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規劃之痛:商業開發的剎車踩得太晚了

2023-06-26     雲南房網

原標題:昆明規劃之痛:商業開發的剎車踩得太晚了

前不久,雲南房網報道了商業綜合體項目大都破產重整的消息,算上大都,昆明近幾年已經申請破產重整的純商業項目,或者包含大體量商業的綜合型項目就有至少14例,名單如下:

如果加上早已爛尾,很可能也會走上破產之路的虹橋國際、博欣國際、齊泰城等商業項目,昆明陷入困境的商業項目(含大體量商業的綜合性項目)就有將近20個。

這麼多商業項目不得不走上破產之路,除了開發商實力、經營方面的原因,與項目性質不無關係。相比起住宅項目,商業項目如果包括大體量的購物中心,也就是俗稱的「大盒子」,開發商往往很難銷售,不得不自持,資金壓力極大。自持的話後期經營還要持續投入,有些甚至長期虧損,如果不是實力非常雄厚的房地產企業,往往會被大型商業拖死。

即便是可以銷售的商業物業,比如公寓和寫字樓,由於售價大大低於住宅,開發成本卻高於住宅,開發商往往虧本銷售,但即便如此,銷售速度也很慢,同樣給開發商的現金流帶來非常大的考驗。

商業物業讓房地產企業死去活來,歸根結底是太多了,開發量嚴重過剩,尤其是大型集中式購物中心,早已不適應網絡購物時代的消費場景,昆明卻還大量開發,讓開發企業陷入資金黑洞。

大盒子商業一度是昆明城中村改造項目的標配

正因為商業開發過剩,所以早在6年前,昆明市就對許多片區和地塊的控詳規進行調整,調規的總趨勢是削減商業開發比重,增加住宅,僅2017年削減的商業開發面積就有500萬平方米之多,像巫家壩、草海等片區的商業開發體量其實都已減少。

這種調規勢頭一直延續到今年,今年已經有下馬村二期、東華北區等片區削減了商業開發體量,有些已經出讓的土地也有規劃調整,比如原本全部是商業地塊的孔雀鎮,最近就有一個地塊調整為住宅用地;三千時光的商業開發用地也被調整為教育用地。

但即便昆明市已經連續五六年大力度削減商業開發面積,卻仍舊有許多片區和項目需要調規,說明昆明市給商業開發踩剎車的時間有點太晚,這幾年都是在做亡羊補牢的工作。既然一直在補卻一直沒有補完,進一步說明昆明原來的規劃原則有多麼離譜。

昆明商業開發規劃太多,除了總量過剩,更主要的問題是大盒子商業實在太多,尤其是10多年前集中上馬的那一批城改項目,如果不是規模很小,幾乎都是住宅+寫字樓+購物中心的開發模式,大宥城、馬街摩爾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這一批項目除個別外,大部分商業體都慘澹經營,有些則乾脆爛尾。

有業內專家說,昆明在城市規劃方面的確存在商業占比過高,對商業形態的規劃要求缺乏前瞻性,商業布局也過於隨意的問題。雖然這幾年開始進行調整,但一來是調整的有點晚,二來又有過於考慮土地出讓成功率的功利主義傾向,對已經出讓項目的調規,更是受開發企業經營狀況的左右,有時候「按鬧分配」,也缺乏合理性和規劃公平。

相關閱讀

大都掙扎7年還是頂不住了,昆明商業地產開發黑洞繼續擴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c26989ab73972b01c62fc4e8b1caa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