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船三號入月軌後已降軌1.2萬公里,將在8月23日落月!真能成功嗎

2023-08-08     科普大世界

原標題:月船三號入月軌後已降軌1.2萬公里,將在8月23日落月!真能成功嗎

月船三號入月軌後已降軌1.2萬公里,將在8月23日落月!真能成功嗎

印度月船三號已經成功了一大半,泊入了月球軌道並開始降軌,最近時距月球只有170公里了。

8月5日晚,已經進入月球引力範圍內的月船三號開始減速變軌,一番操作後成功進入了環繞月球運行的橢圓形軌道,其遠月點為18074公里,近月點為164公里,剛到月球就進入這樣的一個月球軌道,表現相當優異。接下來它還將經過5次變軌泊入月面以上100公里的正圓形環月軌道。

進入月球軌道後的第一次降軌表現也很亮眼,8月6日變軌後的軌道高度變成了遠月點4313公里,近月點170公里,一腳剎車就把軌道高度降低了近12000公里,變軌的幅度還是相當大的,可謂完成的很出色。

預估其後續的幾次降軌操作也會比較順利,因為這些操作都沒什麼難度,直到進入環繞月球的百公里高度正圓形極地軌道,時間大致在8月17日,這個時候推進器就要與著陸器分離了,這一操作難度也不是很大,史上太空飛行器分離時出故障的機率是很小的。

但是著陸器著陸月面是真正具有挑戰性的操作,從上世紀美蘇探月登月之後,實施月球探測器著陸操作的國家除了我國之外還有以色列、印度、日本等,分別是以色列的「創世紀號」探測器、印度的「月船二號」探測器和日本的「白兔-R」探測器,但它們無一例外都失敗了,而且基本都是在落月的最後一刻失敗的。只有我國的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取得了成功,這也是美蘇登月後至今僅有的三次探測器成功登月的活動。

不過印度在上次的月船二號登月失敗之後,深刻地吸取了教訓,誓要在登月上挽回面子,於是將月船三號打造成了只負責成功登月的探測器。它的推進器上沒有攜帶任何探測載荷,只相當於一發末級火箭,上面裝了近兩噸的燃料,只負責把月船三號送到環月百公里軌道上就算成功,而一般情況下,推進器到達月球軌道時,還會充當軌道探測器進行月表探測,但月船三號推進器可能只有作為著陸器的中繼信號傳輸的功能。

為了增加探測器登月的成功率,月船三號在登月程序中設計了自主登月的模式,就是不用人類操控的情況下也能自主降落到月球表面,這幾乎就是給月船三號做了一個百分百能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設計,但實際成功率是否會100%卻並不一定,因為著陸器的各種設備、元件以及軟體等是否能完全正常運作還不好說,因此其能否實現月球軟著陸還有待觀察。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月船三號成功登月的機率是相當大的,其實它本來就是印度人在月船二號失敗之後痛定思痛絞盡腦汁打造的一款專門用來登月的探測器,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實現月面軟著陸,如果還不能成功的話,那印度航天人就太沒面子了,所以這也是他們失敗不起的任務。而如果成功,印度將會成為探測器成功登月的少數國家之一,對其民族自信心的提升將有很大幫助。

如今月球三號穩定進入月球軌道,也讓印度航天人十分開心,立即便向全世界公開了月船三號拍攝的月球視頻影像資料。

畫面中月球相當清晰,陽光照耀下的月球表面十分明亮。

但從太陽翼的清晰度看影像資料並不理想,或許是視頻動態拍攝的原因,不如照片更清晰。再看看十年前我國首次登月的嫦娥三號拍攝的月面照片(下圖),很明顯清晰度和解析度都很高,色彩也更豐富,有一種地球戈壁灘傍晚景色的即視感。

下圖是嫦娥三號在月表上空數公里處降落時的俯視拍攝,雖然色彩比較單一,但清晰度很高,隕石坑中也不是黑乎乎一片,影像質量明顯更高一些。

消息來源:環球網8月7日報道《印度「月船3號」探測器進入月球軌道並獲得首批月球圖像》

#時事熱點頭條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bc8f95229203072723fcc86a659ec42.html