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碼到手酸,女神這尺度也太逆天了

2023-02-07     影探

原標題:打碼到手酸,女神這尺度也太逆天了

直到上映之前,我絕對想不到這片會成為「好萊塢年度慘案」——

論陣容。

史上最年輕奧斯卡最佳導演,《爆裂鼓手》《愛樂之城》導演達米恩·查澤雷執導。

「小丑女」瑪格特·羅比+布拉德·皮特+「蜘蛛俠」托比·馬奎爾領銜主演。

眾星雲集,豪華到誇張。

論題材。

懷舊迷影,草根逆襲,經久不衰的「給電影寫情書」題材。

論尺度。

奢淫糜亂,尺度亂飛,開場30分鐘的聚眾銀趴,打碼累出肌鞘炎。

理解萬歲……

沒想到,倆王帶四個二的王炸陣容,卻炸出了一記「啞炮」。

票房、口碑雙雙大暴死,成為好萊塢年度撲街慘劇。

萬眾期待的年度大作翻車,究竟是作品的傲慢,還是觀眾的誤會?

話已至此,必須聊聊這部爭議滿滿的尺度神片——

「巴比倫」

Babylon

2022.12.23

巴比倫,距今4000年前建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國家,「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據《聖經》記載,巴比倫曾是一座輝煌的城市,但卻因人性墮落而衰敗,以至上帝將其毀滅。

好萊塢往事

電影發生在1920年代初期,舊好萊塢的黃金時代。

彼時,洛杉磯還是一座荒涼沉悶的沙漠小鎮。

好萊塢建立,將全世界有才華、有抱負的電影人聚集於此。

銀幕上,他們演技精湛,紅透半邊天。

片場外,他們沉迷酒精、毒品和性愛,日夜醉生夢死。

這是一個醜聞遍地的時代,也是好萊塢最糜爛的十年。

故事,從一場放蕩狂野的明星派對拉開帷幕。

男主角曼紐爾,出身底層的墨西哥裔移民。

他夢想拍出流芳百世的電影來到好萊塢,卻找不到門路進入片場學習。

無奈,只好靠在派對伺候大明星,跑腿打雜維生。

這場派對,曼紐爾邂逅了同樣出身底層的金髮女孩內莉

內莉野心勃勃而又狂野不羈,橫衝直闖來到好萊塢,夢想成為一名明星。

於是,她連蒙帶騙混入派對,打算碰碰運氣。

一對逐夢演藝圈卻四處碰壁的追夢人,在派對上相遇相知。

從一拍即合,到互訴衷腸,再到曼紐爾的一見鍾情。

天亮過後,派對結束。

兩個無依無靠的小人物不得不回歸生活,繼續追夢。

殊不知,命運的齒輪從此開始轉動。

內莉在派對現場放蕩不羈的表演,令她被電影公司看中。

憑「一脫成名」的龍套表演聲名鵲起,爆火成為性感女皇。

曼紐爾則誤打誤撞,結識了聲名赫赫的好萊塢頂級男星傑克。

玩世不恭而又體恤後輩的傑克,熱心把他引薦進入片場打雜。

曼紐爾的追夢之旅終於步入正軌,在幕後逐漸混出了名堂。

1927年。

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手》上映,永遠改變了電影工業和好萊塢的格局。

《爵士歌手》

黃金時代至此落幕。

夢想之城背後的骯髒與卑鄙,在變革的陣痛中被揭露。

曼紐爾、內莉、傑克等好萊塢追夢電影人,走向各自不同的命運……

寫給好萊塢的情書

2009年,達米恩·查澤雷第一次向製片人提出想拍《巴比倫》。

製片人認為,對於當時還是新人的他,貿然拍這部「史詩大片」太過勉強。

不如把其中的音樂和愛情元素提取出來,先拍部「小片」練手,證明自己。

這部練手小片,也就是後來的《愛樂之城》。

提及這個,不是說十三年磨一劍的達米恩「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嗎」

而是想說,他之前所有的代表作,都像是為這部「初心」做的演練。

《巴比倫》的風格,是《爆裂鼓手》那股歇斯底里的瘋癲節奏。

賈斯汀·赫維茲(達米恩御用配樂)轟炸耳朵的音樂和晃瞎眼睛的剪輯貫穿始終。

背景不間斷的鼓點,詮釋那個繁花似錦,烈火烹油的瘋狂時代。

開場30分鐘的狂歡派對,由大約700名臨時演員組成,其中大多數都是裸體或半裸。

毒品、酒精、情色和一頭大象……

費里尼的超現實夢幻混合《大開眼戒》的放肆不羈,詮釋了盡皆癲狂,盡皆過火的時代本色。

《巴比倫》的內核,則是《愛樂之城》那股對黃金時代毫不保留的緬懷。

狂熱的爵士樂搭配一鏡到底長鏡頭。

導演帶領觀眾,穿梭百年前的好萊塢片場,復現電影人為了電影的狂熱……

為了成名的瘋魔

儘管電影劇情為原創虛構,但幾乎每一個角色都能找到真實原型。

曼紐爾的角色設定大部分是虛構的。

其中,他在好萊塢為了保護明星不擇手段的經歷,有對埃迪·曼尼的參考。

埃迪·曼尼(右)

內莉的角色原型是克拉拉·鮑。

默片時代,克拉拉憑性感火辣的銀幕形象出道,被稱為「IT Girl」(性感女孩)。

片中,她蹩腳的口音、原生家庭的困境等設定,都是出自其傳記。

克拉拉·鮑(左)

傑克的角色原型是約翰·吉爾伯特。

這位默片巨星,以口齒伶俐、魅力十足和酗酒成性,而聞名好萊塢。

可是陰柔的嗓音,卻讓他在有聲電影時代遭受重挫,被影壇排擠在外。

約翰·吉爾伯特(右)

除了原型人物外,幾樁好萊塢著名花邊軼聞,也被精心編排加入情節。

舉個例子。

電影開頭,有一個身材臃腫,喜歡被女伴便溺在身上的胖子。

他在和女伴「玩鬧」時發生意外,女伴衣衫不整昏迷不醒,一度造成恐慌。

電影中,這只是一晃而過的閒筆。

可是在歷史上不僅確有其事,而且影響深遠。

這名胖子叫作羅斯科·阿巴克爾,是當時好萊塢最成功的喜劇演員。

現實中,他的女伴幾天後在醫院去世,死因是「膀胱破裂導致的腹膜炎」

阿巴克爾因涉嫌強姦與謀殺被捕,令大眾意識到好萊塢光鮮背後的污穢不堪。

從此,美國各界決定全面封殺阿巴克爾,社會名流忙不迭與好萊塢劃清界限。

為求自保,好萊塢不得已推出嚴苛的審查制度,開啟了電影審查時代……

風再起時

※前方輕劇透預警※

據DL,電影成本8000萬美元,要想回本全球票房需要達到2.5億美元。

結果,北美票房1532萬美元,全球票房僅收5000萬,賠的血本無歸。

圖源:微博

票房血虧罷了,口碑也跟著翻車。

爛番茄新鮮度55%,觀眾評價52%。

頒獎季公關一圈,只拿到了奧斯卡3項技術獎提名。

媒體不疼,觀眾不愛,大寫的一個「慘」。

「不瘋魔,不成活」

這是粉絲們愛《巴比倫》的原因,這也是它「史詩級撲街」的原因。

有些人,覺得它太過瘋魔。

大象對著鏡頭排泄、美女對著地毯嘔吐,咬死活老鼠,活剖眼鏡蛇……

為諷刺上流階級拍攝的重口味屎尿屁,昆汀看了也要皺緊眉頭。

有些人,覺得它太過晦澀。

高強度的信息密度和無處不在的致敬彩蛋,顯然抬高了觀影門檻。

電影結尾,三分鐘的影史混剪,廉價到在B站可能連熱門都上不去。

三個小時無比漫長的觀影過程,可能會將其看作是導演的濫情自嗨。

再加上同日北美公映的,還有「票房怪物」《阿凡達2》。

如此看來,《巴比倫》如今的遭遇,似乎並不意外。

與其說是導演「寫給電影的情書」,不如說是「寫給職業的遺書」。

達米恩·查澤雷

儘管如此,我還是喜歡這片。

豆瓣8.0,相信也有不少國內觀眾認同,它是近年好萊塢難得的「口碑佳作」。

我們愛它,愛的是樂景哀情——

群魔亂舞的狂歡背後,寫給時代的酸楚和無奈。

電影三個主角,際遇不同,但恰好又殊途同歸。

內莉一夜成名,靠的是天賦和拼搏。

當有聲電影的時代到來,她固執己見。

直到她發現演技的天賦被天生的口音劣勢取代,過往的經驗被嶄新的規則否定。

面對改變她不願妥協,只能與夢想越行越遠。

傑克居安思危,很早就預料到「變革」迫在眉睫。

當有聲電影的時代到來,他虛心求變。

直到他發現即使做好準備,卻還是沒能力取悅觀眾,只是努力努力白努力。

如同命運開了一個玩笑,只好接受被時代甩開的命運。

曼紐爾隨波逐流,當有聲電影的時代到來,他趁勢加入。

直到下一次變革到來,黑幫代表的血腥獵奇B級片,搶占他代表的主流電影的地盤。

最終,還是沒逃過被時代遺棄的結局。

撒灰哥飾演黑幫變態大佬

三個主角「追夢之人,夢碎而歸」的命運浮沉,勾勒出時代的無情鐵律:

很多時候,我們高估了自己的選擇,低估了時代的潮流。

繁華一時的「好萊塢巴比倫」,小小的技術革新就能輕易瓦解。

更不用說芸芸眾生——

這部叛逆時代潮流,賠得褲衩不剩的《巴比倫》,自然是最好的證明。

「人無百年夢,風有再起時。」

還好我們有一種東西,可以「戰勝時代」——電影。

一切都會過去,生命會終結,夢想會破碎,輝煌會黯淡。

而電影會永生不滅,一次次重生。

永恆的作品,記錄一代又一代電影人的輝煌和夢想,再傳遞給後世的新觀眾。

和一代又一代新觀眾相遇,激勵他們成為新的追夢者…

不止不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c2ecb616ef693d72fc6ce1bcbb29a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