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碩賢院士到我校參觀指導

2023-08-05   小樓聽雨詩軒

原標題:吳碩賢院士到我校參觀指導

吳碩賢院士到我校參觀指導

8月3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建築技術科學研究所所長吳碩賢到我校參觀指導,並與我校部分青年教師就治學與閱讀,人文與研究,科研與教學進行交流座談。活動由「丹霞讀書會」主辦,我校黨委書記、校長李然,副校長陳毅文出席,相關科室負責人以及青年教師代表參加。

圖一:參會人員合影

吳碩賢先後參觀了「丹霞記憶」館、七棵樹火山科普園、校史館以及行知圖書館,認真聽取了李然從校園文化、社區教育、紅色教育及藝術審美教育等方面介紹,對我校因地制宜營造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開展終身教育、社區教育卓有成效的特色亮點,踐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理念表示肯定和讚賞。

吳碩賢深耕於建築與環境聲學領域,出生於書香門第的他在詩詞創作與書法藝術方面都有很高成就,已經相繼出版了《吳碩賢詩詞選集》《吳碩賢書法選集》《吳碩賢行書選》等著作。在吳碩賢看來,科學與藝術從來不分家,藝術不但是他相伴一生的愛好,還能為他的科研工作增添靈感。

圖二:座談會現場(一)

座談會上,吳碩賢將自己的治學理念概括為「理緯文經織錦成」,即把治學當作編織錦緞,以理科知識為緯線,以文科修養為經線,理與文交叉編織,經緯交織,文理融通。他將對中國傳統文學和藝術的感受運用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中,開始了對聲景學的研究。在他看來「建築學研究即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而建築聲學與人的主觀聽音和音樂欣賞有關係。」作為建築科學和綠色建築的積極倡導者,他從建築聲學的角度出發,介紹《詩經》《道德經》等文學經典對他學術研究的影響,提出以「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作為指導城市規劃的重要哲理。

在場教師紛紛表示受益匪淺,並就閱讀、學習、科研和子女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疑惑踴躍提問。吳碩賢耐心回答並啟發大家要勤於觀察,聆聽心聲;善於聯想,創新思路;抓住事物的本質,做事業和生活的有心人。

圖三:座談會現場(二)

「世事因緣雖靡定,酬勤天道信無殊」,李然盛讚吳碩賢是「文理兼修的大師」,其治學嚴謹、勤勉鑽研的科學態度和詩意生活的人文精神影響和激勵了廣大師生。我校將持續營造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用琅琅書聲、濃濃書香匯聚起全面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中堅力量,為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作出更大的貢獻。

人物介紹

吳碩賢,男,1947年5月生,福建詔安人,建築技術科學專家,博士研究生畢業於清華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建築技術科學領域唯一的中科院院士,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師德標兵、廣東省勞動模範、第二屆廣州十大優秀留學回國人員。曾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突出貢獻獎,入選「南粵英傑—新中國影響廣東100位貢獻人物」。

01學術成果

吳碩賢院士系統地提出城市交通噪聲預報、仿真及防噪規劃的理論與方法,在我國這一研究領域作了開拓性的工作。首次闡明聲學虛邊界原理,推導出混響場車流噪聲簡潔公式,解決了國際上20多年未能解決的問題;他基於機率論推導出隨機車流噪聲預報公式;他還提出廳堂響度評價新指標和計算公式;率先將計算機輔助建築設計軟體與聲學軟體連結以分析室內音質;他及其團隊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三維視聽一體化研究,實現廳堂座位選擇系統;用可聽化先進技術研究民族音樂與戲曲廳堂的音質特性,首次對民族樂器聲功率進行系統科學的測定;率先研究中國古典園林聲景及聲景圖製作技術以及從文化典藉中研究聲景。他並提出園林的時間性設計理論;在國內較早開展建成環境使用後評價研究,建立了人居環境評價的科學架構;他還提出以「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作為指導城市規劃的重要哲理以及將人及其活動作為景觀要素的新理念。吳碩賢在國際上提出光景學新學科,提出將聲景、光景及香景相融合的多元景觀營造新思路。吳碩賢院士主持完成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及面上項目,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6項,在英國《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Applied acoustics》、美國《Journal of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德國《ACUSTICA》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著作12部。

02社會貢獻

吳碩賢院士及其團隊先後承擔了北京人民大會堂音質改造聲場三維計算機仿真,廣州大劇院聲學縮尺模型實驗研究與測試,白雲國際會議中心嶺南大會堂、珠海歌劇院及南海蝴蝶谷音樂廳等70多座觀演與體育建築的聲學設計與研究。廣州大劇院成為亞洲唯一入選的世界十大歌劇院之一;白雲國際會議中心在世界首屆建築節上獲唯一的公共建築大獎。他擔任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屆主任;承擔「重視發展現代建築技術科學」「 推行綠色建築、促進節能減排、改善人居環境」等諮詢項目,均獲得中央高層領導高度重視,對於發改委與住建部出台「綠色建築行動方案」起到重要作用。他還注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和科普工作,出版詩詞集、書法集和科普作品,是科技與文藝雙馨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