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不吃這幾樣東西,一年都不舒服,不止餃子和湯圓!

2023-11-07     車解讀

原標題:冬至不吃這幾樣東西,一年都不舒服,不止餃子和湯圓!

文|慶哥歷史解析

由於特殊的規律,太陽在12月22日這一天運行至固定的經度,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終於達到一年裡最南方,因此,這一天的天光最為短暫,黑夜卻仿佛漫無邊際一般悠長。然而這一天,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流傳下來的農曆二十四節氣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冬至,不僅如此,冬至還是一個傳統節日,古代就有「冬至大如年」的傳統。除了在外的遊子要歸家不說,就連皇帝都要在這一天祭天祀祖,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按照古代民間的說法,冬至這一天陽氣由衰轉盛,是一個循環的開端,因此冬至這一天是一個大吉之日,諸事皆宜。

雖然冬至是一個節氣,但它更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在古代不僅宮廷會大肆慶祝,就連民間也會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來慶祝冬至日的到來。在周朝,人們會在冬至日舉辦祭祀活動,傳說冬至這一天鬼神都會來到民間,看望人間的疾苦歡樂,所以人們就會在冬至日祈求他們消除役疾,以減少人們因為病痛而死亡;在漢朝,每逢冬至,皇帝都會親自前往泰山,祭拜祖先,為天下蒼生禱告。不僅如此,漢朝歷來就有在冬至前後休朝的傳統,為的就是能讓百官「安身靜體」,另外還要挑選一位能人鼓瑟吹笙,以表示對這一天的重視和慶賀。在唐宋時期,冬至是京城中最重視的節日,就連最貧窮的人也要在這一天換新衣,置辦豐盛佳肴,祭祀自己的祖先。不僅如此,親戚好友之間還會相互走動,表達對節日的慶祝,就如同過年一般。

不僅每朝每代對於冬至的慶祝方式不一樣,現代南北地區不同,冬至這一天所要吃的食物也不同。因為冬至是最佳的養生時期,往往在這時進補會有比平日裡更好的效果,所以在冬至這一天,人們都會吃一些不同於往日的食物。由於我國地大物博,每個地區經過各自風俗千年來的演變,都形成了非常獨特的飲食文化。

例如在北方,每逢冬至這天不論生活水平怎麼樣,家家戶戶都一定要吃上一頓熱氣騰騰的餃子,這種習俗正是醫聖張仲景流傳下來的。但也北方也並非全部是吃餃子,山東地區就更喜歡喝一碗暖暖和和的羊肉湯,這種習俗來源於漢代,劉邦在冬至這天喝了一頓羊肉湯,覺得味道極為鮮美,於是下令每年冬至都要喝上一碗羊肉湯,從此便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傳統。羊肉性溫,是極好的滋補食品,往往在這一天吃羊肉也寓意來年的一個好兆頭。

但是在南方,由於飲食習慣不同,他們就不會選擇餃子、羊肉等食物。江南地區會在冬至夜晚全家吃一份赤豆糯米飯,這個習俗來源於一個傳說,傳說有一位能人,他生前就喜歡禍害人間,後因犯下滔天罪過被處死在冬至,他死後,靈魂卻依然攪得人間不得安寧。但是他特別懼怕赤豆。所以在冬至這天,人們就吃赤豆飯,意欲驅鬼祛邪,祈求來年的好運氣。在南方還有一些地區會吃湯圓,不僅如此,全家人還會聚在一起喝酒吃菜,湯圓寓意著團圓,寄託人們對生活的一種祈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c1db3f0138865922dda04641f523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