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運營的14款App有違法行為,知網再被罰5000萬元

2023-09-07     電腦報

原標題:因運營的14款App有違法行為,知網再被罰5000萬元

讓一眾高校和學子苦不堪言的知網又攤上事了。

2021年底,九旬退休教授趙德馨與知網的8年官司,讓「知網行為」徹底進入公眾視野。知網平台上的學術論文,很多都沒有得到作者的直接授權,而是通過與學校、期刊合作得到「授權」。甚至知網利用論文作者的勞動成果來牟利,作者自己不僅毫無收益,想要從平台下載自己的作品反而需要付費。在與作者的法律糾紛中,知網接連敗訴。

知網不僅深陷與作家、高校教授等一系列版權糾紛中,還曾因「漲價離譜」被多所高校中斷合作,甚至中科院都公開表明「用不起」知網的服務。

對於版權作者不夠尊重,對於合作機構不肯放低姿態,這也引發了關於知網是否涉嫌行業壟斷的討論。

2022年5月13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宣布依法對知網涉嫌實施壟斷行為立案調查。在被調查7個月後,知網收到了共計8760萬的罰單。

繼上一次的「天價」罰款後,知網又被開出5000萬的罰單,不過這次並非因為實施壟斷行為被罰。

9月6日消息,根據網絡安全審查結論及發現的問題和移送的線索,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依法對知網(CNKI)涉嫌違法處理個人信息行為進行立案調查。

經查實,知網(CNKI)主要運營主體為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同方知網數字出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其運營的手機知網、知網閱讀等 14 款 App 存在違反必要原則收集個人信息、未經同意收集個人信息、未公開或未明示收集使用規則、未提供帳號註銷功能、在用戶註銷帳號後未及時刪除用戶個人信息等違法行為。

9月1日,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依據《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綜合考慮知網(CNKI)違法處理個人信息行為的性質、後果、持續時間,特別是網絡安全審查情況等因素,對知網(CNKI)依法作出網絡安全審查相關行政處罰的決定,責令停止違法處理個人信息行為,並處人民幣5000萬元罰款。

那麼知網違規收集了用戶哪些個人信息呢?

據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查詢手機知網 2022 年 9 月的隱私政策發現,日誌信息欄明確,在用戶訪問手機知網平台或使用手機知網服務時,系統可能會自動接受並收錄用戶瀏覽器、計算機上的信息,包括IP位址、瀏覽器類型、搜索記錄、瀏覽記錄、訪問日期和時間、電信運營商等。但在今年 7 月 28 日更新的隱私政策中,日誌信息一欄並未提及對瀏覽器、IP位址、電信運營商等信息的收集。

左為2022年9月的手機知網隱私政策,右為7月28日的更新版。圖源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於 2021 年 11 月正式施行,距今已有近兩年時間。《個人信息保護法》重點強調了平台不能過度收集跟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因為平台很可能會濫用過度收集的信息,甚至違法使用,給個人權益造成侵害,以及給個人信息安全帶來不確定的風險,比如存儲的信息可能被黑客或其他不法分子攻破,平台也可能利用收集的信息進行大數據殺熟,侵犯消費者權益等。

知網的違規違法行為事實清楚、證據確鑿,所以國家網信辦依法對其處以罰款。

對此,人民日報評價:知網未來能否做到遵紀守法?

對於「天價」罰款,日前,知網在其微信公號發布回應稱,「我們誠懇接受,堅決服從。」

知網還表示,自2022年6月23日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對知網開展網絡安全審查以來,知網全力配合,堅持安全與發展並重,全面開展整改工作,進一步加強了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等各項建設,「今後我們將繼續夯實個人信息保護、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管控體系,堅守『服務科技創新、促進學術傳播、承擔社會責任』的發展定位,努力為社會提供更加安全、合規的服務,以實際行動切實維護國家網絡數據安全。」

編輯:CC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ca7b7a46102b56a09725de9dd1e11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