,隨即出台了許多提升生育率的對策,但是少子化的趨勢並未得到改變。

2018年,日本的出生人口為91.8萬人,死亡人口為136.2萬人,兩者相減,人口約減少了44.4萬人。

2019年,人口減少51.2萬人,可見人口減少正在加速發展。

按照這樣的趨勢,2019年出生的孩子,成長到到30歲的育齡期時,出生人數將會下降至60萬人左右。

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生孩子了?

生活方式如何影響人們的婚育觀?

日本的少子化現象與對策,給同為東亞國家的我們哪些啟示?

《低生育陷阱》專門研究了日本少子化現象的前世今生,並試圖找到問題的根源和破局的方法。

山田昌弘|譯林出版社

作者山田昌弘發現,結婚、生子是「改變生活狀況的大事」,既有可能讓生活水準向更高的方向變化,也有可能讓生活跌落至更差的情況。

「不想從當前生活水準跌至更差」的心理,是讓年輕人不願意生子、甚至不願意與異性交往的根本原因。

山田昌弘是一位社會學教授,面對每一屆學生,他都會做一項問卷調查:你希望與什麼樣的人交往。

在得到的回答中,占比最多的是「談話投機的人」。

其中,男生比較喜歡與「可愛的人」交往,女生則比較喜歡與「溫柔體貼的人」交往。

調研中的一個回答讓他深思,有學生反饋,媽媽叮囑自己「不能與藉助學貸款的人交往」,「因為婚後還要忙著還助學貸款,兩個人會過得十分辛苦」。

他把這件事講給一位記者,沒想到,這位記者就有同樣的經歷。

他有一個計劃結婚的女朋友,兩人都借了助學貸款,他們商定在還完貸款之後再考慮結婚。

另外一個調研問題是:你希望和年收入多少的人結婚?

山田昌弘採訪了一位30多歲、與父母同住的未婚女性。

她回答說,希望對方年收入在1000萬日元以上。

她解釋道:「作為家庭主婦的媽媽培養了我,讓我接受了正規的鋼琴訓練,甚至送我上了音樂大學。我希望將來也能有那麼多錢來培養自己的孩子。」

雖然學過鋼琴,但她並沒有從事與音樂相關的工作,而是作為一名非正式員工做著一些事務性工作,年收入約為200萬日元。

能否給孩子一個比自己更為優越的成長環境」,是年輕人在生子之前會考慮的問題,甚至對很多人來說是決定性的問題。

或許這對於如今已步入中老年的人來說是「想要的太多了」、「走一步算一步,生活沒有那麼多可預測的東西」、「窮有窮養,富有富養」……

1993年,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一次演說中說道,「現在的孩子成年時,將是歷史上第一個生活水平低於自己父輩的世代」。

如今他們長大了,發現自己很難像父輩一樣忍受艱苦的生活,為孩子付出一切,這種不安成為很多年輕人在育兒方面的最大障礙。

印度電影《起跑線》講了一個父母為了孩子的「起跑線」拼盡全力的故事。

拉吉和妻子米塔是一對白手起家的服裝店老闆,兩人都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會英語。

在印度,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被視為精英的「標配」。

幼兒園開始招生了,排名靠前的學校,入學名額都很緊俏。

他們去參觀排名第一的德里文法學校,看到走廊上懸掛的校友照片,不禁幻想女兒長大之後也能和這些政商大亨們一樣,光鮮靚麗,就下決心要讓孩子到這裡讀書。

可是這所學校只招收三公里以內的學生,夫妻倆當機立斷,立刻在附近的富人區買了房。

然而在富人區的精英眼裡,這對夫妻只是有錢沒品位的暴發戶,而且學校還要考察父母的職業和資格,認為服裝店老闆會忙於生意,沒時間關心孩子的學習,就這樣,女兒依然沒能被學校錄取。

這個故事取材於印度發生的一則真實新聞。

當地一所學校,只接收父母是工程師、醫生或者擁有MBA學位的孩子,一位父親因為自己的職業資格不夠,導致女兒在申請學校時被拒了。

這位父親不甘心,又報名參加了MBA課程。

「所有的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生活和教育」,這樣的願望帶來的是無處不在的育兒壓力。

這種壓力不止是在經濟條件上,更體現在父母的精力分配、父母自身的學習能力等等細節方面。

對於看重自我價值實現的年輕人來說,光是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實現自己的理想就已經耗盡了十分力氣,如果在孩子上要花費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他們感到力有不逮。

在日本的一項民意調查中,認為自己的生活水平屬於「中上」或「上」的比例,按年齡層來看的話,18到29歲占比最高;而回答自己屬於「中下」或「下」的比例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高,在60多歲和70多歲的人中這一比例最高。

作者分析,18到29歲的年輕人有著穩定的收入,一部分已經結婚或者獨立,能夠支配自己的收入;一部分低收入的單身年輕人很多是和父母同住,少了許多日常開銷,也能過上「中上」的生活。

他們經常在現實中看到「從中流生活跌落下來的中老年人」,受困於日本經濟持續性的不景氣,曾經實行「終身僱傭制」的企業開始裁員,許多即將退休的人面對失業危機。

為了將來不陷入這樣的困局,年輕人對結婚和生子變得也更加慎重了。

山田昌弘談到,要想讓少子化對策奏效,那麼就需要讓年輕人消除「從中流跌落的不安」。

具體來說,就是讓年輕人有一種「確信」:相信即便生育孩子,也能夠一生維持不錯的生活水準。

作者 | 甘藍藍,寫好別人的故事,過好自己的日子。

主播 | 佳音,十點讀書籤約主播。

圖片 | 視覺中國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cd0344445dde2f969d2f52634a921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